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小学美术“互联网+”新教研训样态的实践与启示

2023-03-18郑杰才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美术互联网+

郑杰才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不同程度改变了教育样态,但也存在部分教师对影响教学变革的因素关注不够充分、数字素養和教育教学要求不匹配,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与学科育人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要加大力度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美术“互联网+”新教研训样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基本原则,提高研训、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融通度以及空间的扩容度,促进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

当今,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正在构建全面、整体、系统、深度的智慧教育生态网,覆盖和影响教育的各个层面,如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拓展教育资源、搭建教育平台、拓展教学空间等。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出发,主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美术“互联网+”新教研训样态,促进美术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与问题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后,的确从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教育样态,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教育各领域受信息技术影响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就小学美术学科而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从市级教学视导“面”与“度”的深入上,针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效度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应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促进学生在认知、思维等能力方面的提升,更多的只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化,没有遵循学科特点和抓住教育本质,从而凸显数字化教学的应用价值。

深究原因,我们发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些教师对于影响教学变革的环境与因素关注不够。为应对和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教育领域,如教育理念、课程观念、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的深度变革,探索数字化教学的有效路径。然而,在数字化教学转型、融合与升级中,一些教师因自身对数字化教学的本质、意义和价值等认知程度不够,在日常教学中漠视它存在的真正意义,出现技术运用不当的问题。

第二,一些美术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教育教学要求不匹配。数字化教学是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网络化的体系,要让数字化教学凸显其优势和价值,教师不仅要对它有足够的认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素养较低,技术助力教学的作用并未得到应有体现。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与学科育人目标存在不一致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水平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思考技术的运用手段和形式能否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经过多维度观察、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变革方面,只停留在运用的浅水区。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和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更要智慧性、创造性地利用数字化的优势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观照真实情境,辨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思想、育人目标和活动形式等的连接点,在“互联网+教育”中,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形成“互联网+”新教研训样态,使美术学科数字化教学从外围浅层真正走向内核深水区,通过撬动学科发展支点,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二、“互联网+”新教研训样态的实践原则与做法

实践检验,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延展出新的教育教学新样态,如线上教研、线上教学、线上展示等,是常规教育教学形态的一种有益补充与延伸。那么,如何让这一形态与线下教学更好地融合呢?

(一)把握好一个基本原则

经过多次实践,我们发现,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技术更好赋能课堂教学,为学科教研和教学提供有效服务,教师要知道“互联网+”教学中变与不变的关系,把握好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中“变与不变”的基本原则。

何谓变?何谓不变?就教育而言,不变的是教育本质与学科规律。要想真正让数字化教学走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抓住教育本质与遵循教育规律之时,摸透和认清学科特点、学科思想与学科方法等,它们都不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对于变的内容,主要在于教育教学方式完善、调整与升级后,教育教学目标有所改变,跟随其后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策略、活动时空、活动任务、活动评价等也会悄然变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目标,这既是中国学生发展素养的具体指向,又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要义。这一变化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促进各环节在融合创新中不断迭代升级。为此,教师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精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利用好四种实践做法

在教育数字化推进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学科教研与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常态化。从应用维度的类型和美术学科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维度的融通度与一个展示空间的扩容度。其中,三个维度的融通度即研训、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融通度,空间的扩容度即拓展线上展厅以及家校联络等平台的优势。

1.研训与信息技术的融通度

研训,即教研与培训。当下,学科教研与培训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和促进学科教研与培训质量,关键在于两者之间的融通度。那么,融通度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拓展学科研训的活动形式。

由于学科教师队伍迅速发展和不断壮大给教研活动的组织带来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每个学期的研训次数不多,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市级学科研训活动。为了改变教师参加市级教研“难”的现状,从2020年2月开始,市级学科中心组便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研训活动,内容涉及教学视导、课堂教学、教学常规、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课题研究、学科论坛等,参训对象覆盖全体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发现,研训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够有效突破常规研训时空的局限性,逐步形成开放、多元、互补的学科研训新样态,有效提高教师参与研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2.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通度

数字化教学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通度,具体体现在课前教学资源运用、课堂教学互动支架、课后教学复盘反思三个方面。

(1)课前教学资源运用。课前教学资源主要是指针对学生学习必备的资料量身定做的资源库,如视频、图片、课件、预案、学习单等。它具有多样性、丰富性、便捷性等特点,易于学生自主学习。教育信息化时代,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为学生提供发展收集、整理和归纳信息能力的平台。对于小学生,由于他们的个体习惯、家庭环境、自主学习氛围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政策限定,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做好教学资源包的建设。例如,教学小学美育ASTCC“心系祖国”主题单元综合·探索校本课程时,教师可先将与本课程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以及美术创作微课程等资源制作成二维码式的课程学习资源包并上传至云盘储存,为开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等项目化活动提供有效支架。阶段性的实践研究表明,这种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支架式学习资源包的做法,对于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与数字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课堂教学互动支架。数字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广泛、深度和有效应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课堂上,欣赏与创作是主要教学任务,它可具体分解为看、想、说、做、评五部曲,是师生必须共同经历和完成的五个活动环节。电子书包、虚拟现实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问卷星等的运用,能为师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互动支架。首先,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用投影仪展示图像信息,组织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合作等多样化的作品赏析,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充分感受图像传递的多种信息,进而展开深度分析、判断与推理,完成看、想、说的活动任务。其次,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画区进行操作体验,包括涉及基础常识的认识、技能技法的感知、创作思路的演示等,完成学科实践即“做”的活动任务。再次,教师利用智能手机投屏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在屏幕上,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放大、作画等功能,对课堂练习进行对比式直观分析、讲解和修改,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修改作业有直观的认识。最后,教师利用问卷星进行在线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本班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为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提供有效数据。

(3)课后教学复盘反思。课后教学复盘反思是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往的课堂教学反思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课堂观察和主观判断为主,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分析根源、影响以及改进措施。这样的反思虽然也有一定的主题,但往往容易出现主观大于客观、局部大于整体的问题。那么,复盘反思什么?如何有效复盘呢?下面以厦门市某小学为例,看看它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反思力提升的。该校引进一套常态化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它可利用硬件设备智能采集师生的课堂行为和语音数据,通过平台形成课堂行为分析报告,对师生的课堂活动提供全方位的评价。例如,学校美术陈老师执教“拟人的形象”一课结束之后,利用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聚焦语速、课堂用语、教学场景、教师提问、S-T教学、教学巡视、教学流程、教学轨迹八个具体指标进行了基于实证的深度复盘反思,形成一份多维度、真数据、有效度的课后教学分析报告,更具客观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便于进行课后反思和教学改进。

3.评价与信息技术的融通度

教学评价是客观检验教学效度、改进教学策略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与手段。如何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最终促进教育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改进教育评价部分指出,要推进评价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福建省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某基地校在评价工具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该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围绕学业评价、能力评价、增值评价三个维度和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评价三个环节进行评价工具的研究。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根据不同评价内容与评价要求,借用优幕(UMU)、教研平台(如凡龙有思)、问卷星、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技术高效收集和分析数据,跟踪学生成长变化(如图1)。经过三年多的课堂应用,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线上的课前预习诊断、课堂反馈调整(如图2)、课后展示激励与线下的集中讲解、总结反思同步开展,克服和解决了常规评价中主观、片面、零散不足的问题,总结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实施方案与评价模式(如图3)。

4.作品展示空间的扩容度

进入数字化教育时代,学科育人空间发生很大变化。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学科育人空间进行横向延伸和纵向推进,必将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常规的美术作品展示通常是在一个物理空间的展厅中进行,而当下学校提供的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物理空间非常有限,很难满足展示师生全部美术作品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智慧教育硬件设施,建立线上美术资源云库和线上美术展厅,将校园有限的物理展示空间转向线上云空间,无限延伸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在后疫情时代,学校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开设美术作品线上展厅,为师生定期举办师生书画作品展。这种线上展示空间有着便捷、自由、无成本、空间大、易传播等特点,不仅是常规展览形式的延伸与补充,更是数字化时代美术教育特色的体现。学校也可利用电子大屏幕等电子设备,定期、定点、定量展示體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典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和影视作品等,让师生随时欣赏和感受中国精神,进而培养师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品质与灵魂。

三、“互联网+”对小学美术教研训的启示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领域占据自己应有的地位,并促进各行各业进行变革性转型,也让小学美术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教研训中的深度融合实践不难发现,基于学科特点与教科研训需求,且随着线上教学活动频繁组织与深度开展,探索“互联网+”小学美术教科研训内容一体化、项目层次化、形式多元化的模式已逐步形成,高质量的在线学科教科研训活动模式深受教师的喜爱与欢迎。这一“互联网+”对我们开展小学美术教研训活动有怎样的启示呢?笔者认为,要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教育服务,必须增强二者间的融合度。

首先,教师应以目标为导向,结合信息技术特点设计输出信息需要的路径。例如,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依据各类信息技术的不同功能,重组文本与图片等教学资源,设计能真正促进学生认知与思维能力发展的演示流程图、直观示范步骤图、易于操作评价的方式。此外,还需通过课题研究、学业质量监测、项目化学习等活动,将各种教学软件、学习软件、评价软件有机融合和交互应用,形成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的数字化教科研训新样态,进而提高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的融合度,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美术教学,促进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其次,高質量的活动项目是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参与项目学习的关键因素。疫情防控期间,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很多线上活动处于完成任务的层面,以致出现教师以消极负能的状态应对各种线上活动的现象。为改变这种负能低质的活动现象,我们从提高活动项目质量出发,设计符合不同层次教师多元需求的活动,找准供需之间的连接点,开展主题专项化教研,激活教师自觉、主动、积极参与线上活动的兴趣点,以此提升线上活动的有效性。例如,我们组织开展了省级“线上水彩画”专项研修班、市级“新课程·新课标·新样态”专项培训、市级“美育优秀成果案例”专题展示、市级“师生美术作品”专项汇报等活动,均以主题聚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

最后,由于美术学科所需的教学资源信息量大,这给教师使用资源带来一定的困扰。再加上学校空间有限,学校管理者的美术教育观念淡薄以及对美术育人功能认识不足,也降低了对美术学科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为充分发挥美术学科育人功能,学校要站在大教育观与大美育观的视野下,围绕国家数字化教育强国战略要求,依据学校办学条件与办学需求,充分利用校园智慧教育硬件设施,建立线上美术资源云库和线上美术展厅,将校园有限的物理空间转向线上云空间,无限延伸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方便教师随时随地查阅、收集和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师生还可以通过线上美术展厅,自由策划展示不同阶段、不同主题的美术学习成果。这些举措将改变以往由于空间限制影响美术学科育人功能发挥的现象。

在教育领域的各项变革中,教育数字化转型将在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身为新时代的美育教研工作者,应该引领一线教师从高位审视与顺应当下数字化教育教学变革的趋势,加强综合理论学习,提升实践研究能力,特别是增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美术学科教育教学必备的素养,并在数字化转型中有效建构“互联网+”新样态的教研训体系,有效发挥数字化赋能美育价值,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力、艺术表现力、创意实践力和文化理解力,整体推进学科朝着高质量、均衡化目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美术教研员,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现代信息技术小学美术互联网+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