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语境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价值、挑战与路径
2023-03-16王振存张清宇
王振存,张清宇
(河南大学 教育学部,河南 开封 475004)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审查和例行“体检”,是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筑牢人才培养根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要环节。自202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以来,学界关于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探讨多样又丰富。有学者指出,《方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总结前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集众智编制而成,特点突出、特色鲜明、亮点迭出[1]。其中,典型特征之一便是评估聚焦凸显两个根本,即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成效[2]。另有学者针对《方案》中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内涵进行解析,包括坚持学生中心理念,促质量主体功能改革;坚持产出导向理念,促质量要素配置改革;坚持持续改进理念,促质量保障方式改革[3]。
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作为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举措,深层意义在于实践,在于破除导向不鲜明、标准不科学、负担较繁重、整改不到位等困境;其有利于不断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1 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背景分析
评估本身即意味着参照相应标准或指标,对某事物的表现进行评价、估量和论证等。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审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评估的要求和标准各不相同。因此,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需要深入剖析评估工作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明晰开展评估的历史方位。
1.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程度进入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创新的高地,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龙头”,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居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国富民,教育为先。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含有国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65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2年的59.6%,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4]。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特质表现为高入学率、大规模化、多样化等,而在满足这些特质之前,高校数量的扩增十分关键。202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3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9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489所、成人高等学校253所[5]。高校的扩增,并不直接代表其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优质与否需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验证。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特征,评估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评估工作需要结合相应的背景要求不断明确评估导向,改进评估原则与方法,确保评估科学有效开展。
1.2 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由“提速”转向“高质量”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成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标志着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明确的是,高等教育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时面临的问题和高速增长阶段完全不同[6]。高质量不是单纯以追求质量为唯一标准,而是将高水平、高层次的质量要求作为教育发展的未来指向。新时代下,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目标已然由“提速”转向“高质量”。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质量语境下的高等教育蕴藏着宝贵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能够加快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发展潜力的挖掘,进而不断提升国家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等关键力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战略角色,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高等教育能够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以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现代化建设。当然,高等教育发展目标转向“高质量”,也成为开展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重要背景,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
1.3 高等教育领域评价改革加速落实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7]。2022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8]。教育评价是一种“为人”和“人为”的实践活动[9],“为人”的目的在于服务人的发展,“人为”的特质在于人是评价的主体。教育评价问题是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事关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事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领域的评价改革不仅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点关注内容,更是人民群众的重点关注内容。在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评价改革的相关工作正在加速落实,其中便包含有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内容。高等教育领域评价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已经成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背景板”,对于科学有效地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
1.4 高等教育改革面临数字化转型新趋势
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将呈现出非线性的指数级变化,扩容增长十分迅速。当前,人类所处信息时代的社会模式也将逐步转型,人类社会将迈向数字化的发展阶段。教育是社会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基石,与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一样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教育数字化不仅是对教育的赋能,更是对教育的变革和重塑[10]。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建设,有利于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预期目标,更有利于实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理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关注热点,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11]。在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变化,其中便包括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数字化的统计工具、系统化的分析过程、可视化的结果呈现等都将助力评估工作的开展。当然,数字化转型新趋势为评估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风险,包括过度崇尚数字技术致使技术异化、前沿数字技术被垄断、技术应用引发伦理风险等。
2 高质量语境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价值
“高质量”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更是新时代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在高质量语境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这是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举措,是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需要,同样也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2.1 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指导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12]。可以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是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指示的关键举措,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重要论述精神的关键举措,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评价改革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该项工作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引领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抓牢把稳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保障意义。
2.2 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并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现代化,其中必然包括教育现代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并热议“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立足“质量”与“公平”两大基石,针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性改革。从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再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等,高质量教育体系对社会主义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重要判定和发展指引。然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尤其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不仅需要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资源的大量投入,还需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来保障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法定任务,是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下的新要求,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在高质量语境中对高等教育的保障作用依然显著有效,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更有利于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3 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需要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彰显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第一阵地,事关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而本科生培养质量优质与否,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社会公众等群体最为关切的高等教育发展要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一直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为评估的关键,因此,在高质量语境下,开展评估必定会加速提升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质量标准推动高校内部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省思,针对校内各教学单位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内部考察。多数高校选择成立如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办公室等职能部门专职负责监督该项工作,并以学年为单位面向公众公布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是依托学校外部的审查监督,反向督促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督促各高校把握好每一次国家或省级部门开展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契机,及时整顿改进相关工作。三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常态化开展。只有常态化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才有可能深度破解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难题痛点,以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改革创新。
2.4 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高等教育评估在国际范围内虽有不同的概念表达和意义阐述,但各国将评估作为保障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制已形成世界共识。有研究通过分析《高等教育评估与评价》杂志(SSCI收录期刊)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以及前沿领域发现,无论是学生学习评估、注重反馈等研究热点,还是学生评教、评估设计等前沿领域,评估有效性贯穿于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之中[13]。如今,以英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运用评估改善高校教育教学,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的成立为标志[14]。2011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成立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署(TEQSA),旨在通过支持多样化、创新性的方法来保障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15]。由此可见,在高质量语境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体现了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共同趋向,是我国高等教育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机统一、相融互促。
3 高质量语境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面临的挑战
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精准。但在新形势下,评估工作的开展仍然面临着既往问题和新型困境,包括: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有待完善,评估标准受到“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干扰,高校发展诉求多样、审核负担相对繁重,后期整改落实与评估结果的运用不到位等。
3.1 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有待完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第一要务,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发展之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方向是第一位的。为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原则,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包括本科教育教学在内,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进行对照落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然而,随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深入推进,各大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对于立德树人的研究不够深入,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机制、举措、方法等内容的认识不够清晰,进而导致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层面无法真正做到有效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需求,高校“三全育人”的大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还没有完全融入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当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成效;十大育人体系中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等育人环节尚未完全纳入教育教学的总体设计,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机制尚未建立,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的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3.2 评估标准受到“五唯”倾向干扰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质量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十分关键。然而目前,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面临着一些历史顽疾,尤其是在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方面仍潜隐着“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五唯”)的标准倾向,结合新的时代背景甚至产生了新型评价困境,干扰着评估工作的开展。如今,“五唯”的评价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已从显性共识转化为隐性指标,不科学的评价理念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五唯”的评价导向是受“绩效主义”影响的不良后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教育改革中起主导作用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和新管理主义(New Managerialism),潜移默化地支配着教育者的评价思想与管理行为。随后,新自由主义和新管理主义在教育评价上的合流形成了著名的“绩效主义”(Performancism)[16]。正是对绩效的执着追求,过度的量化考核与成果排名成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主要手段,甚至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手段,其结果直接导致了评价导向的偏移,间接引发了办学治校领域的无序竞争,给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公平的实现带来了严峻挑战。
3.3 发展诉求多样与审核负担相对繁重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然迈入普及化的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高校类型多元化现象的本质是高校发展诉求的多样化,多样化的发展诉求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期许。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倘若以一把尺子的标准贯穿到底,将有碍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碍于高校追求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诉求。因此,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更为强调评估分类,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充分彰显高校办学特色与水平。在以往评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评估指标体系较为单一、评估缺乏分类指导,一定程度上造成“千校一面”的现象,阻碍了高校对自身发展定位和改进方向的选择。评估分类标准不明确,会进一步加重评估负担,导致评估实施不到位。“整齐划一”的评估要求会在无形中给参评学校带来过多的审核压力,参评学校的评估负担较为繁重。例如,应用型高校在参与评估过程中难以满足学术型评估条件,迫于评估压力只能选择临时筹备材料;部分高校需要重复编报相关数据,部分专业课程被重复评价等。同时,碍于信息技术与评估工作结合不到位的情况,全国缺少统一使用、分级管理的评估服务系统,学校难以通过线上开展评估工作,加剧了线下评估的冗杂程度。此外,由于部分参评高校存在功利性目的,导致校际出现相互攀比、盲目竞争的不良现象,以及应付审查等形式主义问题。
3.4 评估整改落实与结果运用不到位
众所周知,评估工作会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其目的在于要求高等学校及时进行整改落实,运用评估结果不断督促完善本科教育教学环节,提升高校的办学实效,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然而,根据对以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经验的审视结果,高校在五年周期内对于评估整改的落实情况大多呈现出“早盛晚衰”的趋势。在评估工作刚结束时,高校的整改动力最为强势,通过教职工大会、校内督导检查、在校学生反馈等多种途径对整改要求进行落实。进入整改中期阶段后,高校的积极性有所削弱,加之部分高校存在管理人员换届、新老教师更替等情况,整改落实的动力便会趋于减弱。进入后期阶段,高校的注意力将更多集中于新一轮的评估准备,后期的整改动力相对于中期会有所提升,但与早期相比还存有不足。此外,后期阶段理应是整改已完成的阶段,若高校还存有相关问题,则证明不仅整改落实不到位,评估结果的运用也不到位。目前,我国高质量高等教育供给体系尚未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创新驱动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亟待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完善高等教育的高质量供给,培养出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
4 高质量语境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路径探讨
评估的最终目的在于改进实践,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在高质量语境的影响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实践路径将有所改变,通过把牢办学方向、强化内涵建设、坚持分类指导、融合数字技术等形式,逐一化解评估面临的现实挑战,不断助力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
4.1 把牢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7]无论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还是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把方向”的大局问题。这是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导向问题,是事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问题。在高质量语境下,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成效,首要任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举措彰显着“人是教育的中心”的思想,体现着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审查,引导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充分发挥评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课程思政的推进建设作为评估重点,加强对高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的审核评估,引导学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估要引导学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4.2 强化内涵建设,助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自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逐步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对于高等教育的评估工作而言,不仅要着眼于高等教育的外部发展联系,更要关注高等教育内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要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注重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内涵和质量,引导教师潜心学术、教书育人。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对学校办学质量的内涵评价,坚持定量评价的同时,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规避以显性指标为主的评价思路和方法,避免给相关学校以错误的评价理念导向。二是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评价,针对学校在人才评价方面存在的“五唯”顽疾进行精准摸排,及时消解不良导向,并建构长期监督机制;倡导学术为本、人才为本、育人为本的价值观[18],不以“帽子”“荣誉”等人才称号数量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考量依据,而是注重教师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三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直观的效果显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以此为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学了什么”,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检测和评估,侧面反映学校的教书育人质量。四是要加快推动多元主体评价,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引领建立不同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评估机制,以及境外专家、青年教师、广大学生参与的评估机制,从不同角度评估审查学校人才培养情况,助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4.3 坚持分类指导,明晰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特色
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2023年3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时提到,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3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9所[19]。通过计算,本科院校数量占据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41%,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在面对如此庞大体量的同时,还要兼顾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避免以一套标准衡量所有学校,造成被评估学校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202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首次提出“两类四种”评估方案,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自主选择权归还给学校,这是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重大进步,有利于明晰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支持高校多样化发展。当然,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坚持分类指导,不仅要区分学校类型,还要以需求为导向设置评估要点,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一是灵活设置评估指标,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估过程中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要求学校对标国家底线要求,根据自身办学实际进行选择。二是提供关键数据,鼓励学校对照全国平均值进行自我检查,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改进方向。三是引导高校加强和相关行业区域的发展对接,以社会发展需求校准本科教育教学定位,采取差异化支持策略,进一步凝练优势、强化特色。
4.4 融合数字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深度评估实效
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加快教育未来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样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需要主动融合数字技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深度评估实效。具体而言,一是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将相关质量评价、评估认证和数据监测等工作进行整合,构建全国统一、分级管理、开放共享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一体化平台,逐步建成由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支撑的智能化评估系统,提高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二是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的评估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评估工作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线上评估的便捷优势,精减评估专家进校考察的人员数量和时间长度,减轻评审者与被评者双方的评估负担。三是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常态化检测,坚持过程性评估与结果性评估相结合、日常评估与随机评估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将评估工作不再局限于五年一次的审核,而是通过线上平台数据更新、教育教学线上审核、校内师生线上调研等方式,进行常态化监管和监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评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