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人的穿行

2023-03-17关立蓉

莫愁 2023年9期
关键词:林道静借书书架

文 关立蓉

喜爱读书是一回事,是不是真正的读书人又是一回事。我属于前者。我记不清自己究竟读了多少书,这不是说我书读得特别多,而是有好多书读过,我却又忘记了。回想起来,书带给我很多快乐,让我的生活总是充满期待。

小时候,我常常拿着妈妈的图书证去借书。40 年过去,我依然记得县城人民南路上,那座工人图书馆的模样。马路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不绝于耳,偶尔还有一两辆马车、驴车姗姗而过。当拐进路东侧,一幢并不高大的楼房就在眼前,潮水般的喧嚣仿佛在这里戛然而止。走过一扇对开的玻璃门,里面便是安静整洁的图书室。小城图书馆,藏书不是很多,也就十来个书架,每个书架上大约有五六排书。20世纪80 年代的小县城,精神生活还很匮乏,对孩子们来说,这儿便是他们巨大的精神乐园。中间的书架下方,有一个长方形的小窗口,图书管理员坐在那儿,办理借书、还书手续。她是一个圆脸的、和蔼的退休教师,鼻梁上架一副老花眼镜。每次我来还书,透过镜片上方,她扫我一眼,笑眯眯地告诉我哪儿有孩子们爱看的书。我常常得到些诸如《大林和小林》《绿野仙踪》《洋葱头历险记》之类的童话书,如获至宝。回家后,躺在床上看得昏天黑地。从此,一年年,我的鼻梁上架起了渐变渐厚的玻璃片,世界在我的眼里变得不清晰,我的心,却被一本本书照亮了。

上中学时,读了《青春之歌》。我的世界在一瞬间,被一道强烈的光束照亮。连读了三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梦中,我常常遇到林道静,她剪着齐耳短发,穿着白色上衣、黑色裙子,微笑着向我走来。后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宣誓仪式上,我又想起了《青春之歌》,脑海里闪过林道静、卢嘉川、江华,闪过林红的影子……我仿佛看见卢嘉川的那双眼睛,包含着革命的热情与冷峻,他推开那扇油漆剥落的小木门,轻轻走进了林道静的宿舍,聆听道静——一位挣扎在旧家族与新思潮之间女性的声音……

读过的书中,如果让我评选最喜爱的,我会选《平凡的世界》。1988 年7 月,对我来说是个黑色的季节。6 分之差,理想轰然倒塌。我顶替父亲,进了县城供销社。1990 年冬天,单位派我去南京取一个灯具样品,回程,我从下关码头乘船返回南通。那天,江边风很大,还飘起了雪花,风卷着长长的白围巾上下翻飞。站在天色阴沉的江边,由不得想起杜甫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码头边有一个小书店,我拐进去,这儿是温暖的天堂。我在一排排书架前穿行,看到了《平凡的世界》。翻开,第一页: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客船顺流而下,到达南通港,已是清晨,我已经读到大半卷书。

此后,这本书成为我的珍爱,至少阅读过10 遍。每次读到古塔山上杜梨树下,孙少平赴一个人的约会,总是不忍卒读,泪水弥漫。有时候,我责怪路遥,为什么写这样残忍的结局?2015年夏,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听说是七年磨一剑,我只看了几集,便没往下看。电视的剧情,我一直和书对比,每一次情节上的差异,都让我的心一阵失落。而要拿捏人物情感,并不全靠演员外表的俊美。我只想在心里永远保持着对少平,对少安,对润叶,对晓霞……最纯净的印象。这本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像火一样,燃烧着灿烂的光焰,当我颓丧、苦闷、彷徨时,只要把它拿出来,静静阅读,就能看到漫长人生路上,光亮闪烁。

《挪威的森林》里的永泽,他只读已成名30 年的作家的作品,他不愿意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人生短暂,浪费时间是多么奢侈。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他网开一面,读那本书时,菲茨杰拉德成名28 年。那本书,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有让他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

就像美味吃多了,对食物就会变得挑剔一样,这些年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的阅读也变得挑剔起来,喜欢的书,反复去读,看了没感觉的就丢到一边。宅在家里的日子,其实是慌张的,好看的书太多,而人生太短暂,与一本好书相遇,便是又活过一个人生。

有一本书我是很喜欢,又没读完,这本书就是杰出的《尤利西斯》。我记住这本书,只是因为我没把它读完。我习惯流畅地阅读,而读这本书,要不断停下来,翻看后面的注解,当阅读一次次被打断,我终于失去耐心。去年夏天,和一个从老家来的朋友,去1865创意园(李鸿章创建的金陵制造局旧址)游玩,她的侄女刚刚参加完中考,也和我们一起走走。那儿有一家书店,喧嚣城市中静谧的一角,我们进去逛逛,在一排排书架里穿行。小姑娘看到《尤里西斯》,向之奔去,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友。她说这是她的最爱。我听了,立刻对她心生敬意,着实感慨,后生可畏。

猜你喜欢

林道静借书书架
图图借书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爱情研究
——以林道静为例
试析《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叙事与革命理想
借书去
借书
图图借书
新书架
新书架
新书架
“身体-主体”视角下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