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3-18吴海华彭飞娥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广府旅游探究

吴海华 彭飞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综合学习,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1]。在传统课堂环境下进行项目式学习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探究活动时空受到限制、学习资源内容不够丰富、教学管理与评价效果不佳、学习方式单一、师生间交流协作缺乏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2]。智慧校园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有效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了重要载体,支持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本文以“Travel”项目式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依托智慧校园系统解决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校园系统支持下的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项目设计的真实性。笔者针对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特点,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所需技术,设计智慧校园支持下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并运用于学科教学中,以推进项目式学习中技术与学习双向融合[3],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项目引入阶段利用学情信息采集技术,了解、采集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特征,诊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项目任务向学生(小组)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完成教师推送的学习前测(如 :调查问卷、前测练习、个别谈话等),在学习平台选择、接收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

在项目活动探究阶段,教师以驱动性问题为引领,实时推送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学习和协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智能分析技术,收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进行智能学习分析、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结题(成果交流)阶段,师生交流协作后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在学习平台整合所有学生的观点,进行智能分析后自动获得与大多数学生观点接近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在线推送评价量表,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小组评价,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最后,教师将反馈结果和学习情况通过学习平台给出量化评价结果。

二、智慧校园系统支持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

笔者以“Travel”模块为例,介绍智慧校园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施流程及评价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运用。

(一)深入开展语篇研读,提炼模块主题意义,确定教学目标

本模块以“Talk about your travel plans and experience”为语言运用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运用本模块语言、句型谈论自己近期旅游计划、旅游经历和个人感受,从而形成有效的语言交际。

本模块包含第七单元“We will go by train”对话教学和第八单元“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语篇教学两部分,主题是“Travel”,涉及一般将来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学习。笔者通过分析语篇,提炼本模块主题意义,立足学生生活在广州但对广府文化缺乏深入了解的真实问题,重构课程内容,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能够借助语言框架,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制订广州旅游计划,绘制思维导图。

2.能够主动了解广州的旅游景点及相关文化。

3.能够体验广府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积极宣扬广府文化。

(二)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学情,提出驱动问题

旅游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丰富的语言储备和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在项目引入阶段,教师通过学习平台推送问卷调查“广府文化知多少”了解学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班上89.13%的学生出生于广东,其中能流利说粤语的比例是26.09%,对广府文化非常了解的学生只有15.22%,在开展“Travel”项目探究学习前对成为广府文化推广员的意愿不强烈。

广州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笔者确定了本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即“怎样成为一名宣传广府文化的好导游?”(How to be a good tour guide for Cantonese culture promotion?),开展项目式教学。学生通过了解广州文化,安排旅游路线、制订旅游计划,为旅游做好充分准备,最终达到弘扬广府文化的目的,树立文化自信。

(三)依托智慧校园系统,设计“Travel”项目式教学

本项目在智慧校园支持下,对教材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融合信息技术、地理、语文等学科知识,深化教材原有的学习目标,最终确定本项目设计方案(见表1)。

(四)依托信息技術,实施项目式教学

1.项目引入——诊断学情、制订实施方案

在项目引入阶段,教师课前利用学习平台推送在线问卷调查(如图2),实时了解全班学生对广府文化的了解情况与学习需求,完成数据分析。同时,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How to be a good tour guide for Cantonese culture promotion? ”引导学生参与旅游计划活动,初步培养其弘扬广府文化的意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如图3)启发学生了解“To be a good tour guide”所需的语言知识、任务及资源工具,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分析任务要求,讨论分组、初步制订实施方案。

2.活动探究——巧用思维导图,激发头脑风暴

在活动探究阶段,教师首先使用思维导图(如图4)启发学生复习交通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广州市著名景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Where will you go?”“What will you do? ”“How will you go there?”“When will you go?”“Who will go with you?”五要素搭建知识框架,绘制思维导图,整体感知、参与设计旅游计划。接着,教师在线推送视频,启发学生思考“Why do we need to be a tour guide for Cantonese culture promotion?”,并引导学生借助移动终端自主了解广州新闻,组织小组讨论,学习相关语言知识,阐述弘扬广府文化的原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语言的输入及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通过平台在线推送弘扬广府文化的公益广告视频与阅读材料,同时邀请语文教师进行关于广府文化与传承等内容的科普,引导学生探究驱动性问题。

在该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提取信息,确定广州旅游计划的景点、了解广府文化。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巡视,对进度落后的小组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对阐述成为广府文化使者原因以及制订旅游计划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课后,教师推送与旅游、广府文化主题相关的拓展性资料(如:广州地铁站、景点、活动名称中英对照、Shamian Island拓展閱读、广州景点视频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各项目学习小组统合阶段性项目成果,完成广州旅游计划,上传至学习平台。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各小组广州旅游计划完成情况及项目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记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3.成果展示、评价——学习平台助力成果展示与评价

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作品评价量表(见表2),组织学生完成小组内互评、自我评价以及最佳旅游计划的投票评选活动。项目小组通过学习平台向老师、同学展示项目作品——广州旅游计划/海报,并在线投票评选优秀旅游计划/海报(如图5)。教师搜集、分析数据,形成量化结果,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并把数据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自己参与本项目探究的表现进行反思与总结。

三、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展课后自评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多表现为教师口头评价或纸笔评价,多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师实时收集数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难以当堂呈现,教师无法对学生作品进行实时反馈,从而导致学生参与性不高,师生交互不强。基于此,教师根据本项目目标,借助智慧校园系统和学习平台发布课后综合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见表3),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在探究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在学习平台打分。

项目结束后,教师在平台发布自我评价反馈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自我评价反馈表(如图6),对小组在本项目中的探究学习方法、问题解决过程、学习收获与不足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并通过移动终端拍照提交至学习平台。学生提交完毕后,教师随机选择一组学生,了解他们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四、智慧校园系统支持下项目式教学的得失及建议

(一)深入研读语篇,提炼主题意义,定位教学目标

进行项目设计前,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语篇,深挖单元主题意义,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重构教材内容,厘清教学主线,并根据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广府文化的知识储备与待解决的问题,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开展各类项目教学活动。

(二)项目引领,以评促学,赋能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教师以项目引领,借助信息技术与学习平台,线上发布综合能力评价量表,评价全面、客观,是对学生项目探究过程中表现的综合评价。同时,学生借助数据评价结果,全面而科学地认识自己在项目学习中各方面能力的增长情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集体责任感。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学生通过项目式协作探究和个人自主学习,在信息收集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参与度、线上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如图7)。

在本项目中,教师借助智慧校园系统解决了传统课堂实施项目式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前发布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主题的已知和未知,诊断学情,基于数据分析精准教学。课中通过平台发布讨论、提交作品、点赞、投票等功能,大大增强师生、生生交流,实现教学交互性,课后发布作品评价量表、自我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审视在项目探究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虽然信息技术在项目式教学中展现了共享性、交互性、实时性等优势,但教师对课堂生成的评价数据只给出了初步的分析与反馈。未来,我们将利用学习平台搭建评价体系,通过多渠道形成学生学习“数据包”,以期实现课堂教学数据与评价的有机结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教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小学跨学科主题项目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编号:2022ZQJK004)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石义琦.信息技术环境下国家课程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以深圳市南山区十二所试验学校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2021(Z2):45-48.

(作者吴海华系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高级教师、校长;彭飞娥系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中小学一级英语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广府旅游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