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研究
——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例

2023-03-17罗高斌张家鹏

地理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评价活动课堂

罗高斌 张家鹏

(浙江省临安中学, 浙江 杭州 311300)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推行,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取代原有的三维目标,成为指导高中地理教学新的风向标。传统的地理课堂重知识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忽略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此进行了更新,在教材层面加强了对地理实践力的重视。

一、传统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以“文本—理解”为主的知识获得

传统地理课堂受教学课时、教学进度、教学资源、教学技术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学生以文本的形式在课堂上理解抽象的地理学科概念、学科原理及学科技能。这样的课堂看似高效,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地理学习兴趣低下;二是仅凭文本理解,学生很难把握地理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三是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

2.以“识记—复制”为主的知识应用

传统地理课堂倾向知识的静态应用,以记忆、理解和反复操练等形式为主,导致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和考试评价严重脱节,实践活动实施相对较少且类型相对单一。这样的课堂看似实用,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面对真实情境或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时,无法与知识有效链接,从而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二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在面对以真实情境为材料的考题时解题能力不足。

3.以“知识—分数”为主的课堂评价

传统地理课堂的评价方式往往“以分数论高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知识的习得与运用上,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之间逻辑的建构,忽略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往往省略教材内容中的实践性活动。这样的课堂看似高效,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知识站位不高,忽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将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明,线索不清;二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忽略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将导致学生思维容量不足,思辨能力不强;三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体验感,忽略教材中的实践性活动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欠缺,难以解决真实问题。

二、地理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的特征

地理调查式项目活动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新路径。调查面对真实的社会现象,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采访、访谈、入户调研等社会调查的方法,发现社会规律。教师应基于调查实践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最后以调查结果为素材,整理数据,将其作为情境开展探究活动。

1.从“文本—理解”转向“活动—探究”

地理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的知识获得,是学生通过观察、描述、问题探究的方式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归纳生成中去,体验地理学习过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地理知识,还在操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实践毅力、完成了自我评价。

2.从“识记—复制”转向“综合—实践”

地理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的应用倾向于真实动态实践。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开展实践活动的设计、数据的记录、结果的统计和实践的反思。学生不仅可以用归纳的方法总结生成的知识,还可以用演绎的方法去运用获得的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3.从“知识—分数”转向“能力—素养”

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践性课堂开展的保障。地理实践性课堂的评价方式不像传统地理课堂的单一评价,而是重视表现性评价,通过表现性评价量表,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应用与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可以从多维度开展,关注活动是否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着重于考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其与教学的融合程度,为有效教学提供服务。

三、地理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设计

1.研究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提供的素材及其之间的线索逻辑,引入调查式项目实践的思想,确定主题情境,采用适合的任务群,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整合素材,并设计调查、调研、采访等活动。教师带动学生开展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实践活动

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是学生进入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开展的地理实践活动。在自然或人文环境中开展实践不仅需要高中地理知识,往往还需要生物学、心理学、工学、商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地理实践力、综合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中,跨学科知识的调用主要集中在前期方案制定环节。制定的方案及任务之间大多递进关系,因此宜设置为平行式任务群。

(1)确定目标

在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中,调查目标与学习目标起着引领作用,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活动中调查什么问题、在活动中思考什么内容、在活动中习得什么知识、在活动中锻炼什么能力。学习目标要结合课程标准、学情状况、课本内容确定。调查目标要结合调查区域、调查资源、本节课相关知识进一步确定。本文基于生活性“服务业”开展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以杭州奶茶服务业调研为例确定目标(见表1)。

表1 “奶茶服务业”调查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分析

(2)知识铺垫

教师讲解调查的主题“开一家奶茶店需要准备什么”。而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会熟悉生活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产品特点和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及中心地理论等知识。

(3)问题设计

学生借助相关资料、生活常识、相关知识等,制订调查计划、问题清单和实施方案,并明确组内分工,教师向学生提供建议。

任务最终确定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咨询店员获取信息,包括资金、原料、设备、店面占地面积、奶茶的日销售量(店内人流量)、许可证和贷款情况、产品更新周期、奶茶的宣传情况等;另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获取信息,包括地点和环境质量、招聘条件、周边同类产品竞争的激烈程度、店内无线网络是否畅通、服务质量、有无代言人等。

(4)开展调查

学生根据拟定的调查计划,在一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安全。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与陌生人交流,进而解决社会调查手册上的问题(见图1),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图1 “奶茶服务业”社会调查手册

(5)评价总结

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根据表现性评价量表(见表2),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同时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和重点难题,予以深入分析和有效解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 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量表

(6)信息整理

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教师整理信息作为教学情境开展探究活动。情境教学针对区位因素、产品特点、产业之间的关系、中心地理论等问题设计问题链,开展情境教学,部分环节设计如下(见表3)。

表3 “奶茶服务业”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续上表)

四、地理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的成效

1.从“被动”到“主动”, 学生越学越投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自开展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以来,学生不仅对地理课堂越来越喜爱,而且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由以前教师引导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在探究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主动总结地理知识,提炼地理规律,揭示地理原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从“牵手”到“放手”,教师越教越灵活

自开展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以来,教师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将观察、观摩、考察、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情境素材融入到课堂之中,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题更鲜明,新鲜元素、新颖手段焕发出新的教学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对课堂探究充满期盼,对地理探索充满期待。

3.从“旁听”到“畅言”, 课堂越来越开放

“现在的地理课堂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更加开放自由”,这是学生内心的告白。地理课堂可能在教室,可能在实验室,可能在操场,可能在校园某个角落,也可能在校外。通过不同场景的地理课堂,将原有的知识激活,将学生思维打开。而在教室的地理课堂也是高度自由,学生可能在做调查,可能在激烈争辩,也可能在静静思考。课堂有多开放,学生思维就有多活跃。

猜你喜欢

评价活动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