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绊与进路:城区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证研究
2023-03-15曹冰杰肖其勇
曹冰杰 肖其勇
【摘 要】数字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重庆市G区的城区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师数字素养》设计小学教师数字素养量表,包括数字学习素养、数字教学素养、数字安全隐私素养、数字技术创新素养四个维度。研究发现,小学教师整体的数字素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但是数字教学素养亟待提高、数字学习素养较为薄弱、数字安全隐私素养和数字技术创新素养有待加强。对此提出了相应策略:营造数字教学氛围、激发教师数字学习动机、强化数字安全意识和提升数字技术创新素养。
【关鍵词】小学教师 数字素养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1-21-06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教育事业在数字时代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数字化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政策。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进一步提出:“开展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持续壮大高水平数字技能师资力量。”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五个维度描述了教师数字素养的要求,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列为2023年教育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之一。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个人的数字素养发展。
近年来,学者对教师数字素养的研究十分丰富。有研究提出,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是为了使教师能够应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进而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1]有研究表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是教师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能动意识、品格修为、知识涵养和教学能力。”[2]也有研究认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根本目标是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通过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3]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并以“教师数字素养”为关键词搜索文献,再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关于教师数字素养的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发文量仅有百篇左右,且大多数以综述性、思辨性文章为主,实证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在厘清国内外对教师数字素养的研究框架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进而分析进路策略,以期助推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提高。
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厘定与结构要素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厘定
素养是一个发展性、动态性概念。[4]《现代汉语词典》将“素养”定义为“平日的修养”,多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素质的表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素养的概念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文化素养、媒介素养,以及目前引发广泛关注的数字素养。数字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以色列学者Yoram提出来的,他根据多年的研究工作经验提出了数字素养的概念框架,认为数字素养应该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情感素养。[5]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将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最新概念界定为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社会不断发展,每一阶段对于数字素养的界定都不尽相同。
教师数字素养指向教师这一群体,将数字素养的研究转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学者认为教师数字素养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教师在遵循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熟练应用数字技术,开展数字化教学、开发数字资源、创造数字内容、保障数字安全等各种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素质与能力的集合。[6]有学者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复合的、跨界的、开放的概念,关涉到知识、技能、方法、思维、观念、意识等多个层次、多个维度”[7]。还有学者认为“教师数字素养指的是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8]。
基于以上学者对教师数字素养内涵的厘定,本研究认为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中,不断更新、学习数字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二)教师数字素养的结构要素
国内外关于教师数字素养的维度界定存在一些差异。欧盟委员联合研究中心所颁布的《欧盟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一共包括六大素养域,专业参与域、数字资源域、教与学域、评估域、赋能学习者域、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域。其涉及的方面和维度比较广泛,更加注重教师认知方面、情感方面的培养。西班牙的《教师通用数字素养框架》(2017年)主要涉及五大维度,包括信息和数据素养、交流与协作、数字内容创造、安全、问题解决。[9]刘清堂等学者依据美国教师能力标准及其能力开发模型,构建了适合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特色的教师数字能力标准模型,包含数字素养、数字化教学准备能力、数字化教学能力、数字化评估与评价能力、数字化教学管理能力、职业认知和发展能力、处理组织与社会关系能力等七个一级指标。[10]
综上所述,本研究根据国内外对于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研究以及《教师数字素养》,将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数字学习素养、数字教学素养、数字安全隐私素养和数字技术创新素养。其中,数字学习素养是小学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利用数字资源持续地学习;数字教学素养是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施等;数字安全隐私素养是教师在数字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维护工作数据安全,以及注重网络安全防护;数字技术创新素养是教师能够运用数字技术来解决一些问题,并且利用数字技术来创新教学活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教师数字素养》确定该问卷的主要维度,主要从数字学习素养、数字教学素养、数字安全隐私素养和数字技术创新素养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初始问卷共编制20个问题,每个维度包含5个问题,每个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计分统计,非常不符合记为“1”,不符合记为“2”,一般记为“3”,比较符合记为“4”,非常符合记为“5”。
初步制订问卷后,发放100份进行小规模预测,收回86份,通過SPSS 26.0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了与总分相关度较低的题项,最后保留15个问题,前三个维度各包含4个问题,第四个维度包含3个问题。经过对预测问卷的修改、校审、测试,形成正式问卷。同时为了探究影响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变量,本研究在正式问卷中设置了有关教师性别、教龄、学历和任教学科等问题。
(二)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以重庆市G区的城区小学教师为例,根据研究目的抽取的样本能够在有限条件下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11]重庆市共有九个区,每个区的发展参差不齐,中小学学校数量丰富,教师队伍庞大。G区是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的重要基点,随着科学城的建造,其教育发展质量也有所提升,该区基于《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重视数字平台的教学应用,紧扣“数字教育变革年”主题,以“数智研训”为理念,以“研训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加大力度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课堂氛围。在此发展背景下,该区对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数字化能力要求也较高,对这部分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次调查发放正式问卷20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84份,问卷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在划分的五个教龄段中,教龄11~15年的教师最多,占比40.8%;教龄16~20年的教师最少,占比不到10%。在学历方面,占比最多的是本科学历,为62.0%,次之是硕士学历,为20.7%。
(三)问卷的信度效度
本研究以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指标来检验量表的信度系数,问卷整体上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826,显示出较良好的信度。效度即有效性,本研究利用主要成分分析法对正式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正式问卷的KMO值为0.703,在Bartlett 球形检验中,X?为1312.636(自由度为105,P=0.000),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变量间具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整体水平分析
依据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计分统计,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计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弱。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小学教师整体数字素养均值为3.765±0.498,处于中等的水平,各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数字教学素养(3.908±0.717)、数字技术创新素养(3.830±0.802)、数字安全隐私素养(3.798±0.671)、数字学习素养(3.525±0.734)。数字教学素养得分最高说明大部分小学教师都能够很好地将数字化融入课堂当中,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活动。而数字学习素养最低说明部分小学教师可能对于数字化的认知学习还不够深入,积极主动利用数字资源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可能受家庭、工作压力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余力不足。
(二)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1.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在教龄上的差异
本研究将教龄作为自变量,数字素养的四个维度作为因变量,运用单因素分析法探究不同教龄的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否存在差异,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不同教龄的小学教师在数字学习素养(P=0.236)和数字技术创新素养(P=0.051)两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数字教学素养和数字安全隐私素养这两个维度的P值无限接近于0,说明小学教师在这两个维度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
根据LSD事后检验结果,在数字教学素养维度,教龄1~5年和6~10年教师的得分比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高,其中教龄6~10年的教师得分最高(M=4.486),可能是由于该教龄段的教师正处于工作热情高涨的时期,其教学技能也在不断提升,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工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最低(M=3.705),这可能是由于该教龄段的教师在长时间的执教中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以及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较深,尚未适应数字化所带来的教育变革,更喜欢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尝试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12]
在数字安全隐私维度,教龄6~10年的教师得分(M=4.473)高于教龄16~20年和20年以上的教师。教龄6~10年的教师一般代表着青年教师群体,青年群体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一般比较高,而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往往是年纪较大的教师,其数字安全、网络安全意识偏低,在进行数字化教学和学习时可能不会过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安全,网络安全意识偏低,而相对年轻的教师的数字网络安全意识则相对较高。
2.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在学历上的差异
本研究将学历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专科、本科、硕士,并以此为自变量,以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四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不同学历的小学教师除了数字学习素养维度(P=0.783),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虽然在数字学习素养维度并没有存在显著差异,但各个学历水平的小学教师在这一维度的均值都比较低,说明整体上无论学历水平的高低,小学教师的数字学习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并不是都能够随着时代和社会变化发展而提升自己,在更新知识与技能以提高自己专业发展方面仍有欠缺。
根据LSD事后检验结果,在数字教学素养方面,硕士学历的小学教师的均值(M=4.394)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学历水平的教师,这可能和我国近年来教育素质和水平的显著提高有关,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师范类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来说,硕士学历的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都高于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其教学技能通过在学校期间参加各种实践得以磨炼。
在数字安全隐私方面,本科学历的教师得分均值最高(M=3.877),硕士研究生学历次之(M=3.789),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小,专科学历的教师在这一维度的均值最低(M=3.531)。以上数据表明不同学历教师的数字安全隐私素养存在差异,且本科学历及以上的教师可能接受了更多关于网络安全的教育,在此维度比专科学历的教师得分较高。
在数字技术创新素养方面,本科(M=3.953)和硕士学历的教师(M=3.912)高于专科学历的教师(M=3.291),可能是在本科期间能够接触到系统的信息技术训练,因此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的教师能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也能够运用数字技术资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他们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能熟练使用数字化设备、软件,例如利用智慧教室录课等,不断更新自己的数字技能。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客观地对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现状进行分析,整体均值为3.765±0.498,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目前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的提升仍存在羁绊。
1.部分小学教师数字教学素养欠佳
从研究结果来看,小学教师的整体数字教学素养(M=3.765)已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但是还有一些小学教师在使用现代数字技术(如多媒体、智慧教室等)方面表现欠佳。在研究过程中,部分教师表明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投影教学,而对其他的数字教学工具和教学软件使用较少。日常的数字教学工具种类繁多,包括学习管理系统、教学软件、多媒体资源等,然而一些教师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和熟悉这些工具,没有利用这些数字化设备去更新、转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就会使自己的教学形式变得单一乏味。数字化教学方式单一,综合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多元化教学的能力欠佳,对数字教学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未能接受系统有效的数字教学培训,这些都是目前小学教师数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羁绊。
2.小学教师整体的数字学习素养有待加强
小学教师数字学习素养较低,这可能与自身余力和学习工作环境有关。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数字学习素养维度涉及教师利用数字资源开展学习、参与网络研修共同体等二级维度的问题。在“能够参加网络研修共同体,共同学习和分享教学经验”问题中,29.3%的教師选择“一般”,甚至有13.0%的教师选择了“不符合”,这说明一些小学教师的学习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自我学习的激励。
3.部分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网络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问卷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数字安全隐私维度所涉及的四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说明部分教师缺乏数字安全意识。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是产生和传播信息的主渠道,但也进一步导致了网络虚假信息的激增。[13]因此,有些教师在进行网络授课时,由于自身数字素养较低,对数字教学资源操作不熟,无法辨别盗版、有病毒的软件,从而导致信息安全问题。另外,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利用互联网或各种学习网站下载资料,在选择资料的同时会输入个人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得不到有效的安全保障。还有部分教师可能因为忙碌或不够重视,没有对软件和操作系统及时更新,留下漏洞,导致教师个人信息和学生信息泄露。
4.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匮乏
本次问卷在数字技术创新维度涉及教师在教学中数字技术的使用情况,从回答情况来看,在“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问题中表示“非常符合”的教师仅占26.1%。一些小学教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领域有优势,但是在处理日常的信息技术设备问题往往力不从心。在调查中,有28.3%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从容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突发的信息技术问题,也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来改进教学活动。在数字化时代大背景下,教师应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不断改进、完善、创新教学活动,不断更新教学技能,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日常教学。
(二)建议与进路
1.开展专业培训,营造数字教学氛围
专业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为教师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小学教师提升数字教学能力。基于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通过面对面的研讨会、工作坊以及在线平台和课程进修培训,教授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数字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设计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加强教师数字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营造良好的数字教学氛围。同时,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引入使教学环境和氛围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例如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辅助教学,借助互联网资源挖崛和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数字技术,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网络行为和信息意识。学校也可以通过教学技能大赛、公开课、教学研讨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教学氛围,塑造典型案例,树立教学标杆,激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工具,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数字素养。[14]
2.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激发教师数字学习动机
目前小学教师对于数字化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已经有一定的数字学习意识和经验。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经验的累计过程是成人获得学习资源的过程。因此,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其主动、自主地学习和提升数字素养,激发教师数字学习动机,促进其掌握相关理论并运用于实践。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共同体的学习,在实践和反思循环过程中提升自身数字学习素养,积极尝试运用新的数字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数字教学方式。
3.建立数字安全监测机制,强化教师数字安全意识
确保数字安全和隐私对于学校和教师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建立数字安全监测机制,密切关注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网络威胁和漏洞,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和应对。同时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数字安全政策,详细规定教师在使用数字工具和平台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学校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数字安全的培训和学习,向教师传授数字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知识,帮助教师了解常见的网络问题和防范措施,不断增强教师的数字安全意识和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能够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分享给学生,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数字安全意识。
4.提高教师数字技术创新素养,不断丰富教学活动形式
提升教师技术创新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所使用的数字工具较为单一,导致授课形式不够灵活,这其实是受限于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因此要鼓励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如借助虚拟实镜、游戏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技术资源和在线平台,包括教育应用程序、数字图书馆、在线课程等,以便他们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数字创新能力,将数字技术充分运用于教学中,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更好地把握和应对数字化对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孔令帅,王楠楠.如何发展教师数字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路径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6):56-63.
[2]郑智勇,肖林,宋乃庆.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基于11703位教师的实证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4):31.
[3]葛文双.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视角下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5):9.
[4]陶侃.略论读图时代的“游戏素养”及构建要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16.
[5]杨爽,周志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3):59-68,100.
[6]刘文开.教师数字素养的现实价值与提升路径[J].教育评论,2023(3):115-118.
[7]周如俊.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内涵溯源、框架构建和实践路向[J].江苏高职教育,2023,23(2):12.
[8]王永钊,程扬,李丽军.数智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丰富内涵、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教育与职业,2023(9):87.
[9]闫广芬,刘丽.教师数字素养及其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欧盟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2,44(3):10-18.
[10]刘清堂,吴莉霞,张思,等.教师数字化能力标准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5):14-19.
[11]鐘云华,张维.民族农村地区新生代特岗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叙事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1):103-108.
[12]仝曼曼.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山东省L市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22:52,53.
[13]张帅,刘运梅,司湘云.信息疫情下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及演化规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8):112-118.
[14]杜岩岩,黄庆双.何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基于X省和Y省中小学教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4):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