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间隙恢复器在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023-03-16卢秀玉黄文杰王晓峰彭旭霞魏圣华谢晓华
卢秀玉,黄文杰,王晓峰,彭旭霞,魏圣华,谢晓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口腔颌面外科;2.儿童口腔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严重的龋病、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等都会导致乳牙早失。乳牙早失,其缺牙间隙的缩小,进而影响恒牙的萌出,是造成牙齿错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儿童替牙期乳牙早失,应及时制作间隙保持器保持近远中间隙宽度,以利于恒牙顺利萌出[1]。有研究表明,恒牙列错牙合畸形的高发率与乳牙列及替牙列间隙管理缺乏密切相关[2-3]。目前,临床上通过正畸的方法来恢复所需间隙,但因其体积较大,异物感强,导致患儿配合度降低,影响治疗。因而急需一种患儿较少配合但又能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装置。自制间隙恢复器是一种不需反复摘戴、体积小、异物感小、费用低,且临床效果显著的局部固定式间隙恢复装置[4],现就其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和器材:牙科用不锈钢丝(直径0.9 mm、0.5 mm)、光面带环、牙科正畸用钳(三德钳,梯形钳)、富士IX玻璃离子、焊枪及焊片。
1.2 临床资料: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口腔科因乳牙早失导致间隙变小就诊的5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1.2.1 纳入标准:年龄6~11岁;一侧或双侧单个乳磨牙早失患者,缺失牙两侧的牙无较大龋坏且无松动;患儿及其家长知情同意,且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2 排除标准:患儿口内缺牙较多(两颗及两颗以上牙缺失);缺失牙两侧牙齿龋坏较大,无法固位。
1.3 评判标准:丧失的间隙完全恢复为成功;丧失的间隙部分恢复为有效;丧失的间隙未恢复为失败。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前:进行口腔检查,确定间隙位置,拍摄曲面断层片,常规口内试带环,取模型,翻制模型。
1.4.2 制作步骤:①在工作模型上根据需要恢复的间隙大小,用直径0.9 mm钢丝制作导轨,并与带环弧度贴合;②用直径0.5 mm的钢丝制作开展辅簧,取一段0.5 mm直径的钢丝,将一端在模型上缺失牙的近中邻牙的远中面比对其颊舌向的长度,并做好标记,用梯形钳夹住标志点的位置,将钢丝沿梯形钳柱形喙弯制2/3圈并之交叉,将钳子移到另一端,将钢丝按上述方法再弯制回来,如此弯制两个曲,在模型上比对并将多余的钢丝剪断;③将导轨与开展辅簧一同焊接在带环上;④焊接完成后,打磨抛光,完成矫治器;⑤戴回口内试戴并加力,取下矫治器,隔湿吹干,带环内侧涂抹玻璃离子并粘接,去掉多余的玻璃离子。
1.4.3 复诊:常规佩戴后1周左右第一次复诊,检查有无松动、不适等情况,以后2周复诊一次,开展辅簧水平向加力1~2 mm,待间隙恢复后,取下恢复器,去掉辅簧将导轨弯制成保持装置。保持间隙,等待恒牙萌出。必要时拍摄X线片观察恒牙位置及生长情况。
2 结果
接受治疗的51例患者中,经过1~3个月的加力,有46例恢复到正常的间隙,继承恒牙得以顺利萌出,恒牙位置正常,并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有效2例,因患者口腔卫生条件差,间隙部分恢复,有3例患者未及时就诊。
3 典型病例
患儿,某男,8岁,右下后牙缺失1年余,无其他症状。检查:85缺失,间隙缩小,46近中移位,牙冠萌出完全,84 DO龋坏,有大量腐质,质地松软,探诊(±),叩诊(-),松动(-),去腐后达牙本质中层。牙龈质地、颜色正常。X线示45未萌,46根尖未发育完全,84龋坏近髓腔,根尖未见低密度影像。处置:84去腐、备洞、干燥、充填。46常规口内试带环,取模型,翻制模型(见图1A)。在模型上根据需要恢复的间隙大小,用直径0.9 mm的钢丝制作导轨(见图1B),并与带环弧度贴合,用直径0.5 mm的钢丝弯制扩展间隙辅簧(见图1C),焊接完成后(见图1D),打磨抛光,戴回口内,粘接并加力(见图1E),待间隙恢复后,取下恢复器,拆除间隙辅簧,将导轨弯制成保持装置(见图1F),打磨抛光,戴回口内,粘接。保持间隙,3年后恒牙萌出(见图1G),拆除装置。
图1 典型病例自制间隙恢复器矫治过程
4 讨论
乳牙过早丧失导致继承恒牙的萌出位置不足,最终影响恒牙排列不齐,牙弓长度变短[5-6],甚至会影响面部发育畸形,这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因此,及时的间隙管理可为恒牙萌出保留间隙,以促进青春期牙齿的继续发育。有研究表明,近2/3乳牙早失的患者都会导致间隙的丧失,这种间隙的丧失是导致牙齿拥挤的主要原因[7-8]。由于后牙的近中移位导致大量的空间损失,应尽早恢复间隙是避免错牙合畸形的主要措施之一[9]。临床上最常用的间隙保持装置是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但此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恢复因牙齿近中移位而导致的空间丧失。
乳磨牙的早失对牙弓长度有显著影响,并且导致上下牙弓每个象限的空间缩小2~4 mm,大量空间的损失是由于磨牙的近中移位引起[10]。Ahmad等[11]研究显示,在乳磨牙早失的患儿中,2/5的儿童到了恒牙期均需通过拔除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出现乳牙早失的患儿与正常患儿相比,需要进行后续正畸治疗的可能性将增加3倍[12]。因此尽早恢复间隙可以避免拔牙矫正的风险。
传统间隙开展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见图2),前两种为可摘式活动矫治器,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方可得到满意疗效,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调动其积极性及主动性[13],因其体积大,部件多,异物感强,有时会影响发音,引起恶心,患儿能摘下,不能坚持戴,由于患儿的不配合更易导致间隙的丧失[14],临床上失败率高;第三种为固定式矫治器需要牙齿替换完成后进行,延误了治疗时机,增加后期拔牙矫治的风险,增加了正畸治疗的难度[15]。
图2 传统的间隙矫治方法
因此,笔者科室设计了新型间隙恢复器,自制间隙恢复器是一种适用于乳磨牙缺失并伴有间隙减小的局部固定式间隙恢复装置。通过辅簧扩大间隙以利于继承恒牙萌出位置充裕。与目前临床开展的三种扩大间隙装置相比,自制间隙恢复器因其体积小、较舒适、异物感小,患儿不需要反复摘戴,配合度好,患儿更易接受,使治疗效果得以持续发挥,更易达到临床治疗目的,且成本低、容易弯制、价格低廉、临床效益好,值得临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