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写兼擅 墨彩灿然
——简评王斐的花鸟画创作
2023-03-18祝振中
文/祝振中
王斐,1970年出生,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立辰先生、于光华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吉瑞森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国画院理事。
Wang Fei, born in Wendeng District, Weihai, Shandong in 1970, is a student of Professor Yu Guanghua, Mr. Zhang Lichen, PhD supervisor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d Professor Ji Ruisen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Now, he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and member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Institute of Shandong.
王斐的花鸟画,有几个突出的特点,显示了他描绘物象的当行功夫与意境创造的全面修养,是他区别于他人的初具个性的语言特色。
其一,能工擅写,在物象形神之外,不失传统笔墨之长。
刻绘物象形神不遗,自是当行功夫,但王斐的长处,不止于象物取形的层次。他能工擅写,能抓住物象本质,以灵动的用笔表现出来。长年的绘画实践,使王斐练就了专业的洞察力与简括取神的造型能力,如对于雪竹中冰雪质感的描绘,以及对禽鸟造型的概括与动感的捕捉。
王斐能工擅写的长处,在其雪竹系列作品中展现得最为明显。他画的雪竹,竹的枝干密叶,不失传统笔墨中“写”的畅快与传神。画竹之难,从技法层面讲,在于用笔的爽快与劲挺,枝干或偃或仰,皆须于凛然中见清拔之气。从传统经典中吸取菁华,这是不二之径,而对于冰雪的描绘,又反映出他对物象观察的深度与表现物象的创造能力。
《和气致祥》93cm×175cm
《茂林春晖》120cm×241cm
《吉祥金秋》88cm×180cm
王斐擅长画鸟,如白头鹎、八哥等,从中既可看出他取法宋元的功底,又可领略他概括造型的能力。写意花鸟之难,往往纠结于笔墨与造型不能兼顾,诚如东坡所言“始知真放本精微”,能在精微之处用力,然后放笔取神,才有可能形神兼得。王斐之志向,当是立于此而成于此吧。
其二,墨彩互用,遵从真实感受,意在新颖之境。
传统中国画或以墨为主,追求“墨分五彩”之尚,或以彩为主,专研“丹青”之工。能将墨彩浑融互用,其难非比寻常。所以古人才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之诫。王斐的写意画,偏能在色与墨的功用上有所尝试,意欲遵从真实的视觉感受,找寻用墨与用色的统一之道,画出当代花鸟的“多彩”新境。
王斐的画竹之作,除了传统的水墨外,也尝试用多层次的绿色表现竹丛积翠凝碧的厚重意境。他画的朱竹,色彩上表现出了从胭脂、朱砂、朱到金黄的过渡,极尽绚烂之变,让竹这一传统题材,呈现出超现实的视觉意象。
《盛世紫云》205cm×125cm
王斐的其他题材作品,也充分发挥了用色之长,比如高粱、紫藤等,这显然是他在直接感受基础上对“眼中之竹”所作的超越实境的描绘,但其笔法与精神之源,却依然来自传统,来自中国文化深层的对“君子人格”的倾慕与歌咏。
其三,朴厚求质,灵动取韵。
王斐的花鸟画以朴厚立质,在造型上求结实饱满,在色与墨的运用上,也以厚积为法要。这除了物象的真实启发外,应与他的秉性修为有关。他生长于胶东大地,朴厚的民风与地广海阔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他质朴宽厚的心性。目之所见,从草木丰茂到冰雪殷殷,四季浓重的色彩变化使他的画笔也饱满丰厚。从其画作上看,质求其实,色尚于厚,层次尽其丰富,是他追求的主调,这使得他的作品具备了一种厚实、稳健、温暖的视觉感染力。
虚实、轻重、冷暖等绘画的基本特征总是在对比中呈现,王斐亦深明此理。朴厚立定根基,虚灵增其气韵,在他的画中,厚积重染之外,总是留下大量变化的空白,使画面在气息流动中,视觉明亮、主体突出。他的雪竹,在留白上更是虚实兼顾,使实有之白与画面空白消息相通,既实现了意象的营造,也拓展了意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