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性能优化设计
2023-03-15石添华
石添华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福建 厦门 361021)
汽车整车NVH的优化需通过各个相关系统全面提升,其中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是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本文重点介绍某轻型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性能提升优化方案[1]。
1 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优化
通过仿真分析可知,该客车发动机原状态悬置系统存在悬置解耦不佳、悬置支架动刚度不足[2]的情况。
1.1 悬置解耦优化
根据实车状态把发动机及变速器动力总成安装到试验台架上,进行动力学参数测试,获得质心及转动惯量等参数[3]:动力总成总质量为465.8 kg,质心位置在X、Y、Z方向分别为101.29 mm、9.37 mm、84.97 mm。转动惯量为IXX=19.574 kg·m2,IYY=65.079 kg·m2,IZZ=59.287 kg·m2,IXY=1.642 kg·m2,IYZ=-0.869 kg·m2,IXZ=11.371 kg·m2。
原状态前悬置减振垫邵氏硬度为45 HRC,X向静刚度110 N/mm,Y向静刚度125 N/mm,Z向静刚度700 N/mm;后悬置减振垫邵氏硬度为40HRC,X向静刚度48 N/mm,Y向静刚度54 N/mm,Z向静刚度259 N/mm;前、后悬置支架安装角度均为55°。
该车型采用的四缸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较低(23 Hz),而其悬置系统横向转动频率要求小于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的一半,能量分布最高频率要求小于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的0.707倍;另外,由于路面激励的影响(通常路面激励集中在1~5 Hz),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最低阶刚体频率应高于5 Hz,所以总体要求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在5~16.2 Hz。此外,还要约束悬置系统前六阶能量分布频率间隔大于1 Hz。
通过计算得到原悬置系统的解耦率数据见表1。其中,侧倾RXX解耦率仅有46.16%,不满足侧倾RXX目标设定85%以上的要求,其余方向(除纵向X和垂向Z外)的能量解耦目标也不满足85%[4-6]以上的设定目标。
悬置解耦优化目的是以频率和解耦率为约束,得到最佳解耦率所对应的软垫刚度和支架安装角度。设定优化后的前后悬置软垫的邵氏硬度仍为40HRC。根据以上频率解耦率目标优化后得到的前悬置减振垫,X向静刚度选择71 N/mm,Y向静刚度选择63 N/mm,Z向静刚度选择400 N/mm;后悬置减振垫X向静刚度选择75 N/mm,Y向静刚度选择67 N/mm,Z向静刚度选择365 N/mm;前、后悬置支架安装角度均为45°,安装位置根据发动机预留螺栓孔位置确定。解耦仿真数据见表2,选择综合解耦率最高的组合,侧倾RXX解耦率达到86.03%,垂向Z解耦率达到98.08%;纵向X、横向Y、俯仰RYY和横摆RZZ解耦率均高于我司标准80%,悬置解耦效果较好。
1.2 悬置支架动刚度优化
动力总成隔振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隔振系统的阻尼和动刚度,还与悬置软垫支架的动刚度息息相关。悬置软垫相连的两侧各有一个支架,连接方式为车身侧支架-悬置软垫-发动机侧支架,三者串联起来组成隔振系统的总刚度。通过1.1节对发动机和悬置软垫进行解耦优化匹配后得到支架位置和角度,然后再进一步优化支架动刚度[7-8]。理论上支架的动刚度越大越好,但实际常受限于安装位置、空间和成本的权衡,通常选取支架受力次要方向(X向)动刚度参考值为5 000 N/mm,受力主要方向(Y向和Z向)动刚度参考值为10 000 N/mm[9],动刚度参考值采用的是行业内部经验值,对所有汽车发动机支架均适用。
原状态支架结构整体动刚度不足,其中X向有较多频率段动刚度小于参考值5 000 N/mm,Z向和Y向动刚度部分频率段小于参考值10 000 N/mm。
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悬置支架优化,根据支架动刚度是否满足参考值调整支架结构,方法如下:①提高支架板件厚度;②增加斜撑和加强筋;③支架肋板增加螺栓;④优化结构。原状态和优化后的支架结构及动刚度曲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2中曲线10 000 N/mm为参考曲线。
(a) 原状态支架动刚度曲线
通过结构优化,支架受力的主要方向动刚度曲线基本大于参考值10 000 N/mm曲线,达到优化目的。
2 实车隔振率测试
通过LMS模态测试系统测试悬置软垫隔振前后的振动值,分析其实际隔振性能。振动X、Y、Z方向与整车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振动值采用振动加速度表示,测量的频率范围为0~200 Hz。测点位置如图3所示。
图3 悬置测点位置
具体隔振率测试数据见表3和表4,测试工况为怠速关空调工况。悬置测点振动主要方向为Y向和Z向,与发动机往复运动的工作方式一致。动力总成侧的振动加速度理想上越低越好,该发动机控制在2.72~3.79 m/s2,属于较好水平(业内经验值要求不大于5 m/s2);车架侧振动加速度控制在0.25~0.33 m/s2,属于很好的水平(业内经验值要求不大于1 m/s2)。X、Y、Z三个方向的隔振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
表3 优化前悬置系统隔振率实车数据
表4 优化后悬置系统隔振率实车数据
通过动力总成悬置解耦优化匹配最佳的悬置软垫刚度、通过悬置支架动刚度仿真分析优化和加强等措施提高整车的NVH性能,悬置隔振率从原状态80%左右提升到90%左右,带双平衡发动机本体振动控制较好,悬置被动端支架振动属于较好水平。通过升速试验,在全转速曲线悬置软垫隔振表现较好,被动端振动无异常突变[10-12]。开关空调状态车内座椅振动、方向盘振动主观感受良好;后视镜振动正常,主观感受无晃动感。
3 结 论
根据该车型发动机及悬置系统优化方案得出如下结论:
1) 悬置系统隔振性能优化可大幅度提升整车NVH性能,隔振率达85%以上。
2) 悬置解耦和支架动刚度优化,有助于整车NVH提升。
3) 通过CAE仿真分析及测试验证,可有效指导车辆的NVH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