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03-15刘娜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是用人工髋关节代替无法继续使用的受损较为严重的髋关节。经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缓解髋关节活动受限,使髋关节回归到稳定状态,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一般采取全身麻醉,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肺功能不全,不适合全身麻醉,故手术时对麻醉方式的选择具有较高要求。近年来,神经阻滞麻醉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并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神经阻滞麻醉是在需要干预的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断神经递质的传递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很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且减少了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但是,使用该麻醉方式的手术患者,术后可能会产生过度的运动阻滞,对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或者物理治疗、康复锻炼均产生一定影响。对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本文研究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实用临床麻醉新技术》由开封市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由陈齐主编。主要介绍现代临床所应用的各类麻醉技术,知识体系划分明确细致,包括麻醉前准备及评估工作、常用药物及使用方式、麻醉中的病情监测、气道建立,以及多种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的应用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本书内容丰富,基于大量临床实践及文献研究,非常适合想要在麻醉学领域深入研究或想要学习麻醉学知识的医师、护理人员研读。
本文结合《实用临床麻醉新技术》中有关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知识点,简要介绍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腰丛阻滞麻醉患者取侧卧位,阻滞侧朝上,经髂后上棘画一脊柱的平行线,与两髂嵴连线相交,交点即为穿刺点。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穿刺点为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和股骨大转子与骶裂孔连线的交点。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连接神经刺激针,给予患者初始刺激电流1 mA,刺激频率2 Hz,观察其神经支配肌肉的反应,若分别观察到患者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对电流刺激做出颤搐反应,则逐渐减小刺激强度并调整针尖位置,直至阈电流0.3 mA时仍有肌肉颤搐,说明定位正确。确定定位点后,于患者腰丛和坐骨神经处分别注射20 ml和15 ml的0.3%罗哌卡因。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注射小剂量的咪唑安定,起到镇静作用。
2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术后镇痛效果。镇痛效果的评价采用数字分级法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明显。观察并记录术后6、12以及24 h评分。研究表明,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术后6 h多为中度疼痛,术后12 h可转为轻度疼痛,术后24 h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与全身麻醉患者相比,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3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可通过对患者术后1周空腹静脉血中CD3+、CD4+、CD8+、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症状。CD3+具有信号传导作用,通过参与T淋巴细胞的信号传导,促进T淋巴细胞活化,是T淋巴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CD3+与CD4+可参与体液免疫,通过辅助T淋巴细胞对细胞免疫进行介导。CD8+的主要作用为分泌细胞因子与抗原结合,介导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活化后可分化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低,不同的麻醉手术方式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麻醉方式,在最大程度保护老年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并提升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发现,采取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血液CD3+、CD4+、CD8+、NK细胞等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另外对患者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进行观察,发现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表明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并未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影响,提示该麻醉方式更安全可靠,适合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综上所述,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其镇痛作用明显,不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相比单一全身麻醉有明显优势,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