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路径

2023-03-19靳鹏齐爱坤吴卫红杨旭张瑞新

电脑迷 2023年22期
关键词:责任感德育传统

靳鹏 齐爱坤 吴卫红 杨旭 张瑞新

【摘  要】 文章界定了传统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的概念,详细探讨了地方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要素;分析了融合的价值,包括文化认同与自我塑造、价值观传承与德育目标一致性,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对当前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实施策略,包括课程设计与整合、活动与体验教学以及教师培训与支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望建立一个有机融合地方传统文化的德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德育;地方传统文化;文化融入

在基础教育阶段,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德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而地方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根基,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个背景下,深入研究地方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关系,探讨如何将地方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德育实践中,显得尤为迫切。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文化传承的认同,更能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品德和积极的社会行为。文章旨在探讨地方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德育,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教育实践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地方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是人们在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内形成并传承的一系列思想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艺术表现和技术传承等文化元素的集合。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群体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是一种深厚而持久的文化积淀。传统文化的内涵涵盖了对过去的回顾、对现在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展望,承载着人们对生存、发展和共融的共同追求。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素材,其蕴含的思想精华可以有效转化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动力,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支撑。

(二)地方传统文化的特点

地方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在特定地域中的表现,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征。它通过地域性的语言、习俗、庆典、宗教信仰等多种表现形式,将地方的历史、民风和文化传统融汇于一体。地方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体现在其深深植根于当地社会生活,承载了该地区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与全球化趋势相对立,地方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多样性的维护者和传承者,强调了地域差异的文化特色。强调地方性不仅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其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通过口头传承、节庆仪式、社区活动等,地方传统文化在特定地域内代代相传。这种传承方式使地方传统文化更加具有亲身体验的色彩,让人们在参与中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

(三)地方传统文化的要素

地方传统文化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宗教信仰、节庆习俗、民间艺术等。语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方方言和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传递着当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宗教信仰则承载着地方人民的精神寄托和价值信仰,反映了地方文化的信仰体系。节庆习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特定的仪式、庆典等方式,弘扬着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民间艺术、传统医学、手工艺等也是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在丰富着文化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智慧和技艺的传承。

二、地方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价值

(一)文化认同与自我塑造

地方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融合,首先体现在其对个体认同和自我塑造的深远影响。地方传统文化作为一个社群的文化根基,对个体的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学习和体验地方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形成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这种文化认同不仅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更是对自己身份认知的深度拓展。同时,地方传统文化对个体的自我塑造也有积极的影响。在传统价值观的熏陶下,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品格,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也为其未来的社会参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价值观传承与德育目标一致性

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不仅能够在理论上传承价值观念,更能在实践中与德育目标取得契合。地方传统文化中常蕴含着家庭、友谊、社区等核心价值,这与德育的目标高度一致。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价值观的传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社会共同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公民意识,而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共同体精神等价值观正是培養这些品质的良好土壤。学生通过参与地方文化传统活动,如庙会、节庆等,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到共同体的力量,进而培养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爱意识。这种价值观的传承既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德育目标的有益拓展。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

地方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实践地方文化,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地方文化往往强调个体与社群的关系,弘扬着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生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重要性。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文化传承活动等,学生能够将地方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责任观念付诸实践,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社会参与态度。这种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当前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文化根基

当前初中德育普遍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缺乏对本地区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应用。德育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却常常忽视了本地区独特的文化根基。学校德育课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往往更注重一般性的道德规范,而忽略了地方文化在价值观念、社会关系、人际互动等方面的独特影响。这导致了学生在德育培养中缺乏对自身文化背景的深刻认知,缺乏对传统价值的传承和理解。缺乏文化根基的德育容易导致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抽象化认识,难以将德育理念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课程内容单一

当前初中德育面临的问题是课程内容单一。德育课程往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品德培养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当前初中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内容以显性为主,带着十分浓重的说教性,导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较低,这直接影响了最终的融入效果。德育不应只是一个单独的学科课程,更应该渗透在每个学科中。教材中的课程活动是对教师课堂活动设计的辅助,而不应该成为全部,而很多学校德育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一味地讲解教材,这导致了德育課程内容的单一性,缺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容易形成对德育课程的抗拒心理,错误认为德育缺乏实际意义。

(三)缺乏实践环节

德育的另一问题在于缺乏与地方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德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更需要通过实际活动促使学生将所学的道德原则转化为实际行为。然而,目前德育缺乏与地方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对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停留在纸面上,难以真正内化为行为准则。通过实际参与,学生将更容易将德育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初中学校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四、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设计与整合

德育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要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设计中,需要明确文化的核心要素如何贯穿整个德育过程。在课程设计上,可以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方式,将地方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地整合到德育教学中。例如,课堂中可以通过故事、传统乐曲、地方方言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当地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精神。此外,可以设立专门的德育主题课,以地方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课程设置呈现文化内涵、传统礼仪、社会风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引导,让学生在了解地方文化的同时,明白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价值观对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的影响。整合的关键在于将地方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学的核心要素,贯穿于整个学科体系中,形成系统的文化德育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的达成。

(二)活动与体验教学

活动与体验教学是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当地文化传承的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传统庙会、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念。可以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文化传承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体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设计富有情感色彩和启发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在实际体验中深刻理解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对文化的积极认同,并将这种认同转化为行为准则。

(三)教师培训与支持

教师在融入地方传统文化的德育中起着关键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培训内容应包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教育理念与文化的结合,以及如何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地方文化元素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形式可以是集中培训、研讨会、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方式,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启发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使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教学过程更富有个性和创意。此外,为了支持教学实施,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互助平台,让教师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形成共同的教学资源库。学校领导也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文化专家的指导、经费支持等,以保障德育中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通过教师培训和支持,可以确保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方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其在德育中的实际操作水平,使其成为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五、结语

在当前基础教育背景下,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文章深入探讨了地方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地方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德育实践中。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根基,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地方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要素在研究中得到详尽的界定,为后续的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融合的价值,包括文化认同与自我塑造、价值观传承与德育目标一致性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对当前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缺乏文化根基、课程内容单一和缺乏实践环节。提出了实施策略,强调课程设计与整合、活动与体验教学以及教师培训与支持的重要性。这些策略有望有效地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总体而言,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为学生塑造更为丰富、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责任感德育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