APP下载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深化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3-03-19刁晓涵

电脑迷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主体性

刁晓涵

【摘  要】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愈加重要。文章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如课程内容与时代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不足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政课堂教学的策略,包括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等。最后强调了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探讨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深化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学生主体性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课程内容分析

对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单独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只是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对“职业道德”部分进行讲授。该部分课程内容一方面在理论上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特点,同时对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间的职业道德涉猎不足,没有及时反映行业发展与职场新常态下出现的职业道德问题。另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与职业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教学,导致学生不能顺利将道德理念转化为职场的实际行为。这些反映出当前的教学内容急需改革和更新,以增强其相关性、实用性和包容性,以更有效地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分析

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政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采用课堂讲授和书本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但在激发高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职业道德判断力方面则效果有限,弱化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常常会忽视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和模拟实践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而模拟工作现场的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应用所学习的职业道德原则,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处理真实工作环境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和挑战。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跨学科的整合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分离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在不同行业领域中职业道德的具体应用,进而影响学生将两部分知识相融合。

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思政课堂上应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思政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互动性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项目和模拟环境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职业情境中应用职业道德原则的能力。

(三)师生关系分析

当前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单向的,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互动性差,这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开展討论的机会。另一个问题是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院校职业道德课程没有专门的课程或被作为辅修课程,缺乏与专业课程同等的地位和深度,这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师生间在这一领域的深入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生动实例和现实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探讨职业道德问题,这容易使学生觉得职业道德是抽象、与实际工作无关的,这种感觉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师生互动质量也受到现有评估体系的影响。由于评估体系往往侧重于考试成绩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而非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道德行为的改进,这导致教学重点可能与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的目的有所偏离。

二、在思政课堂教学中深化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扩充

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堂上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扩充。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政课程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立足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中,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要贴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贴近高职大学生日常生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细化落实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小目标之中。另一方面,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设计理论与专业技术相融合的实践课程,引入真实职场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道德判断力。最后,开设跨学科的职业道德课程,从道德、责任、就业等多角度让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职业伦理,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结合职业前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讲述职业道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路径。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通过多角度、多方式、多层次的授课方式,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教学,搭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 案例教学

该方法通过引入真实或构想的职业道德困境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挑选与学生关注度高的、专业联系紧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职业道德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

2. 模块教学

根据职业道德教育所在的思政课程要求,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围绕各模块主题展开活动型课堂,结合课程重难点与社会热点,通过发布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发言,提高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既能拉近思政教育与学生的距离,又能使学生在思考完成任务时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3. 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深度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分享观点,集体分析职业道德问题,并一起寻找解决办法。这种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生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集体责任感。

这三种方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学习通平台的主题讨论、分组任务、问卷评分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提升教学整体质量。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

在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关键在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下是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的两个策略:

1.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社会。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实习、社会服务和志愿活动等形式,深入了解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职业道德的现实意义,还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思实践经历中的道德冲突,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成长。

2. 职场模拟

职场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职场环境和情境,以学生已掌握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开展决策制订、问题解决等活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风险较低的环境中预演未来可能会遇到的职业道德问题,让学生对职业生涯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职场模拟可以是跨专业的综合性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从思维品质训练到实践能力训练的转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职业角色的道德责任和挑战,为未来职场的道德决策做准备。

这两种实践教学的强化策略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社区等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创建多方参与的实践教学平台。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职业道德,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

(四)长效机制的探索建立

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长效机制,确保职业道德教育持久有效。在校园管理层面,院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并与学生评价体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培训,以及跨学科实施职业道德教育,都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在校企合作层面,企业要积极参与相关课程建设和学习目标制订,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院校要和企业共同建立一个持续的职业道德发展跟踪系统,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定期评价,并根据反馈调整教育策略。最后,高职院校应通過丰富的文化活动倡导职业道德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氛围。这些措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坚定理想信念起到帮助作用。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高职教育中,教师的角色需要适应时代的变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的合作者,以及职业成长的伙伴。这样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批判性思维,还要设计参与性强的学习活动,如小组任务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中。同时,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和明确职业定位。此外,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与企业和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以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同步,这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适应职场的不断变化,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个性化发展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化的关键。这要求高职院校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激励学生成为主动探索的学习者。这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学习模块实现,比如项目式学习和问题解决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提出问题、自主寻找问题答案、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此外,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治活动的推广来培养。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组织讲座、研讨会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最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基于项目和表现的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反思学习过程,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路径。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扎实职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职毕业生。

三、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构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关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职业道德教育与技术技能教学相得益彰。为此,需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决策与反思;采纳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和职场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和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以专业技能立足,还能以优良的职业道德得人心,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创新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主体性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浅议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策略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谈制冷专业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绘本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探讨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