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 的科普不简单
2023-03-16任冠青
任冠青
葫芦娃是哪个省的人?圣彼得堡暴风雪后为何会出现“肠粉雪”?据报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二学生年跃喜欢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学习地理的心得,其中不乏“脑洞大开”的内容讲解。由于科普方式风趣幽默,他很快收获百万粉丝,视频内容累计获得超过1000万次点赞。
近些年,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不少让人“上头”的科普博主。比如,“爱科学的吴姥姥”用铁锅演示中国天眼的原理,用扫帚模拟宇宙射线;“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推出“网络热门生物鉴定”等系列视频,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汇集了一群由二十多岁的硕士、博士组成的科普团队,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传递“生活皆物理”的理念……这些博主的共同特点:能够突破相对枯燥、严肃的传统科普方式,聚焦于展现科学有趣、好玩的一面。
文本解读
角度一:热爱具有感染力。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虽然学过多年的地理、物理等知识,但更多将其视为考试工具,是为顺利升学而不得不学习的知识。谈及科学时,也往往感觉很遥远、很“高冷”。这些趣味科普视频的出现,改变了科学在普通人心目中与教科书绑定的形象,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受众发现自己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了解日常景观中蕴含的知识。当更多人开始关注科学、谈论科学时,提升大众科学素养自然更能有的放矢。
角度二:潜移默化中锻炼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听起来很抽象,可它正是在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比如,刚听到“葫芦娃是哪里人”这个问题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无厘头。可是在跟随博主的思路,一步步分析葫芦娃家的住房特点,判断当地的气候特征,最后根據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的喀斯特地貌锁定“葫芦娃住在云南省”时,人们不仅获得了一个有趣问题的答案,也能掌握一种科学的思考路径。
运用示例:在功利的视角看来,这些知识显得有些“无用”。但是很多时候,恰恰是这些“无用”的知识,能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丰盈起来,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妙趣横生。而且,谁又能说这些知识不会在某一天,以意料之外的方式发挥独特作用呢?这些趣味科普视频的存在,有时不失为一种提醒:别忘了对世界保持一份好奇。
(选摘自中国青年网/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