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与创新研究

2023-03-15刘雪薇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党史育人思政

刘雪薇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 南京 210014)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源泉。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这为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党史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根本遵循。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使大学生感悟革命初心,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可行性

(一) 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共同育人目标。中共党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光辉历程,将这些精神力量传递给大学生,是帮助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也恰恰回应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培养要求,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高校思政工作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包括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实时把控事、时、势,做到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进而助力大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

(二) 育人内容的贯通性

党史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和高校思政工作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具有贯通性。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与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相融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将爱国主义精神深刻烙入脑海,深入血脉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党史观,形成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既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党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无论在任何时期,党始终能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历史中把握规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辟正确前进道路。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可以让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助力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投身祖国建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这对于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鲜活案例,为提升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奠定了良好基础和必要前提。

(三) 育人方法的契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育人方法。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实践、走向成熟的生动记载。这些史实是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践行使命担当的“精神养料”,更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如何将党史讲到大学生心坎儿上,让大学生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就需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最大程度将党史中的人和事所蕴含的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质直击学生心灵,才能实现育人实效。面对着充满诱惑的网络空间,当代大学生难免会沉浸在刺激新颖的感官体验中而无法自拔,对于简单枯燥的理论灌输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场景之中,以贴近日常、贴近学生的方式,使大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才能让大学生实现从感官体验到深度思考的转变,进一步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形成爱国心和报国志,成为国之栋梁。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采取问卷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南京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共1 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413份,并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等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效果不显著

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均在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党史教育,有85.14 %的同学对所在高校党史教育的总体评价为非常满意。通过定期党史教育活动,有17.62 %的同学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党史,有48.97 %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党史,但也有31.21 %的同学认为对党史的了解程度为一般。可以看出党史教育已逐渐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党史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认同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党史的了解程度一般甚至不了解。同时,有部分教师表示高校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认可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育人过程中会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没有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导致部分学生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时会迷失自我,说明党史教育的育人实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 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力度有待加强

根据调查,思政课老师选择党史教育的方式从高到低依次是讲授理论知识、讲述革命故事、播放影视作品、实地参观学习、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等。同时,有50.04 %的同学认为党史融入课堂教学的问题在于教师灌输式教学,且有66.74 %的同学认为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可以看出,大多数思政课教师以讲为主,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穿插革命故事和影视作品让学生加深对党史的理解和认知,而且也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地参观学习,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但要实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做到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始终是思政课教师不断深化学习、练好内功的必修课。

(三) 党史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有待提升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育人成效和实践成果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充分肯定[3]。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党史知识的前三种方式依次是学校思政课程,观看相关影视剧、纪录片、演出和阅读党史资料党史书籍等,而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新媒体平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均排在后面。可见,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逐渐显现其党史育人功能,但辐射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观念和思想充斥在大学生周围,大学生很容易受到错误观点的影响,迷失在不良社会思潮之下。因而,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是党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四)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育人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如何加强党史教育调查中,学生最希望通过创新党史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和发挥校内外资源优势,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来加强党史教育;同时,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丰富实践活动形式也是高校进一步完善党史教育的方法。在访谈中,多数老师认为高校党史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更应注重校内的育人优势和校外的红色资源,通过线下和线上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三、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有机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 加强思政工作顶层设计,注重党史教育价值引领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4]党史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养料和价值意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财富。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顶层设计,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育人格局全过程,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需要。第一,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党史教育新阵地、新领域和新途径,深化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联动,在校内形成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新局面。同时,可深入挖掘校史元素,把党史教育和校史文化传承相贯通,引领学生从学校发展中感悟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让高校成为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第二,推进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党委应做好此项政治任务,形成校党委统筹领导,学校、院系、支部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二) 提升思政教师队伍能力,创新党史教育教学方法

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主体之一,肩负青年学生“铸魂育人”的职责使命,其政治品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工作的成效。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夯实理论素养,把学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深度和视野广度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起到了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师应深入学习党史,从党史中挖掘育人元素,用看得见的发展变化和打动人的革命故事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由来,深刻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让学生加深认识、引起共鸣,进而形成行动自觉。第二,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把用党史作为授课基本功。讲授理论知识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虽然能以透彻的学理和充分的思想引导学生,但师生互动性和学生接受程度较差,学生很难从枯燥的理论中达到共情。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课外实践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 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党史教育深入人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5]。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在课堂外受到的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其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第一,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求真知、增才干。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力量,可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帮助大学生知史爱国、知史爱党。如在校内课开展红色情景剧大赛,让广大学生走进革命先辈的人物内心,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先辈精神,传承奋斗力量;在校外可发挥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党史资源,让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或拍摄红色故事视频,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学生对党史的认知。第二,以互联网为平台,筑牢红色育人舆论主阵地。为应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高校应营造浓厚的红色育人网络氛围,制作“党史上的今天”系列微漫画、微视频等受学生喜爱的作品,激发情感共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不断将党史教育融入内心。

(四) 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完善党史教育育人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各专业课程也是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第一,加强专业课思政育人功能,将党史教育融入其中。各门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应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引导,让大学生在知识传授中厚植家国情怀,因而各门课程应深入挖掘其思政元素,用党史知识涵养课程建设。如在体育专业课程中,可结合红色体育百年的发展史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了解体育百年发展的同时,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从而坚定体育强国建设。第二,发挥校内各部门资源优势,完善党史育人机制。高校承担着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的重大使命,各部门也同样应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如校团委可充分调动团支部的青春活力,组织开展红色手抄报比赛、讲红色故事、红色诗歌朗诵比赛等主题团日活动,营造浓郁的红色氛围;宣传部可立足学校特色、抓准学生特点,打造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党史学习墙,让学生在组织策划制作中,弘扬红色文化,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四、结语

党史教育对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和锤炼高尚品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基石。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强化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思路、拓宽育人路径、提升育人成效,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力推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党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