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优化研究

2023-03-15王淑芳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王淑芳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拓展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信息交互渠道,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思政教育应肩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发挥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复兴的作用。在新时代视阈下,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入了解新媒体技术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优势,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全新挑战,需要立足于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助推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和交互渠道的变化显著增强了教育工作的即时性和结构性,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与研究内容产生了深刻影响。具体而言,新媒体的话语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第一,强化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基于新媒体语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上是时代背景与教育生态相结合的产物,应同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一样,能够立足于实际,准确把握时代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并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思想指导。第二,切实推动学生成人成才。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往往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拥有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因此,使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助于拓展教学路径、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生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引领能力。第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系统性。新媒体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并非对原有教育模式的全面否定,而是要在保留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教育生态与场域变化,从而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系统性特征。第四,构建动态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时代变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动态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立足时代背景、吸收时代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其导向和创造功能,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先进性,以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能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 从“课堂”向“网络”的时空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通过传授知识,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思维观念,还要培养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度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且课堂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这就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而新媒体环境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向“网络”的时空转换,这种转换并非局限于交互渠道,而是植根于教育体系、概念、模式,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全面改革,这就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从“被动”向“互动”的主客体地位变化

新媒体的繁荣发展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提供了新的交互渠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媒体所带来的环境变化,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主、客体的信息局限,并推动了双方从“被动”到“互动”的地位变化。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通常以课堂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自然能主导教育过程、把控话语体系。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便捷,使其从原本的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了信息的传播者,从而影响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这种趋于平等的教育主客体关系,会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愈发难以为师生所接受。加上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关键期,社会主体间利益趋于矛盾、思想文化碰撞趋于激烈,容易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带来深刻的影响,这就为思政教育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三) 从“传统媒介”向“新媒介”的环境转变

首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其往往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但受限于自身的知识基础,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能甄别网络信息的真假、提升信息获取质量,并且容易受网络舆论和媒体宣传的影响而陷入“自我认识困境”,不利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其次,新媒体的发展虽然有助于信息的广泛传播,但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也容易借助新媒体和网络社群,形成一个个闭塞、排外 的“信息茧房”。因此,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媒介素养,能够准确辨别不良思想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交互性特点,加大了对信息本身的管理难度,导致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更容易通过新媒体向学生辐射,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西方的政治思想,甚至否定本国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如果长期忽略新媒体中的话语权阵地,必然会导致不良思潮的泛滥成灾,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 树立数字化教育理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首先,在数字化教育理念的塑造上,高校需要意识到数字化改革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统筹可用资源、转变传统教育思维,为基于新媒体语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助力。而思政教师则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将数字化理念渗透到人才培育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变革、创新教育内容与模式,使思政课程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其次是构建教育共同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和交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应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引入数字化手段,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动态的“思政教育共同体”。即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规律及思想动态,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空间,并根据社会发展动态、时事政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强化并巩固思政教育的话语权。最后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复杂而抽象的思政理论知识,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图像、画面、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此外,通过互动式学习工具,如在线测验、互动式案例研究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二) 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改革

首先,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表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单纯依赖思政理论课,更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引领作用,构建科学而全面的协调教育机制,从而植根新媒体环境,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效力。一是构建协调联动机制。即整合校内不同职能部门,包括教学、宣传、信息技术等,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和联动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二是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内容管理和监控,确保新媒体上发布的内容质量;加强审核和管理,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与渗透。其次,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应提高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即培训思想政治教师,提高他们对新媒体工具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是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即鼓励教师利用新媒体,创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利用视频、博客、社交媒体等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即通过专业培训和持续教育,建立一支既懂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又熟悉新媒体技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能够根据国情、校情实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思政教育在新媒体平台下的话语权威。最后,高校应统筹开展新媒体课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体包含“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维度,二者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各自发挥着不同的育人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新媒体与课程的紧密结合,要求高校扩大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并保障课程内容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基于此,应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从而营造全要素整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主客体关系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是教育工作有效展开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新媒体语境下,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明显拓宽,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出更强烈的主动性,消解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师生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这便要求思政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我效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可以独立指导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为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从思政课程的独特性出发,思政教师的素质关乎思政课程的效率。高校应培养并提升教师的政治意识,使其明白新媒体环境下的主客体关系变化,突出自身教育主体责任,并通过完善考评体系来倒逼教师新媒体素养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教育主体地位。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通过课程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而学生的学习成效往往取决于其主动参与热情,这就要求高校着重构建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关系,通过师生关系的塑造来为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打下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接触并了解新媒体,并将其作为教育的辅助工具,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充分改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分辨和筛选的能力,使其能正确地看待和使用新媒体,增进师生双方的媒介素养,从而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热情。

(四) 建立新媒体矩阵,推动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创新基于网络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通过开展专项试点工作、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完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培育专兼结合的网络名师、打造网络宣传员队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新媒体建设。该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为思政教育新媒体技术的充分融合提供了抓手。高校应结合办学特点、培养趋势及政策要求,开展新媒体建设工作,打造出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特征的新媒体矩阵,进而为教师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理念,提供新渠道。在该视域下,高校应加强资源建设,夯实新媒体矩阵的建设基础,从而发挥融媒体效能,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思政教师应认识校园媒体是发动舆论宣传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要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并定期发布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且具有强烈教育意义的音视频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要立足于新媒体平台,运用符合年轻人网络社交风格的语言特点,消除师生间的身份和年龄代沟,进而在缩短心理隔阂的同时营造畅所欲言的交流空间,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威。其次,要全面创新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方法。作为最特殊、最活跃的社会群体,大学生拥有最强烈的表达欲、最丰富的创造力和最多元的接受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需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情特征,依托于微博、微信、B站等各类网络社交媒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栏目,让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积极昂扬的校园活动和网络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最后,需要依托学生社团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成效,需要以队伍建设作为核心准绳。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利用学生社团的队伍建设来强化思想引领、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此,高校应选拔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和学生干部领导学生会等各类学生组织,并牵头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侧面支持,并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简洁、通俗的语言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来形成师生的共同语言,从而有效改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接地气”、缺乏感染力的问题。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