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3-03-15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内涵

张 喆

(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吉林 吉林 132000)

婚恋观是人们认知、思考、处理婚恋问题的立足点。爱情和婚姻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人生重要主题,正确的婚恋观对于大学生完善人格、提升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1]。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聚合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美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婚恋观培育应该建立在深刻把握时代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对大学生婚恋观培育新特点、新趋势、新实践的认知,体现出时代的意义和方法论特征。学校在婚恋观方面采取相应研究,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在身体以及心理方面的发展实现积极向上,还能使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在培育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和谐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深入发掘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积极探索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现实路径,对于新时代高校全面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需要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既涉及大学生个体的德性和人格,同时也关乎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规范和价值制度。可以认为,大学生需要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这从伦理学的视域看,既涉及个体婚恋道德规范,也关乎个体婚恋道德品格,而且与未来紧密相关。在培育大学生婚恋观之前需要了解婚恋观的内涵,即什么是婚恋观。婚恋观是主体在婚恋过程中的一种价值观念取向,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具有道德纯洁和精神丰富的重要表征,它既形成于婚恋主体之间的彼此互动,又对婚恋主体之间的诸多互动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在成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时,在荷尔蒙的作用下生理发育完全成熟,伴随着性意识增强,开始渴望结识异性,恋爱欲望强烈。当遇到喜欢的异性,并且明确男女朋友关系时,正式进入了恋爱状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互相的感情逐渐加深为爱情。普遍来说,爱情是以荷尔蒙为原动力的,是两性交往中的崇高感情。经过恋爱阶段两方因为爱情转入婚姻阶段,婚姻关系会持续到某一方生命终止。上述的婚恋发展过程,能总结得出婚恋观的五个特点。一是受个人观念影响。婚恋观是择偶、婚姻等一系列事务上的观点,是对这些事物的主观判断和相关准则,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二是受个人支配。婚恋观是一种处理婚恋现象的观念,它处于一种支配地位,深刻影响婚恋的开始与发展,并且在完成婚恋、开始婚恋的问题上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三是受个体差异影响。婚恋观具有主观属性,不同个体之间的婚恋观会随着主观认知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四是受社会性影响。个体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所以人在解决婚恋问题时的价值取向也受到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五是受时代发展影响。在人类的历史上,人们对婚姻恋爱的态度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或特性,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而不断发展和演变。

(一) 婚恋观的形成,需要以积极健康的要素为基石婚恋观由婚恋价值主客体、婚恋观原则、婚恋目标、婚恋理想等诸要素构成。其中,婚恋价值主客体要素是基础,婚恋观原则要素是根本,婚恋目标要素是核心,婚恋理想要素是旨归。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堆砌相加,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相互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种总体性的要素贯穿于婚恋观认知、认同和实践的全过程,影响着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婚恋观的实际成效。在具体的实践中,积极健康的婚恋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体,也是一个诸多要素相互作用下的发展体,它不仅需要借助一定的现实载体培育,而且需要依托于相应的情景与环境。可以从上述的要素出发,以系统思维对积极健康的婚恋观进行总体性把握,在联动加强中更加生活化、隐性化、系统化地推动大学生积极健康婚恋观养成。

(二) 积极健康的婚恋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在联系积极健康的婚恋观体现出大学生的一种美好存在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存状态,及时抑制不正当、不正确的个体情感与欲望,防止个体婚恋不道德的行为出现,对个体的婚恋行为发出及时、正确的指引。因此,大学生秉持积极健康的婚恋观,体现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与个体”之间道德伦理关系体认后的自我婚恋行为自觉,体现出勇于担当的婚恋道德品质。积极健康的婚恋观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培育大学生的婚恋观,需关注其内在的精神需求,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导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通过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得以体现。为科学地把握婚恋观培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认真倾听他们的婚恋意愿,并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婚恋观培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彰显出培育大学生婚恋观的价值所在。

二、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时代内涵

(一) 婚恋是人类情感生活永恒的主题只要有人类,就有对婚恋“美”与“好”的追求,对美好婚恋生活的向往。从更广的层面看,大学生婚恋观培育是一个规范性范畴,并且也是一个现实性范畴。这里包含着时代内涵,是指引大学生婚恋观培育发展方向的基本原则。为此,正确理解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时代内涵,深刻把握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价值,对于推动大学生婚恋观培育走深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更为丰富的婚恋精神追求精神世界作为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内核结构,是支撑婚恋过程延续和发展的内涵精髓,是凝结在大学生心中的婚恋精神坐标和婚恋精神特质。这种精神是一种共有性而非特有性、公有性而非占有性、分享性而非独享性的精神品质[2]。丰富的婚恋精神追求内嵌于“现实具体”之中,它对于大学生婚恋观培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时代价值,如此大学生婚恋观的内涵越来越“厚实”与“丰富”,推动并且引领大学生婚恋观培育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建构更为丰富的婚恋精神追求关系中,一方面通过这种具体精神内涵的积淀,另一方面通过凸显大学生的内在精神自觉。这是贯通“精神应然”与“精神实然”的必然通道,形成“实体婚恋精神”与“个体婚恋精神”的相互统一,进而获得现实的解释力。

(三) 更为深层的婚恋价值取向作为总体性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婚恋观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大学生的个体婚恋行为。在物质层面不断充裕的当代社会,大学生婚恋观层面存在婚恋意识弱化、婚恋态度消极、婚恋价值功利等问题。大学生形成更为深层的婚恋价值取向需要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关联和互动,当个体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时,二者彼此促进、形成合力[3]。这里包含着大学生个体对婚恋的深层认识与理解,并且是在与大学生自我、他者以及社会的深层互动中逐渐形成的,这样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复杂而持久的存在。更为深层的婚恋价值取向指向大学生在婚恋中的思想准则和追求标准,是大学生婚恋观的升华,体现在婚恋中应然价值态度与应然价值韧性。为此,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时代内涵应该凸显合理的婚恋价值意识,认识到大学生自我与他人的平等性。在婚恋的进程中,大学生应该秉持积极的婚恋价值精神,拥有高尚的婚恋价值追求,超越个体局限走向个体婚恋价值取向与社会总体价值的有机统一。

(四) 更为优良的婚恋心灵养成心灵是婚恋观思想的内在结构,心灵美是因其心灵和谐秩序承载的善,满足他人善的诉求而产生灵魂震撼,也是“共鸣”[4],在一定意义上这就是一种心灵秩序。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时代内涵包含着优良婚恋心灵秩序的养成,通过确立婚恋观在心灵和精神层面的本质追求和内在秩序,帮助大学生寻找到婚恋中的身份认同,形成与当下社会相契合的婚恋心性与婚恋心灵境界。正因此,婚恋心理是感性的但是却涵盖着理性,是自然的但是却拥有着秩序,是个人的但是又携着社会,是个体特殊拥有的但是却伴随着普遍意义上的真实与美好。

(五) 更为美好的婚恋生活追求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时代内涵侧重于对“人”的关注,侧重于对更为美好的婚恋生活的追求。人具有社会性,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归宿,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个体生命价值得以尽致释放[5]。唯有真正关注于美好的婚恋生活追求,才能凝结起整体意义上的大学生婚恋观培育,更高层次的婚恋观培育才能转变为现实。从美好的婚恋生活视角审视之,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愈加彰显,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所追求的婚恋自由个性程度不断凸显时代内涵,这里的美好价值取向,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地呈现出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历史进步性。

三、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婚恋观培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观念层面上,它是具体的、实践的。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加强大学生婚恋观培育需要充分发掘并有效整合运用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路径,构建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下推动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新实践格局。

(一) 形成以思想引领为核心的培育路径思想引领是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核心与关键,是凝聚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共鸣点。在大学生婚恋观培育过程中,思想引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思想引领与大学生婚恋观培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只有牢牢把握思想引领这一关键环节,才能确保大学生婚恋观培育工作的常态化开展,进而实现实际育人效果的显著提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引领在大学生婚恋观培育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加强相关建设,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通过思想引领,能够有效构筑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主体框架,审慎把握住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相关要素的内在关联,从而以思想为先导、以思想为内驱力、以思想为牵引力,为大学生婚恋观培育注入鲜活动能,形成以思想引领为核心的培育路径。

(二) 形成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支撑的培育路径中华优秀文化涵盖着许多熠熠生辉的优质思想、价值与精神,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传承性。通过深入发掘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婚恋思想观念、婚恋人文精神、婚恋道德规范,结合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的继承与转化,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把中华优秀文化内化到精神深处,并且积极地外化到平时行为中去。以育人为目标,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滋养,唤醒个体婚恋观的理性自觉,让大学生个体心灵秩序与社会心灵秩序同构共生,把诚信、明理、自强、同心、谦让、包容、节俭等中华美德融入大学生婚恋观培育,形成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支撑的大学生婚恋观培育“自在自觉”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 形成以内涵式融入为着力点的培育路径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的规模、数量、指标增长而言,指内在质性的丰富与提升[6],这样的培育路径紧紧扣住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宗旨、目标和功能。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上,需要紧紧围绕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有针对性地、有效性地开展内涵式培育,让大学生婚恋观培育与高校立德树人内涵式衔接,相互贯通、同向同行,形成以内涵式融入为着力点的长效培育机制。以内涵式融入为着力点的培育路径蕴含着成人之道、育人之道,涉及大学生婚恋观培育的内在规律,是以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体现出启发、化育与养成。

(四) 形成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参与的培育路径协同的本质在于打破系统要素之间的壁垒与障碍,发挥合力育人的协同效应[7]。大学生婚恋观培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开展大学生婚恋观培育需要打破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壁垒,推动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有效衔接和共同发力,形成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参与的培育路径。社会大众媒体应该不断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杜绝低俗不良婚恋信息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高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丰富婚恋教育相关内容,拓展教育实施载体,强化大学生道德生活实践,使大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家庭中要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面对婚恋问题时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让孩子在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中养成正确的婚恋观。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突破自身封闭性,构建开放性的培育格局,营造兼容并蓄、合理互动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协同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创新生成相互渗透、耦合自洽的协同系统结构。

猜你喜欢

婚恋观婚恋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