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量表测量诊断的高中生物学个性化教学研究

2023-03-18刘潇珂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学案学业生物学

刘潇珂

在大班额教学现状下,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其重要途径是学业诊断。教师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称“课标”),利用量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量,使学业诊断更加科学,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笔者以本校高中2020级学生为例,以量表测量的方式对学生学情进行诊断和分析,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业质量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个性化教学,以促进学生學业质量水平提升,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总结了教学与教研经验。

一、课标要求教师分析学情开展个性化教学

2022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落实工作部署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强调切实抓好实施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核心任务,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课标强调“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突出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服务,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要使教学符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先要对学情进行个性化诊断和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路径,再开展个性化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生源质量总体较好,但由于初、高中课程难度跨度大,学生学习效果出现分化。笔者依据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和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学情诊断开展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方法与过程

如何诊断学情开展个性化教学?笔者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流程(如图1)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量表测量;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找到数据特征;根据数据特征和在日常教学中得到的学生学业质量水平数据两项指标,对学生进行聚类,建立不同的群组,并为不同的群组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探索学生活动与学生学业质量的关系;开展个性化教学。

对于学生的学业诊断,笔者使用“学习策略问卷 (MSLQ)”量表测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参考高一开学初学生学业质量水平前测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将样本学生分为基础好且能力强、基础弱但能力强、基础好但能力弱的A、B、C三种类型。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笔者为三种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跟踪各类型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的平均值,观测数据表征,评估教学效果。

基于学情诊断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与过程如下。

(一)基于量表测量结果诊断自主学习能力

1.选取样本

调查样本为笔者所在学校高一学生,共280人,男女各半。

2.量表测量

笔者使用“学习策略问卷 (MSLQ)”量表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扫码查表),经过回收、检测、筛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99.6%。笔者使用李克特5点式量表进行问卷计分,按照符合程度由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为五个等级,依次按照1~5分进行评定,评定分数越高代表自主学习能力越强,依此分析高中生生物学自主学习能力。

将具体指标按照维度分量均值,由低至高排序依次为:认知学习策略、自我调节、考试焦虑、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

3.测量结果

笔者使用SPSS 22.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理论均值3作为中等水平的划分标准,研究得出学生生物学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结论。笔者列表统计MSLQ问卷测量结果(见表1)。

样本的测量值为3.19,表明学生生物学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0~2分,占比为0;2~3分,占比35.1%;3~4分,占比63.2%;4分,占比1.7%。

(二)依据数据聚类建立群组

生物学非中考科目,学生的高一入学成绩对于生物学知识储备相关性不强。笔者结合高一开学初学生学业质量水平和问卷测量结果,对学生在生物学的学习能力进行较科学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开学初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笔者将学生分为基础扎实和基础弱两种类型,又依据问卷测量结果,以3分作为分界线,分为能力强和能力弱两种类型。综合以上两项指标,笔者将学生分为如下三种群组类型。

1.A类型(基础好且能力强)

若基础知识扎实,知识储备丰富,量表测得的分值在3以上,则表明其自学能力较强。笔者了解发现,这类学生将来选择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意愿强烈。

2.B类型(基础弱但能力强)

若基础知识薄弱,知识储备不足,量表测得的分值在3以上,则表明其自学能力较强。这类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性强,但知识掌握不扎实,制约其成绩的提高。

3.C类型(基础好但能力弱)

若基础知识扎实,知识储备丰富,量表测得的分值在3以下,则表明其自学能力较弱。这类学生较擅长学习机械记忆类型的知识,学习不得法,不能构建学科整体框架,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

被测学生综合学习素质较强,不存在基础差能力差的类型。

不同于以往,笔者并没有按照学生成绩简单地分层,而是综合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和个人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型,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笔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以上量表评定结果和分组结果均未向学生公开,仅作为后续教学的数据支持。

(三)根据群组特征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对全年级280人调查分组的基础上,笔者又选取了所教的37人教学班作为样本班进行后续跟踪调查。根据三种群组类型特征,笔者为不同群组的学生设计活动,分别从课前微课预习、课堂学案导学和课后学习资源拓展三个方面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学中,笔者将所有资料分发给学生,仅在验收反馈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点拨。以下为针对三种类型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落实情况。

1.A类型学生(基础好且能力强)

该类型有11人。针对这类学生,笔者从课后学习资料拓展方面开展个性化教学。笔者从海量成题中甄选习题,在选择课后学习资料时注意涵盖概念检测习题和拓展应用资料。概念检测习题是指符合课标要求可在新授课之后掌握的概念检测习题。拓展应用资料是指按照教师指引或自主查阅课外资料获取的用于思考讨论的拓展应用习题或课外知识材料。

在新授课后笔者向学生推送概念检测习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要求所有学生完成任务并掌握知识;放学前发送拓展应用资料(题目),适当鼓励、指导A类型学生作答,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变式,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

在“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期间,笔者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平台,如腾讯会议等直播软件,按时为学生提供直播课,将部分重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推送给学生,让他们反复观看加深理解。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布置给全体学生的学习任务无法满足A类型学生的提高需求,无法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甚至有较为松懈的情况,出现了短暂的下滑现象。笔者除布置给全部学生的学习任务之余,还精选少量优质的拓展应用资料推送到班级群里,让学生自愿练习。

A类型学生对拓展应用资料,大多积极响应,能认真完成并及时上交,对生物学学习很有兴趣,深入理解科学本质。

2.B类型学生(基础弱但能力强)

该类型有13人。针对这类学生,笔者从课前微课预习方面开展个性化教学。笔者自行录制微课(如“细胞的增殖”等),使用学校网站和外网上的微课资源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生物学知识。在新授课之前,将准备的微课布置给全体学生。

B类型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按照教师准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内容,按照“有丝分裂”不同时期进行串讲,巩固预习成果。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获得了成功体验,加深了对生物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自信。

B类型学生需要更强烈的感官刺激,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网络授课时期,受限于技术手段,学生容易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为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新冠疫情事件,笔者将晦涩难懂的科普内容与教材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自行录制视频,精选全网的微课、视频资源,利用QQ群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回忆病毒、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提高了学习生物学的能力,增强了抗疫能力和信心。

3.C类型学生(基础好但能力弱)

该类型有13人。针对这类学生笔者从课堂学案导学方面开展个性化教学。这类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容易盲从,无法抓住知识核心并掌握知识体系构架,疫情时期有的成绩大幅下滑。笔者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学案,他们便很快抓住重点,将精力更多地用在攻克难点上,提高学业质量。学案导学的具体做法:教师精心设置学案,在新授课前发给全体学生,在检查预习、课堂教学和纠正改错等环节,重点关注C类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学案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学案的使用不限于课堂教学。教学中,学案的一般使用程序是:发放学案→检查预习→使用学案→纠正改错。根据学生特点及“学案式”教材本身的特点,笔者设计的课堂教学程序是:课前自学阶段、课上学习阶段、课后巩固阶段。

课前自学阶段:教师精心设计学案,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课堂内容。为了使课前预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对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进行验收,尤其关注C类型学生的完成情况,鼓励他们查阅教材翻阅资料作答,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课上学习阶段: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些问题学生已经自行解决,课堂上笔者让C类型学生展示答案。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障碍点和疑惑点,笔者适时、适当点拨。

课后巩固阶段:课后的验收过程中,对完成情况欠佳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改,并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结构体系,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法。

三、成效与经验

笔者总结之前的教学经验,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得以个性化发展。笔者对原样本班升入高二年级后的高二学年第一学期期末(2022年1月)、 疫情居家学习阶段(2022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面授阶段(2022年6月) 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了数据分析。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探索,班级总体学习水平有所提高,在年级测验中成绩也有所提高(如图2)。

笔者根据各类型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数据求得平均值,发现各组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在年级整体比较中都有所提高(如图3)。

历经一年多的实际研究与探索,笔者获得以下三条教学与教研经验。

第一,要科学聚类分型建立群组。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按学生成绩分层的做法,综合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分类,这样更加契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师基于数据开展个性化教学。

第二,面向全体,同时针对个体。教师可将所有资料推送给全体学生,在验收反馈时,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点拨。学生拿到的学习资料都可作为后续学习的参考。

第三,尊重差异,激发兴趣。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所作的量表评定和类型结果均不向学生公开,僅作为教学参考依据。

总之,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量的学业水平的诊断,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努力践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笔者将继续以学生为本,针对他们的需求使用个性化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

(作者系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祝元志

猜你喜欢

学案学业生物学
艰苦的学业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乡愁导学案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