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尹奎英,意念“长”出“灵犀手”

2023-03-17曹宏萍

莫愁 2023年7期
关键词:诊脉海默病阿尔兹

文/本刊记者 曹宏萍

尹奎英

灰砖旧瓦,窗棂的红色漆面都已斑驳,昏暗清冷的走廊里静悄悄的。没有各种庞大的精密仪器、闪烁的大屏和指示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十四所”)老区,看起来无比质朴。

但,领先国际的人脑机技术正在这里诞生,飞速发展、突破,这种巨大反差感让人忍不住惊叹。“孤独是科研人的常态,我们有很现代化的办公楼,但我更喜欢这里,远离尘嚣,更适合思考。”电科集团首席专家、十四所人脑机实验室创建人尹奎英笑着说。

凭意念驱动

伴随着我国老龄进程加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据2022 年9 月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000 万阿尔兹海默病患者,65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5%,每增加10 岁,发病率就增加5%,80 岁以上的患病率达30%。

在一次与南京脑科医院的学术交流会中,尹奎英得知小脑有高代谢率是阿尔兹海默病一个很大的特征,而研究者们往往专注于大脑的研究而忽略了小脑。在和医生朋友交流后,尹奎英带着团队很快就做出了专门用于小脑监测的小脑脑电帽。既然在小脑上发现异常,那能不能就在小脑上做干预?这时问题又来了,脑导航系统只有加拿大一家公司能做,买一台要一百多万元,还不带小脑,买进来也没法用。“我们又把全脑神经导航做出来了,并且精度是他们的十倍。”尹奎英说,工科人最擅长的就是动手做东西,缺什么就做什么,而且速度很快。接着,她对集团近千名退休职工进行了筛查、跟踪。“根据实验结果来看,我们有把握能够延迟老年痴呆五到十年基本不发展,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给你看个特别棒的东西!”交谈至兴奋处,尹奎英几乎雀跃起来,眼神明亮。个子小小的她,因为长期扛着电脑工作的缘故,走起路来身体总是微微向一侧倾斜。而她口中“特别棒的东西”是刚刚取得突破的脑电视觉重构技术。

“这个人正带着脑电帽观看一个视频,这是实时输出的脑电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数据重新把视频图像画出来。也就是说,当你在读取这个画面的时候,我们有把握把你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关于脑电视觉重构技术的应用,除了辅助精神病人的治疗,尹奎英还有一个梦想,“既然我们能把脑电同构成图像,那如果反过来把图像转换成脑电,输入失明者的脑皮层,是不是就可以绕过眼睛和视神经,让盲人看见?”

在尹奎英的实验室,有一只“灵犀手”和一副机械“外骨骼”,都可以凭“意念”驱动。帮助“失能”的残障人士重新走出去,延缓“失智”的阿尔兹海默病老人病情发展,让“失明”的盲人再次看见,尹奎英说,这是她当下正全力去做的三件事,技术每每有突破,总能让她激动地跳起来。

师恩如山

其实,尹奎英并不是专业的医学生,而是实打实“搞雷达的”。2011 年,她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念完博士,来到南京十四所继续深造,成为中国相控阵雷达奠基人张光义院士等三位雷达界泰斗的弟子。悬丝诊脉雷达,是她与老师——中国测控雷达奠基人王德纯的一次合作,也是她第一次调转方向,从军用雷达转向民用医疗领域。

2013 年的一天,王德纯退休后去医院看一个老友,发现呼吸暂停症确诊异常麻烦,病人身上被无数的仪器设备缠绕,非常痛苦,他很是触动。能不能不用仪器接触病人,“隔空”探测生命体征呢?之后的每个周末,王德纯和尹奎英都沉浸在雷达生物特征监测技术中。那段时间尹奎英军品工作繁忙,不停出差,但是在飞机、动车上,甚至陪女儿上钢琴课的时间,她都在调数据。2015 年,悬丝诊脉仪问世了。这是一个雷达小盒子,放在ICU 病房外面,它的信号可以穿透墙壁,监测到墙壁后面病人的心跳、呼吸、说话等细微动作。

那年夏天,在老师的鼓励下,尹奎英带着“悬丝诊脉”项目参加了第二届中国熠星创新创意大赛。进入决赛后,她兴奋地给王德纯打电话,邀请他来坐镇,但被拒绝了。“他的声音非常低沉,说这两天身体不太舒服就不过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就在那几天,他诊断出患有肺癌。”独立准备决赛的那段日子,对尹奎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在那之前我像是一只兔子,背后站着狮子。但师父不在,就好像失去了某种倚仗。”

“那场比赛我得了第一名,我想这是他去世前最欣慰的一件事。”2016 年,王德纯因病去世,但他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尹奎英。“师父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位非常纯粹的科学家。每周六下午我都会去陪他,那半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谈论、去深度思考:我们科研人员要做什么。”

尹奎英说,老师的去世是她第一次面对死亡,而且是这种非常痛苦的死亡。她发现死亡是非常残忍的,“师父病到最后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但他的大脑是聪明的、自由的,他应该更有尊严地活着。这件事情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希望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2023 年年初,尹奎英带领团队在“悬丝诊脉”项目的基础上又研发出了新冠肺炎重症分流系统。似乎是在完成一种约定,这套系统用的正是当年王德纯为“悬丝诊脉”定制的外壳支架。

渣土车上的和解

多年来,尹奎英一直在“自卷”,为了不让自己的女性身份特征成为团队的“拖累”,就连体力活都冲在最前面。“真正与自己的女性性别和解,是在一辆渣土车上。”她兴致盎然地讲了一个故事。

那一年,因为实验需要,尹奎英带着十多辆渣土车在地面作业,往返于城市马路。这样的阵仗引起了交警的注意,随即示意停车。起初,副驾驶座上的尹奎英还有些得意,想帅气地跳下车,但一看实在太高,只得转身灰溜溜地爬下。瘦小的她在高大的警察面前全然没有了傲气,仰头解释着表明身份。临别时,那位交警对她说了一句:“辛苦了,你一个小姑娘要注意安全!”

“那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但那句‘小姑娘’让我第一次跟我的性别和解,正视性别的差异。我不是很高,也不是很强壮,力量没有优势,但是这不妨碍我成为科研人员。我去做科研是因为真的喜欢,喜欢它带来的那种深度愉悦,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科研跟所有工作一样,它不是特殊的,我也不是特殊的。”带着这份和解,工作中的尹奎英获得了一种“松弛感”。

“时间和注意力是一个科研人员最珍贵的东西。”这些年尹奎英一直在对生活做减法,科研之外几乎没有社交和娱乐活动。她在厨房里贴满各种论文,做最简易的汤饭,机械性地接送孩子上下学,麻木地听着周围人的言论,几乎所有清醒时刻都在思考工作的问题……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尹奎英全身心地沉浸在科研之中,“团队里的年轻人都是名校博士,我不能成为限制他们发展的‘天花板’,必须时刻保持奔跑,保持领先。”

猜你喜欢

诊脉海默病阿尔兹
阿尔兹海默病——“倒行逆施”的橡皮擦
GSK3β参与阿尔兹海默病及学习记忆障碍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探讨
基于多输出的3D卷积神经网络诊断阿尔兹海默病
院士诊脉电动车自燃事故
为业余棋手诊脉
为业余棋手诊脉
为业余棋手诊脉
苯二氮卓或增阿尔兹海默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