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马本斋相关基本史实是赓续传承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应有之义
2023-03-19邢帅
[摘要]在赓续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宣传和弘扬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由于马本斋是著名的党史人物,宣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应以基本史实为依据。因此,为避免因基本史实不清而影响宣传效果现象的出现,学界对与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相关的一些有争议的基本史实,应在深入研究、考证、比对的基础上进行辨析,并争取得出一个共识度较高的结论。
[关键词]辨析;马本斋;爱国主义;精神谱系;赓续传承
[作者简介]邢帅,河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在站博士后,河北石家庄 050000。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9-0038-04
多年以来,大力宣传和赓续传承马本斋爱国主义精神活动,收到很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特别是在自觉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刻不忘初心使命方面,起到明顯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个影响宣传效果且有待解决的题:由于一些与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相关的基本史实尚未搞清楚,出现了同一史实却存在多种不同说法的局面。这种众说纷纭局面长此以往,会使人们感到莫衷一是甚至无所适从,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效果。因此,加强对这些基本史实的研究辨析,不仅是学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赓续传承马本斋爱国主义精神的应有之义。兹将亟待辨析的几个史实问题、各种不同说法及说法背后的支持者等诸端简述如下。
一、马本斋出生时间
关于马本斋的出生时间,史学界一直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较为流行的主要有三种:1901年说、1902年说和1903年说。
1901年说:自1944年马本斋逝世至改革开放的三四十年间,1901年的说法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这一说法的最早文献资料,是马本斋逝世(1944年2月7日)一个多月后,《解放日报》关于延安各界追悼马本斋大会的一篇报道;另一份较早的史料是马本斋逝世四个月后的1944年6月,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宣传部在为即将出版的《八路军的英雄与模范》一书所做的序言;还有一份史料,就是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英雄的回族人民——冀鲁豫边区回民斗争专辑》一书。这一说法提出后,得到了以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为代表的一些老领导的支持,也得到了曾先后担任回民支队领导的刘世昌、丁铁石和张同钰等老战友们的支持,他们在回忆录和纪念文章中均采用了这一说法。
1902年说:这一说法是由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在1979年提出的。他在1979年发表的《母子两代英雄——回忆父亲马本斋和祖母马老太太》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一说法。这一说法提出后,得到了一些国家级出版社的支持。198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不屈的共产党人》一书、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英雄传》一书和2002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大辞典》等,均采用了这一说法。除此之外,近年来一些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在履职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例如,2009年马本斋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马本斋与母亲白文冠一同入选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在介绍马本斋生平时,这两次活动均采用了这一说法。
1903年说:这一说法,是由河北省博物馆的王奕隆在实地走访马本斋之弟马进波夫妇后,于1990年在《文物春秋》杂志第3期上首次提出的。随后,河北省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刘继堂也认可了这一说法。这一说法提出后,起初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应者更是寥寥。但从2005年至今的十几年里,认可这一说法的越来越多。河北省内的党史研究部门逐步认可了这一说法,并体现在他们编辑的出版物中。2005年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河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2015年河北省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沧州抗日英模》一书,均采用了这一说法。从2006年至今的十几年间,《河北日报》一直采用这一说法,就连省外的一些报刊也陆续认可并采用这一说法。
二、马本斋离开旧军队时间
为救国救民计,民族英雄马本斋青年时期曾投身旧军队,并迭次升至团长。由于他逐步看清了旧军队的反动本质,毅然弃官还乡,并在抗战初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担任了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成为彪炳史册的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但在史学界,关于马本斋离开旧军队的时间,一直存在多种不同说法。关于马本斋何时离开的旧军队,史学界存有多种不同说法,较为流行的有四种:1931年说、1932年说、1933年说和1935年说。
1931年说:关于1931年的说法,又分为“1931年秋”和“九一八事变之后”两种。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英雄传》、198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华北英烈传》认为,马本斋离开国民党部队的时间应为1931年秋;而2007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抗日英烈名将传奇》、2005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河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201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沧州抗日英雄》,均认为马本斋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
1932年说:这是时下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198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不屈的共产党人》(三)一书持此观点。此后出版的《革命先烈的故事》、《河北历史名人传》和《冀中回民支队》等也均持此说。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和2002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大辞典》两部工具书,同样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1933年说: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在2007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持此观点:“1933年,因不满旧军队的腐败,回乡为民。”
1935年说:在这四种说法中,除1932年说较为流行外,1935年说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1987年政协献县文史委编辑出版的《献县文史资料第一辑》持此观点,1986年出版的《中国革命史手册》、1992年出版的《河北文史集萃》(革命斗争卷)和2015年出版的《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文集》(第三卷)等,也都认可这一说法。
三、康庄伏击战歼敌数量
抗战期间,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在司令员马本斋的领导下,不但打了许多恶仗和硬仗,还打了一系列以智取胜的巧仗,1940年围城打援的康庄(今属衡水市桃城区)伏击战堪称其中的经典。此战仅用几十分钟时间,便几乎将敌全歼,而我却无一伤亡,这在敌强我弱的抗战中实不多见。但在史学界,关于此战的歼敌数量却一直存在三种不同说法:近400人说、170余人说、80人左右说。
歼敌近400人说:在史学界,持这一观点的较少,它是由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王进栋提出的。他在《党史博采》1999年4期刊登的《回民支队在衡水》一文中,这样介绍了康庄伏击战的歼敌情况:1940年5月30日上午,衡水据点的日军中队长尚田,“接到安家村打来的电话勃然大怒,他立即集合队伍,出城救援。这次,尚田是倾巢而出,100多名鬼子,200多名伪军,骑兵、步兵、炮兵近400人,杀气腾腾涌出城来。”此战干净利索,战果颇丰,“仅仅40分钟,战斗胜利结束。日军中队长尚田和100多名日军全被击毙,伪军除一小股先头部队拼命窜进安家村据点外,其余均被消灭或俘虏。”
歼敌170余人说:在笔者所见到的史料中,持这一观点的不少,1991年编辑出版的《献县文史资料》第三辑便是其中之一。亲自参加此次战斗的回民支队中队长马虎文,他在2015年发表的回忆文章《在冀中的几次战斗》中,也坚持此说。除此之外,回民支队的两位老战士马立凯和魏福凯,在他们的回忆文章《回民支队战斗生活片段》(1986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回民支队》(1989年)中,也都采用了这一说法。
歼敌80人左右说:最早使用这一说法的是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1944年3月13日,为纪念刚刚逝世一个多月的马本斋同志,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回回民族英雄 中华民族英雄——马本斋同志》的文章,该文对康庄伏击战的歼敌数量采用了这一说法。此后,198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不屈的共产党人》(三)、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英雄传——抗日战争时期专辑之一》也均持此说。1997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冀中回民支队》一书,在《大事记》中关于康庄伏击战歼敌数量的记载,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四、回民支队作战起止时间
关于回民支队在抗战时期的作战起止时间,学界有三种不同说法:1937—1945年说、1937—1944年说、1938—1944年说。科学地界定回民支队作战的起止时间,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作战起止时间不同,作战时长也就不同(以上三种说法的作战时长分别为8年、7年和6年),相应地,作战效果也随之不同。因此,回民支队作战的起止时间,与回民支队的年均歼敌数量有很大的相关性:当歼敌数量一定时,作战时间越长,则年均歼敌数量越少;反之,作战时间越短,则年均歼敌数量越多。
1937—1945年说:这一说法,将全民族抗战的起止时间作为了回民支队作战的起止时间,即作战时长为8年。1979年的《民族画报》、1986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抗战的日子里》(第十五輯),均采用了这一说法。
1937—1944年说:这一说法,以全民族抗战爆发时间作为回民支队的作战起始时间,以1944年回民支队奔赴延安的时间(2月1日),作为回民支队作战的终止时间,即作战时长为7年。目前持这一观点的较多,这也是较为流行的说法。1992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北文史集萃》(革命斗争卷)、2005年6月27日的《解放军日报》、2006年5月22日的《河北日报》、2009年7月20日的《人民日报》、2011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马本斋》等,均持此说。
1938—1944年说:这一说法,将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成立时间作为回民支队的作战起始时间,将回民支队奔赴延安时间作为回民支队的作战终止时间,即作战时长为6年。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沧州之旅》,认可并采用了这一说法。
五、回民支队歼敌数量
回民支队作为冀中军区较早野战化的一支主力部队,始终战斗在对敌斗争的一线,屡屡担负艰巨作战任务,取得了令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令敌伪顽叛闻风丧胆的战绩。但是,关于回民支队抗战期间的歼敌数量,在史学界却一直存在着七种不同的说法——歼敌数量非常模糊的说法有一种:数万人;歼敌数量非常具体的说法有两种:3.37万人、3.76万人;歼敌数量比较具体的说法有四种:近2万人、近3万人、3万余人和3.6万余人。可以看出,各种说法之间的歼敌数量相差悬殊,多的达3.76万余人,少的只有近2万人。
歼敌数量非常模糊的一种说法:2004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沧州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一书,持此说法。回民支队“进行了数百次战斗,歼灭日伪顽叛和地主武装数万人。”作战次数是模糊的,歼敌数量也是模糊的。
歼敌数量非常具体的两种说法:1992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北文史集萃》(革命斗争卷)一书,认为歼敌数量是3.37万人;陈德辉在《纵横》2005年9期上刊发的《抗战史料五则》一文,认为歼敌数量为3.76万人。
歼敌数量比较具体的说法有四种:回民支队老战士魏福凯在1982年整理出版的《回民支队史略》一书中认为,歼敌数量只有近2万人;刘继堂、陈治国在1997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冀中回民支队》一书中,认为歼敌数量为近3万人;2005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华北抗战实录》一书,认为歼敌数量为3万余人;在1986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抗战的日子里》(第十五辑)一书中,陈宝松提出了歼敌数量为3.6万余人的说法。之后,2005年6月27日的《解放军日报》、1979年5期的《民族画报》均采用了这一说法。2009年马本斋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人民日报》在介绍回民支队歼敌数量时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结语
加强对以上基本史实的辨析,这是赓续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弘扬马本斋爱国主义精神的当务之急,更是党史学界和宣传领域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因此,全社会特别是学界和宣传部门要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取在辨析与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相关的基本史实方面能有所突破。其一,这是深入进行学术研究的需要。如果一些与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相关的基本史实长期得不到确认,势必制约对马本斋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甚至成为全面研究马本斋的梗阻。因此,尽快对基本史实进行辨析和确认,不仅有利于马本斋研究的全面深入推进,也是史学界应有的严谨治学态度,同时也是尊重抗日民族英雄的具体表现。其二,这是宣传英雄人物的需要。马本斋作为家喻户晓的抗日民族英雄和著名的党史人物,在大力弘扬主旋律、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广泛宣传马本斋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誓死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各级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但是,如果一些基本史实始终是众说纷纭,势必造成宣传领域的无所适从,从而影响爱国主义宣传的实际效果。其三,这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在马本斋曾经战斗过的河北、山东及河南等地,建有许多马本斋纪念馆或烈士陵园,且均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作用至巨。但是,如果一些基本史实长期得不到确认,一些有争议的、相互矛盾的说法经常出现在教育基地,这不但有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严肃性,而且对青少年的教育也会出现误导。因為,面对同一史实的各种不同说法,青少年是难辨真伪,他们所能做的,或是人云亦云,或是以讹传讹,或是一头雾水。这样的宣传教育,对青少年是极其有害的,待其成年后也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其四,这是抓住有利时机的需要。目前,存在着诸多辨析基本史实的有利条件,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年代而言,马本斋属于当代抗日民族英雄,确认与他和回民支队相关的基本史实,还存在年代上的优势,否则,时间拖得越久,考证的难度就会越大;就环境而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及其成果,为辨析相关基本史实提供了绝佳环境;就条件而言,有关马本斋及回民支队的研究成果已属不少,为还原相关基本史实奠定了较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N].人民日报,2014-09-02.
[2]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N].人民日报,2009-07-20.
[3]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大辞典[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567.
[4]解放军英雄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3.
[5]吕正操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199.
[6]民族英雄 吾党战士——马本斋[N].河北日报,2006-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