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书在大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价值体现
2023-03-17江苏省无锡市安镇中心幼儿园严丰锋
江苏省无锡市安镇中心幼儿园 严丰锋
我园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自主性区域游戏的实践研究中,将“游戏计划书”贯穿在大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中,让他们通过协商制定“游戏计划书”来确定游戏主题、预设游戏情节;根据“游戏计划书”收集材料、创设环境;按照“游戏计划书”开展游戏、积累经验;调整“游戏计划书”丰富情节、深化主题。
“游戏计划书”的现实意义
1.什么是“游戏计划书”
这里的“计划”可以理解成幼儿为完成区域游戏目标在游戏前对游戏活动做出的规划与部署。因受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可表现为“我要玩什么”“我想怎么玩”“我需要什么材料和同伴”等具体的想法。而“书”在此处更多体现的是幼儿的一种表征记录。“游戏计划书”则是指幼儿在区域游戏前,通过自我表征的方式,表达幼儿个体对游戏意愿的书面呈现。
2.为何要制定“游戏计划书”
区域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环境、材料、合作意识、游戏能力、经验水平,甚至幼儿的身体状态及游戏时的心情都会影响游戏进程。但事先的“计划”对于幼儿来说,不仅能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更能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有计划的游戏,是幼儿“设计规划——游戏发现——调整丰富——经验提升”不断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的合作交往、语言表达、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都能获得提高,进而促进幼儿个体的良好发展。
3.“游戏计划书”的意义
“游戏计划书”是让作为游戏主体的幼儿,基于自身兴趣和需要明确自己“想玩什么”“怎么玩”“跟谁玩”的自主意识的一种体现;是提高幼儿自身游戏水平与能力的一种体现;是以实现幼儿自我快乐与满足的一种体现。没有计划的游戏往往会出现无效游戏、乱游戏,而以教师指导为主的区域游戏,会分阶段、分项目、分重点指导——这样的游戏,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与其在游戏时设立“重点指导”,不如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游戏计划书”的呈现方式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游戏计划书”的呈现,就是幼儿对自己想玩游戏的设想和天马行空的表现。
1.表现方式多样
幼儿通过画笔,将自己的游戏计划涂画于纸上,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有时是简单的黑白线条画,有时是彩色的蜡笔画,有时是符号、图案与线条的组合画——这些表征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有的幼儿尚在思考游戏计划时,突然发现了符合需求的画面或图案,就会把它们剪下来贴在自己的计划书上;还有的幼儿有了比较完整的游戏思路后,会借助他人与照相工具,将计划书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涂画、剪贴、照片等都是幼儿常见的计划书表现方式。
2.呈现形式各异
随着课题的不断推进,“游戏计划书”的呈现模式也是精彩纷呈——有的是一幅画,画面内容丰富得可以讲出一个小故事;有的是将一张纸折出四个方块,呈现四幅画,代表游戏的四个情节;有的直接画在便签条上贴出来;有的将“游戏计划书”制成一本连环画式的小书,一页页翻过去可以看到整个游戏的轨迹;有的将计划书呈现在一个折叠的简易屏风上、自制三角柱上、翻阅式台历上,伴着区域的搬迁随时移动;还有悬挂式的“游戏计划书”,放在幼儿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既可以节约游戏空间,也是对游戏环境的一种装饰,一举多得。
3.合作模式多元
有的幼儿能独立完成计划书的撰写,这类幼儿一般有较强的游戏水平,动手能力也很强,能独立完成游戏计划书,因而在整个游戏活动中也会是核心人物;有的是同伴协作完成,两个游戏小伙伴共同商量游戏内容与所需材料,规划游戏的开展等;还有小组合作模式,需要的材料、角色、分工更多了,通常是三个以上的幼儿组成团队,共同合作完成计划书。
“游戏计划书”的价值体现
1.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游戏意愿的尊重
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计划书”,游戏内容是幼儿自己选择的,是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而非老师指定的、强制的,幼儿有自我选择与自主分配权。这样的游戏,会让幼儿的兴趣更加持久,对游戏情结的推进有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2.体现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⑴基于爱好和兴趣生发游戏内容:幼儿的自主游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比如他们觉得超市自助购物能满足心理需求,想要玩一个小超市游戏)、学习环境(比如商讨测量树围用什么方法时生发“我和大树抱一抱”的游戏内容)、当下感兴趣或正在经历的事件(比如暑假刚结束的奥运会,近期的诸如中秋、国庆、重阳等一系列节日,园子里已经成熟的秋日水果等)息息相关。所以在内容的定位上,“游戏计划书”体现了幼儿的爱好自主与兴趣自主。
⑵基于游戏计划收集资源、创设环境:幼儿制定好“游戏计划书”以后,会根据计划收集与区域游戏主题相关的各类材料和资源环境创设。而收集这些材料、资源以及环境创设,也可以称作“计划书”——“资源计划书”“环境计划书”。如果说区域“游戏计划书”是总体规划,那“资源计划书”“环境计划书”就是其分支,是游戏落实的必经之路。教师要顺应幼儿想法,支持他们自主、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材料、资源收集(建立班级“小型资源库”、绘制“收集倡议书”、进行分类与整理等)与环境创设(游戏区域设在哪、占多大的空间、需要提供哪些游戏材料、设置哪些游戏规则等)。
⑶基于个体需要选择游戏同伴:游戏需遵循幼儿的兴趣、爱好、需求这三个关键因素。兴趣、爱好关乎游戏内容,需求则是幼儿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幼儿区域游戏玩得如何,一定程度取决于游戏同伴。在幼儿的“游戏计划书”中,除了作为游戏个体的幼儿自己外,还会出现几个“配角”——可能是幼儿生活中的好朋友、可能是坐在一起的小同桌、也可能是志同道合的游戏合作者。不管是谁,都是幼儿基于个体需要、内心认同并愿意与之共同体验游戏的好伙伴。特别是在大班幼儿合作区域游戏的时候,这种“人员选配”愈加明显。
3.体现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在我们的研究中,“游戏计划书”贯穿自主性区域游戏,它是一种“媒介”,亦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支架”,最终目的指向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在游戏现状的基础上,随着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调整游戏计划;也会随着游戏内容的不断深入,衍生出新的切入点和新的游戏。所有这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现状、调整计划”——“生发新点,生成新计”,幼儿们都会反映在“游戏计划书”中,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本“游戏连环画”,这也是幼儿从“想”到“做”的一个自我组织、自我实施、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获取情感体验与经验提升的完整游戏过程。
我园始终围绕一个“点”——以幼儿为主体;牵住一条“线”——游戏计划书,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主要针对的是中大班幼儿;切入三个“面”——游戏主题、游戏资源、游戏组织。幼儿通过相互协商,共同设计区域游戏主题,收集游戏材料与资源,创设开放型的区域游戏环境,探索以游戏“计划书”为载体的自主性区域游戏开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既满足了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合作交往、解决问题等能力,也使得他们在区域游戏中自主快乐地体验,全面自主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