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航天发射数据再创新高卫星应用融入各行各业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发布

2023-03-18陈飚

卫星应用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航天卫星

2023年1月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蓝皮书》由空间瞭望智库编制,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和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共六个方面,对2022年国内外航天科技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回顾。

中国航天发射数据再创新高

据《蓝皮书》统计,2022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共开展64 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188 个航天器,总质量达到197.21t,各项数据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22年,航天科技集团完成54 次发射任务,成功率100%。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53 次、捷龙三号1 次,年度发射首次超过50 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93.98t,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胜次数达到128 次,长征二号丁全年完成15 次发射,刷新单型号运载火箭年发射次数纪录。航天科工集团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实施5 次发射,全部取得成功。星河动力公司谷神星一号、中科宇航公司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共成功开展3 次发射任务,中国商业发射能力不断提升。

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完成,全年成功实施6 次发射任务。中国空间站在轨完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首次实现6 个载人航天器的空间站组合体,规模超过102t,首次实现6 名航天员太空会师,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完成在轨轮换。探月任务科学研究取得重大发现,轨道器与月球车继续开展探测活动。天问一号完成既定任务,祝融号发现火星表面水活动迹象。

应用卫星体系逐步完善

2022年,中国应用卫星持续建设,应用卫星体系逐步完善。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天链二号三星组网,为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并具备中低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能力,提供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测控服务支持。高通量卫星再添新型号——中星19 号,面向传统地面用户及航空、航海等新业务用户提供通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低轨通信试验卫星、银河航天试验卫星、吉利星座卫星等低轨通信卫星实现批量生产发射,卫星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陆地探测一号01 组双星成功发射,为地表形变信息获取、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等提供重要数据。高分三号三星组网运行,形成分辨率1m/幅宽10km、平均重访周期0.2 天的海陆雷达卫星星座,并具备650km 大幅宽全球观测工作模式,大幅提升海洋大面积成像能力,实现延迟小于60s 的星上实时成像功能。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成功发射,最高光谱分辨率提升1 倍,进一步提升中国高光谱数据自给率。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成为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和碳汇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卫星应用融入各行各业

《蓝皮书》指出,2022年,中国航天应用深度融入各行各业,服务国计民生。通信广播服务方面,通信广播卫星系统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开幕式及会议等国家大事要事通信广播保障,累计为国内农村及边远地区1.4 亿以上家庭用户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中国通信卫星信号已覆盖中国全境、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区,面对消费级带宽、企业专网、基站回传、海洋等业务需求,开发了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系统和终端,提供多元化服务。国土资源服务方面,在全国多个城市国土空间监测过程中,利用优于1m 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对城市监测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海洋资源服务方面,中国已形成对全部管辖海域与海岛的遥感监测能力。中国海洋卫星全面服务于全球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海洋预报保障支撑、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遥感监测。气象观测服务方面,江南、华南地区强降雨期间,在轨的7 颗风云气象卫星每5 分钟生成一张中国及周边区域云图,每1 分钟生成一张指定区域云图,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0%。应急管理服务方面,高分、资源、环境减灾等系列卫星具备按天、周、旬定期对林火、冰凌、洪涝灾害多发易发区域开展监测的能力,及时发现风险并准确预警。农业生产服务方面,2022年,基于高分系列卫星数据开展了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生长监测和产量估测,动态跟踪了中国南方干旱、河南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发展。中国基于卫星导航技术在玉米、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生产中,实现了无人化耕、种、管、收。生态环境服务方面,基于卫星等多种技术途径,全面建成面向国家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支撑平台和重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成“天空地一体化”的国家生态保护监管平台建设。交通运输服务方面,中国应用卫星在公路、铁路、水路、民航运输以及交通建设等领域深化应用,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北斗系统为国内110 万辆共享单车、超过20 万个停车电子围栏提供高精度服务,为国内20 余款智能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全国超过47000 艘船舶应用北斗系统,1800 余艘公务船舶安装北斗船载终端,首批北斗三号短报文用户入网注册,共涉及50家通用航空单位的306 架通用航空器。科教文体服务方面,2022年,中国开展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等科普活动。在冬奥会开闭幕式上,航天科技集团承担了地面火炬、冰立方、指挥监控、通信系统、地面显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保障工作,确保了开闭幕式精彩呈现。

2023年中国发射次数有望创新纪录

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由基础制造、产品研发为主的阶段进入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商业航天加快成为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2022年,商业航天市场持续活跃,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市场融资总额首次超百亿元,社会资本向优势领域和头部企业集中,“头雁效应”开始显现。2022年,中国实施了20 余次商业发射服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近20 家机构,研制发射了百余颗商业卫星。

2023年全年计划实施近70 次发射任务,有望创新纪录。计划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航天卫星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miniSAR遥感卫星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静止卫星派
逐梦航天日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