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以“河流”为例
2023-03-17康扬眉韩正明华开平
康扬眉 韩正明 华开平
(1.贺兰县第一中学, 宁夏 银川 750299; 2.中卫市第九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99; 3.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宁夏 银川 75001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围绕“育人为本”的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教师如何更好地落实地理课程的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大概念和单元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大概念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兼具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的概念体系。[2]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指围绕某一学科核心概念,整合与之相关的知识,建立有序的逻辑结构,从而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促使学生从学科视角分析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落实核心素养,达成课程培养目标。[3]
本文以初中地理“河流”单元为例,将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
一、构建“河流”单元教学逻辑主线
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大概念,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整合知识内容,建构单元体系。
初中地理的大概念包括位置与分布、地理环境、人地关系、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等。[4]其中,人地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大概念,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中最核心的价值观。本文以“河流”单元为例,侧重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预期学生能理解以下概念:河流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能力与日俱增,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人类应当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见图1)。
图1 “河流”单元大概念示意图
二、“河流”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遵循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课标和学情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设定评估方式和评价量表,最后分解学习任务、设计单元教学过程。
1.预期学习结果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保障单元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基于新课标、学生认知水平,兼顾学科方法和思维方式,本文梳理了新课标中涉及“河流”的相关内容(见表1),在此基础上,对教材中涉及“河流”的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见图2)。综合分析新课标、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区域地理综合性和差异性的学科思维,确立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见表2)。
图2 “河流”单元教材内容逻辑结构
表2 “河流”单元教学目标
(续上表)
2.预设评价方式
单元学习评价是衡量学生单元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当通过表现性任务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不仅具有较高的迁移价值,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据此,在遵循科学性和多样性原则、注重学生地理思维发展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河流”单元教学评估依据(见表3)。为了更精准地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效,本文将表现性评价进行量化处理(见表4)。
表3 “河流”单元评估依据
表4 学生表现性评价任务量表
3.设计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单元教学目标和评估方式,本文设计了“河流”单元教学过程(见图3)。将核心任务分解,以问题链的形式展开教学,再通过真实案例评价区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河流环境的改造,贯彻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
图3 “河流”单元教学过程
三、总结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对提升一线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统摄单元学习内容,避免知识的零散性和情境的破碎性,将真实情境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建构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思维能力和专业发展。
进行单元教学实践时,教师应当始终聚焦大概念,科学设计单元教学逻辑主线,将大概念的理念落实在每一个课时上,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