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就业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2023-03-17薛雷
书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作者:苏文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7799-8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定价:72.6元
当前,我国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政策的提出和不断实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推动大学生利用创新创业成果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也属于当前高校教育内在要求。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苏文平编写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一书不仅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方法进行了阐释,更指出大学生在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创新意识重要性。本文围绕着该书内容进行研读,浅析大学生创业就业意识、创新意识的培育方法,提升高校创新就业教育效果。
该书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生涯唤醒”,主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背景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自我认知与职业职场探索”,主要分析了自我认知的内涵,指出就业者性格、兴趣倾向、素质能力、个人价值观等于职业职场的关系。第三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及方案制定”主要阐释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与职业决策方法,同时以案例的方式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分解策略。第四部分“生涯规划方案实施——就业创业指导”,作者先是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背景与未来趋势,然后指出大学生就业注意事项与方法,提出校园创业机遇与风险,阐释商业机会识别、评估与创业项目产生的方法。第五部分是“职场人职业生涯管理”,从校园视角转向职场视角,分析了职场适应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应对方式,阐释了职场人如何审时度势,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笔者基于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评估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1jycy12)的研究结合该书内容认为,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创业就业教育的基础就是激发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培养其正确的创业观念、就业思想。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的双战略体系。但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主创业的正确认识与正确的就业观念,导致高校创业就业教育进展缓慢。针对这一现状,需要高校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着手,使其形成正确的创业理念、就业观念。作者在书中重点阐释,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重点端正大学生的创业观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主动性。学校可以邀请商业界的知名校友、中国优秀企业家,担任学校的特聘讲师,由优秀企业家走进课堂,亲自给学生讲解创业故事、创业案例,激发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一名优秀企业家身上除了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外,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促进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增砖添瓦紧密结合的初心更是不可或缺。大学生就业指导,核心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观念,学校重点围绕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自我核心竞争力构建实施教育,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除了个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学历背景外,自身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等也是影响自身就业率的关键因子。教师在学生生活中,关注其言行举止,从日常点滴入手,引导大学生良好思想观念、职业素养、道德品行等形成,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作者指出,培育大学生创业就业意识,不仅要做好理论知识教育,更要在创业活动中、就业指导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本领,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使学生通过个人特长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我竞争力。作者指出应充分发挥好高校资源优势,创建创业特区、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学院、校园孵化基地、创新体验区等等。通过校园创新创业平台的创建,打造特色创新创业教育品牌。专业教师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带领学生参与到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之中,定期举行创新创业实践比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养成合作共赢、创新创业的意识。同时,高校教师指导好学生创建“大学生创业社团”“大学生就业协会”等组织,借助大学生社团或协会,定期举办主题式的创业竞赛、就业模拟大会等活动,教师担任嘉宾与评委,围绕着大学生创业实践、就业模拟中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进行打分,遴选出优秀大学生创业者、创新者,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使学生意识到,创业、就业的关键不仅在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还包括了个人创新本领。
总而言之,对大学生实施创业就业指导,核心是高校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业思想,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就业思想观,避免学生在创业就业过程中掉入思维怪圈或利益陷阱。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意识培养中,需要组织大学生联系创业就业实际、模拟创业就业场景,通过适应的举措,激发大学生在创业实践、就业实践时的创新意识,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创新意识的多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