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和而不同 塑造别样未来
2023-03-16杨子恒
杨子恒
高尔基曾在《童年》中,形容儿时的自己像蜜蜂一样,吸收他人的经验,不论好坏。而处于信息社会的我们,却格外地“挑食”。面对多元信息,我主张用“和而不同”的态度进行吸收,然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最终塑造自己和中国的未来。
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选择信息。被动接受信息,是面对繁杂信息时的不抵抗,甘于被同质化,同时妄想保持独特个性。当我们限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时,选择就极为有限——接受或是拒绝。我们不妨扩大视野,将自己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即选择“和而不同”的态度。“和而不同”,意味着我們主动地辨别信息,吸收多元信息中的有益成分。甘于被同质化,对信息照单全收的做法不可取,所谓的“选择个性独立”更是不可能的。既然接受了信息,就不可能不受影响,充耳不闻的做法不可行,妄想自己独行更是违背现实。由此,我更推崇和而不同的态度。
作出思考后的选择,从而决定自己的未来,也影响中国的未来。采取和而不同的方法,甄别信息,化其中精华为己用,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目标。一代文学大家鲁迅,正是在外国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中汲取大量精华,熔铸成独创的一篇篇白话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这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与万物相和,不排斥,不孤立;不与万物同质,保持自身不被同化,有与万物并行之感。通过选择、吸收多元信息,构筑自己的未来,成为中国未来的一分子。
和而不同,需要我们成为信息的选择者、未来的影响者。常有人觉得面对不舍昼夜的信息流,个人是无力的,其本质是忽视了我们拥有选择信息的权利,有影响个人未来的能力。正是孔子广求学、拜师,兼收并蓄,保持思考,和而不同,最终才创立了儒家学说。如果我们对信息学会选择,就找到了在信息流中划行的船桨,即使前行得慢,仍然能够把握住航向,不至于随波逐流。
“和而不同”,接受、学习信息,不被同质化,把每个选择当作一枚拼图,组成个人的未来,中国的未来。
评点:文章始终在“信息”的讨论场域内写作,作者在每个段落的关键位置,如论点句、分析句、小结句等地方,都注意直接点出“信息”这个关键词,任务完成度很高,体现了缜密的思辨思维。文章准确抓住了“多元信息”与“和而不同”的关系、“个人当下选择”与“国家未来发展”的关系,并且分析深入,语言表达生动耐读,富有亮点。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