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反邪教教育和治理路径研究

2023-03-15何梦莹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邪教三全育人育人

何梦莹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纪委综合办公室,郑州 450000)

随着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邪教组织变异的愈发迅猛,传播方式多样化,隐蔽保护能力复杂化,反侦察技术水平高明化,这就使我们新时期反邪教治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挑战性越来越高。高校“三全育人”的提出既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阵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构建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南针,为高校开展反邪教治理工作提供了开阔的思路。

在新时代,高校应如何创新治理邪教工作,加强反邪教治理路径研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1]”。这为新时代反邪教问题的治理路径研究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指明了方向,也把反邪教工作贯穿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1 “三全育人”视域下反邪教教育和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反邪教工作执行者与参与者相对单一 我国高校在反邪教教育与治理方面的工作总体是由上级政府和学校党委进行牵头,学校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团委以及反邪教协会等各部门配合开展反邪教宣传引导等活动。当今国内外邪教发展越来越多元化、新型化、复杂化,各种鱼龙混杂的邪教渗入到高校中,高校党委已经逐渐认识到学校反邪教宣传工作较为单一,难以从根本上抑制邪教的滋生与发展[2]。结合上述的问题,高校反邪教的相关部门执行者、参与者将负责的多种多样工作(诸如:文明校园、平安建设、征兵等)融入反邪教治理中来。各级党总支和相关部门依据本部的职责范围与任务安排进行着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例如从预防、打击、治理等多个维度着手,各个单位成员做好本职工作,彼此之间配合协调,加强沟通联系,在多方位、多组织方面建设高校反邪教的整治格局。

但是当下我国高校反邪教工作存在一些现实因素,比如反邪教影响力不够深入人心。首先,学校党委在反邪教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可能影响一线师生获得一手信息的来源渠道,层层传递加码造成信息共享不及时、参与程度不够等问题。其次,高校反邪教协会参与的主体对象多是学生,类似于高校社团一类,其宣传与参与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整体宣传影响力不够强。另外,目前高校客观存在的情况是师生在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的参与度比较低,大多数师生从心理上认为邪教与自身关系不密切,并不热衷参与宣传反邪教活动。最后,在申请加入反邪教协会的手续上也需要一定的流程,也存在一些需要缴费才能参加的情况,因此很多虽热衷于参与反邪教宣传的师生志愿者,因为烦琐等原因就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参与一些宣传力度不大、活动规模较小的社团。整体来说,高校反邪教相对应的活动形式、内容不够丰富,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活动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1.2 高校反邪教工作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有效 目前,《宪法》《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办法》等就高校“宗教双防”工作分别做出了明确指标,是反邪教应予遵循的法律法规。但是当下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反邪教教育多是理论上的介绍和引导,开展活动中所呈现的邪教毒害的例子不够生动形象。多数高校反邪教的主要说教方式仍为口头教育和宣传,没有提出完善的防范措施、教学生活中监督检查频次不高、排查处理方式不够立体全面等就造成整体反邪教工作的相对滞后,甚至并没有设置配套的反邪教工作队伍、措施、监督等来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如果能够及时更新与完善制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邪教在高校中泛滥传播和侵蚀学生身心健康的概率,保证反邪教工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对于高校而言,虽然上级有明确的“宗教双防”规章制度,但是学校难以根据实际工作方式进行动态更新实施办法。就反邪教协会而言,社团人员数量逐年递增,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协会成员如何进行组织管理;但是反邪教协会的工作负责人可能因为表面的人员快速发展而感到一种假象,忽略了依靠设立配套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没有意识到旧的制度体系可能已经适应不了新时期下的反邪教工作要求,最终出现基层工作人员的懈怠,甚至退出。反邪教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创新是推动反邪教工作的不竭动力,但是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岗位本身的固有性质,大多数人只愿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被动接受领导安排,不愿进行工作创新,不愿适应反邪教工作的新要求,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在高校反邪教工作中,如果想要形成校党委、反邪教协会、师生三方多维度协同合作参与、彼此沟通配合的反邪教治理体系,需更新配套出一套较为新颖和创新的反邪教协同机制。

1.3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反邪教宣传工作切实改进 虽然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依然有所懈怠或者忽视,会感觉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3],尤其针对反邪教警示教育是走过场,日常上课时老师所讲的反邪教警示内容是搞花架子,不是实实在在开展,同时学生会产生一种疏离的感觉,认为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毫无关系。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就会限制反邪教教育的深入,形成一种效果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学生对于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学习流于形式,留下了许多反邪教警示教育的“空白点”。

开展反邪教工作主要是驳倒邪教宣扬的教义,让师生群体崇尚科学,远离邪教。因此,反邪教工作实质如何取胜,在于双方散播信息的方式。高校党委在进行反邪教宣传、动员时,占据“单一信息源”的得天独厚优势,是能够同邪教散播的信息相抗衡的。但在这样的优势下,高校党委反邪教知识传播不够全面、渗透性不够强,导致很多学生仍对邪教问题一知半解,更不懂得何为邪教,以及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反邪教治理工作。这无疑是很可惜的,也是失职的,究其原因是方法和目标不匹配。

1.4 反邪教宣传与新兴技术发展的更新完善不够同步 由于反邪教工作的特殊性与敏感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防邪反邪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仍依赖于传统的媒介,如编印一些教材、组织开展报告会、举办一些征文活动、陈列标语条幅和宣传展板等[4]。高校反邪教工作需要新想法、新思路,需要与信息技术匹配结合不断地增强。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中,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浏览,那么邪教组织也利用新兴媒体技术的手段与渠道对学生进行邪教渗透,如果高校在反邪教的宣传、教育、防控没有或者是与新媒体这种形式结合不密切,就会给反邪教工作遗留空白,成为真空地带。

2 “三全育人”视域下反邪教教育和治理路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党委对反邪教治理认识有偏差 随着环境和形势的不断变化,邪教组织很可能利用高校组织进行邪教传播,我们要时刻注意邪教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师生意识形态领域的腐蚀与渗透,要清醒地看到反邪教警示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提前预备方案并采取必要且合理的措施[5]。高校党委不够重视造成的反邪教治理工作,“阵风式教育”,缺乏坚持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有的高校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仅限于拉拉横幅、设置宣传栏、开设讲座、报材料等方式,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6]。还有的领导对反邪教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犯经验主义,认为邪教对高校师生影响不大,开不开展工作都问题不大,思想麻痹,不主动而是被动接受工作,作风不踏实,对上级要求敷衍了事,对新时期新环境下高校反邪教教育与治理的形势作出错误判断,不了解掌握邪教组织的分布、活动特点,做表面文章,不能够提出有效建议并采取相关举措。另有少数高校领导干部,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反邪教问题,不进行探讨研究,拿不出来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敷衍了事,等到事情严重影响范围扩大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上这些方面是可以从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党委对反邪教治理工作上缺乏责任意识,不愿适应反邪教工作的新要求,进而导致反邪教警示教育和治理流于形式,极大地助长了邪教组织的势力。

2.2 反邪教育人活动形式创新性亟须加强 高校反邪教治理的决策、执行与参与的总体人员结构呈现出相对单一的处境。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时,一定要结合当下政策要求与社会诉求,进而创新性的开展、改善和推动反邪教治理工作。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与社会认识的不足,存在师生思想建设不匹配不同步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对于反邪教的认识不一致,缺乏沟通交流;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通过课堂或者社团活动等方式,致使反邪教教育治理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大多为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在反邪教教育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显著[7]。教师缺乏创新手段,被动接受反邪教教育任务工作,执行力度不够充分等原因,致使反邪教教育成为一种固定思维的无营养灌输,学生不能成为反邪教的主体受益者和践行者,流于形式不能将反邪教所宣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去,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交流、不辩论、不观摩,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没有学习反邪教知识的积极性,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2.3 反邪教治理路径理论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理论体系能够知道实际工作,任何事物的进行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丰富,对实际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才能够有相关方法进行解决,实现与时俱进的向前发展。反邪教工作任重道远,警示教育还存在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如还没有形成健全体系的反邪教治理路径研究理论。防范邪教、最终消除邪教的治本之策是需要建立有利于处理和方案邪教蔓延的理论体系,需要有利于遏制和防范反邪教治理的科学和规范,保证反邪教治理教育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从实际出发,结合邪教组织的活动特点,充分发挥反邪教治理的理论的指导作用。

3 “三全育人”视域下反邪教教育和治理路径的对策

3.1 坚持全员协同,构建反邪教一体化育人队伍 所谓全员育人,就是反邪教警示教育不能只针对某个群体或某些群体,高校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师生,只是不同的群体要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高校反邪教治理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参与,其中包括反邪教协会领导老师、班级学生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其他专职教师的共同参与,上下整体配合,扩大协会覆盖面,形成一个强大组织结构的育人队伍[8]。

3.1.1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原则 在大学生反邪教治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机制[9]。通过党委的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其他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力合作,从而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因此,全员育人的目标能否实现,全体教职工能否围绕共同的目标通力协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党委的核心领导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把学校各个行列团结在一起共同开展反邪教活动。因此,党委作为大学生反邪教教育和治理的牵头单位,是高校大学生反邪教教育和治理工作的风向标,我们要健全完善领导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党组织建设,并且要选配好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考核,层层筛选,在其位谋其政,找到最佳的人选。

3.1.2 强化辅导员骨干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紧密的人,因此,辅导员是反邪教工作的中坚力量。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核心任务,而反邪教教育则是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辅导员必须抓好自己的中心任务,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反邪教教育的发展。首先,辅导员要敢于接受自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要加强情感的熏陶,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其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不仅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持之以恒坚持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始终做到学思践悟坚定不移、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向着学校预期的方向发展。最后,辅导员也要坚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精通专业技能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厚度,进而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

3.1.3 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育人作用 高校管理人员主要是机关处室的行政工作人员,行政人员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等对反邪教育人职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过去,我们认为反邪教只是反邪教协会的职责,管理与育人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同时也存在缺乏对管理干部的培养,导致学校很多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涌现。因而,要想使学校反邪教工作实现新突破,需要高校行政部门的参与,尤其是党委宣传部和团委,只有这些部门做好规划、宣传,我们才能使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育人方面取得实效和突破,克服之前存在的不足。首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理念,增强育人意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亦要将学生置于核心位置,多和学生进行谈心谈话,让学生干部多多参与反邪教育人管理,也要培养勤工助学的办公室助理多宣传反邪教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育人实践活动中。其次,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新兴的管理知识,增强自身的全员育人意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从心底认同行政管理育人工作。

3.1.4 发挥其他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 在大学生反邪教教育和治理中专任教师也是不容忽视的个体,我们必须提升专任教师对于全员育人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且承担责任,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反邪教理念,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灌输党中央的最新理念和指导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学习强国”等APP不断丰富个人理论水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时刻灌输反邪教的理念[10]。

3.2 坚持全过程育人,推动反邪教教育建章立制 全过程育人要求高校反邪教教育和治理具有阶段性、连贯性,伴随着学生从踏入校门开始直至毕业,都要接受反邪教教育,甚至延伸到了终身教育。因此,反邪教教育和治理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能够融会贯通。高校要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必须建章立制,推动反邪教教育常态化,进一步更全面掌握不同年级、专业学生心理状况,同时有针对性开展反邪教教育和整治活动。

3.2.1 开设反邪教教育系列课程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反邪教教育和治理路径研究应由过去的互不干涉向协同联动转变、由片面单一化向多元层次转变、由点线面结合向多维立体转变。首先,时间范围要涵盖新生入学至毕业离校的全过程,深度渗透至学生生活实际,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体验的方方面面。其次,空间维度上要注意拓展至课堂内外全过程。目前,各高校开设反邪教课程的较少,未能在师生群体中系统阐述抵御和防范邪教向校园渗透的方法和路径。通过全过程的开展反邪教课程,可以更好地宣传反邪教教育,让广大师生自觉树立起“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观念,提升师生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筑牢反邪教校园“防火墙”,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3.2.2 构建“第二课堂”等教学模式 所谓“第二课堂”就是除了常规意义上的讲授知识以外的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和多样化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智力、体力、艺术教育与反邪教活动有机结合[11]。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效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习惯并乐于开展特色鲜明、有感染力、收获颇丰的反邪教教育活动,比如反邪教宣传绘画比赛活动、反邪教主题报告、反邪教治理法庭模拟、反邪教演讲、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归根结底,我们不能为任何邪教提供传播渠道,要立场坚定地抵制有害邪教渗透、侵蚀大学生思想,让高校这个象牙塔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阵地。

3.3 坚持全方位渗透,构建反邪教联动协同机制 “三全育人”着重强调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新局面,所有个体能共同参与全方位育人这项浩大的工程建设。在反邪教教育和治理过程中想要全方位渗透,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合作机制[12]。通过铺设全面和谐的德育大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和幸福指数,反邪教教育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反邪教治理的实效性。

3.3.1 要把教师培养成为抵御邪教的中坚力量 首先,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基本义务,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风范,对痴迷邪教的教师决不允许从事教学一线工作,防止邪教人员混入教师队伍,要从源头上把好关;同时,学校评先评优、晋职晋升、定期注册对涉邪教师不应考虑。其次,要在教师队伍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反邪教宣传活动,要让教师了解邪教组织的本质、特征和危害,积极主动加入反邪教志愿者的行列中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树立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理念;多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锻炼好身体,注重教师身体健康,把教师们培养成与邪教组织斗争的真正勇士。再次,对误入歧途的教师,学校党组织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人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真情、真意、真事、真理的力量感染误入迷途人员,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置换邪教的思维模式,实现涉邪教师破壳重生。对确已脱离邪教组织的教师,要加强做经常性的思想巩固工作,使他们放下包袱,积极投身到工作中。

3.3.2 要在学生中树立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理念 首先,要在学校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识别伪科学、封建迷信和邪教的能力,使学生在努力学习、不断积累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接班人。其次,反邪教警示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承受能力,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积极开辟科技园、种植园、手工园、阅读园、舞蹈园等活动场所,既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使学生学会一技之长,达到远离邪教,免受侵害的目的。再次,对个别受邪教裹挟的学生,不能歧视他们,学校、家长、学生会骨干要组成帮教小组,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引导他们尽快走出误区,健康成长。对家长是邪教人员的学生,学校要有针对性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抵抗力、免疫力,同时,要通过家访的形式,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做家长的教育转化工作,防止把孩子引入歧途。

3.3.3 要在学校开展创建“无邪教校园”活动 一是反邪教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作为反邪教警示和治理教育、创建“无邪教校园”的主阵地[13],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循序渐进地制作反邪教教育展板的巡回展出,并通过开展有奖征文,有奖答题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广大师生群体的反邪教知识水平和能力。二是要将反邪教教育融入学校机关党建、平安校园建设、文明校园创建、德育工作、法制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科普教育和禁毒教育,着力防范邪教向校园侵蚀。三是由党委宣传部牵头拍摄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反邪教宣传片,并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进一步树牢反邪意识。也可以通过向家长发放《反邪教倡议书》、利用新媒体的微信群、QQ群等方式向学生家长推送反邪教教育知识,以学生为纽带,把反邪教教育传递并分享至每一个家庭和社会,在全社会共同筑牢反邪教防线。四是各学校都要建立一支反邪教治理队伍,由学校领导、团委书记、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及时清除校园周边邪教宣传品,负责校园内反邪教警示教育和创建“无邪教校园”活动,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关单位对在“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要给予表彰奖励。

猜你喜欢

邪教三全育人育人
盘点2022年世界邪教劣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远离邪教要幸福就要奋斗
张健的传销邪教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邪教与宗教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