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慢生活
2023-03-15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过着怎样诗意随性的慢节奏生活吧。
陶渊明的田园慢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崇尚放下羁绊、褪却浮躁、返璞归真的慢生活,早在10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陶渊明就写下这样的诗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才华横溢的陶渊明历经宦海浮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历经现实黑暗,饱尝人生跌宕,年至半老时终于辞官归里,过上了“种豆南山下”的田园生活。淳朴的乡情民风、和睦的邻里关系、无边的草色烟光给了诗人最相宜的情感慰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从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里,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身处僻远之地、远离车马喧闹,全身心地享受着恬静的诗意生活。
恬淡闲适的慢生活培养了诗人的高雅情趣。陶渊明爱菊,家宅四周遍植菊花。秋季来临,菊花争艳,一片馥郁,他对菊而歌,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他忘情世事、醉心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田园生活也很清苦,我们从“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诗句里便可窥见其物质生活的困窘。但他的精神生活始终丰盈,他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感受融于诗歌,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崭新题材,营造出一个独特的诗歌美学境界,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苏东坡的美食慢
若要推选一位与美食联系最为紧密的历史名人,当属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以豁达胸怀和乐观天性对待人生磨难,且独辟蹊径地发掘出生活滋味,成就了一段自得其乐的美食慢生活。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出狱后被贬至黄州。当时黄州猪肉价贱,这让苏轼喜出望外,他买回猪肉,加入调料慢火清炖,做出鲜香美味的红烧肉,从亲手创造的美食里享受到了生活的别样乐趣。后来苏轼出任杭州太守,当时的杭州因西湖淤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他亲自率民众疏通湖巷、清理淤泥,修筑“苏堤”,恢复良田灌溉。杭州百姓出于感激,纷纷给他送去猪肉,苏轼推辞不掉,只好收下。而后,他吩咐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煨得味醇汁浓、色泽红亮,犒劳工地上的民工,当地百姓亲切地将这道美食称为“东坡肉”,一直流传至今。春天的杭州有许多鲜嫩味美的时令佳蔬,其中就有蘇轼推崇备至的春笋,他即兴写了一首打油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想不俗也不瘦,顿顿笋烧肉。”今天我们的菜肴依然遵循他这一黄金搭配法则。
苏轼一生在跌宕曲折、辗转奔波中度过,他不仅承受着政敌的排挤、仕途的失意、怀才不遇的苦闷,还要面对物质生活的窘迫,即便如此他也从未颓废消沉。他始终保持着从容淡定的旷达襟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把舌尖上的享受升华为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高雅艺术。其实美食也是一种人生趣味,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从简单朴素的食物中领悟到美食慢生活的趣味和诗意。
【我读我思】
同学们,读了上面的素材,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