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村“炫”出振兴新路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长梁镇旋龙村民族团结促乡村振兴纪实

2023-03-17吴克忠

民族大家庭 2023年1期
关键词:丝弦建始县锣鼓

文/吴克忠

“旋龙河连坡,基础设施无着落,全靠肩挑和背驮;干部各搞各,经济很薄弱,人民群众牢骚多。”这是10 年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长梁镇旋龙村的真实写照。

旋龙村位于建始县城北部,离县城仅17 公里,辖6 个村民小组324 户1286 人。近年来,该村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炫”出一条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不到5 年时间甩掉贫困村的“帽子”、撕掉软弱涣散村的“标签”,先后荣获“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省百佳村民委员会”等殊荣。

群众“源动力”打牢民族团结根基

旋龙村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民族团结的“主战场”,打牢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配强村级班子筑堡垒。选好“领头雁”,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优“排头兵”,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发展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群众信任,选举我担任村委干部,这是莫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不负众望,为村里的发展不懈努力。”年轻的村委委员唐周萍谈起自己当选村委干部格外自豪。

加强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水路网畅通工程”,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 公里;安装特色路灯195盏;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光纤入户率达到100%;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城乡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优化“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进“线上+线下”调解纠纷。

丝弦锣鼓表演

“以前公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周边村的亲朋好友晚上都到我们这里来乘凉、娱乐,比过去赶热场、过喜事还热闹。”2 组村民金志堂谈起村里的变化格外激动。

建强特色产业增底气。2015 年以前旋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有45 户139 人处于贫困线以下。近年来,因地制宜,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从武汉招商引进“六月雪梨”,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基地1000余亩。因势利导,构建“公司+农户”模式,公司雇佣村民务工,老百姓家门口就业,当上“新工人”,3 个专业合作社连接农户40 余户,每年带动妇女、老龄群体务工收入达100 万元以上。该村各族群众“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显著增强。

“每年就近务工,搞田间管护也不累,最低固定收入有2 万多,还可兼顾照料老人、孩子,一举多得。”在外务工返乡的本村群众张绪秀如是说。

政策“驱动力”增强乡村振兴后劲

旋龙村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民族团结的“主阵地”,依托民族村寨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民族村寨促振兴,激发发展潜力。打造宜居特色村寨,投资300 余万元,引导村民改造“青瓦白墙”特色民居40 余户,“改一户房,造一片景。”打造宜游特色乡村,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闲置房变成“致富金窝”。培育文旅市场主体,建设民族文化长廊、民族文化大舞台等,打造城郊休闲目的地和民族特色网红打卡地。

“借助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把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建始县民宗局负责人表示。

乡村旅游促振兴,激发内生动力。“农旅体验游”成为新主流,大力发展采摘农业、打造1000 亩五彩油菜观光园,建设休闲长廊、竹苑、网红吊桥等,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每年接待游客5 万余人。“文旅互动游”成为新时尚,举办“梨花节”“草地音乐节”,联动非遗传承“丝弦锣鼓”,融入民族工艺品展示、农产品展销等元素,打造“节庆+民俗文化活动”文旅品牌,深受来自辽宁、北京等地旅游考察团青睐,年综合产值达900 余万元。

“以前靠种田、打工为生,现在旋龙成了网红打卡地,农家乐生意也火爆了,比在外打工强,每年收入30 多万,还可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老百姓农副产品都可就近变现。”该村农家乐老板肖斌喜滋滋地说道。

培育乡贤促振兴,激发人才活力。突出“引”,打好“感情牌”,招引2 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吸纳乡贤16 名,累计投资达300 余万元。突出“育”,培育“土专家”,成立“乡贤理事会”加强传帮带,培育一批示范带动力强的“土专家”“田秀才”,新型职业农民潘贤成、刘明清等成为产业发展、旅游引流的重要推手。

“以前是和周边村比谁的硬件好、谁富裕,现在更注重比民风、比乡风,精神文明上去了,乡村自然更有魅力了。”该村乡贤理事会理事长金少萍表示。

文化“推动力”增添融合发展活力

近年来,该村把民族文化传承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主抓手”,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突出乡风文明的“关键点”。打好“监督牌”,建立“积分兑换制度”,针对乡风文明建设、美化环境整治等,推行“444”文明积分管理模式,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监督、人人享受”的村级治理氛围。打好“制度牌”,建立“一访三会”机制,结合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屋场会,完善村规民约;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模范家庭为榜样培育良好家风。村支书刘明清先后获评“国家文旅能人”“恩施州优秀工作者”等殊荣。

“过去茶余饭后,大都是看电视、打麻将,自从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大家每天都跳广场舞,聚在一起说是聊非的也少了。”该村5 组村民、文艺队长薛花谈起开展文化活动颇具成就感。

把握民族工艺的“结合点”。米子糖是建始县的一种传统点心,酥脆香甜,老少皆宜,是印刻在建始人骨子里的儿时记忆。做好技艺保护与传承,挖掘米子糖工艺流程、建展示墙,培养传承人,确保工艺不失传。做好经济交往与交流,把米子糖生产加工搬到民族文化广场,通过电商达人直播带货,让民族工艺走出大山。据了解,该片区从事米子糖加工的农户达30 多家,最多的一年收入达100 万元,该村目前正在筹划组建米子糖公司。

找准民族文化的“切入点”。丝弦锣鼓是建始传统吹打乐,距今已有150 多年历史,2007 年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抓“传承”促活力,成立丝弦锣鼓传习点,艺术大师免费公益教学,先后培养村民、学生等爱好者2000 余人。抓品牌促发展,通过丝弦锣鼓擂台赛等活动,加强艺术交流,提高演艺水平。该村丝弦锣鼓展演队多次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民族文化进一步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丝弦建始县锣鼓
邵伯锣鼓小牌子
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南国冬日暖总闻丝弦声
河北深州西辛庄村:“老丝弦”焕新生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湖南辰溪丝弦的音乐形态与表演特征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阿炳与二泉映月
一半老师,一半娘亲——记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张锦梅扎根深山教书育人36载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