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23-03-14黄雯雯
黄雯雯
摘 要: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步入“微”时代,微博、微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微课逐渐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不二法宝。在现阶段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微课,为科学课堂带来一次新的革命,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动。
关键词:微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社会的迅速发展,让教师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始尝试革新科学课程的教学手段,意在为原本枯燥、单调的科学课堂变得更有魅力。微课技术便在此时进入教师的视野,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帮手,也为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开辟了新渠道。在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教师应当主动在课堂中为微课技术的应用寻求一席之地,为科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科学课堂焕发光彩,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以微课为窗口,逐步窥探到科学世界的精彩与魅力。
一、巧借微课,奠定教学基础
微课技术能够丰富学生的预习资源,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难度,从而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逐步让课堂精彩纷呈。
(一)丰富预习资源,辅助学生自学
预习环节是强调学生本位性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依靠自身的科学素养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画面较为敏感,而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又只有文字性的学习资料,以至于预习效果常常达不到预期。微课技术能够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抽象的科学知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替代过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科学知识,促使学生轻松完成预习任务,并对新接触的科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这样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也能如鱼得水,迅速跟上教师的步伐。
例如,在《声音的高与低》这一课中,教师可先分析教材,指出“音高的概念”“振动物体的外部特征会对声音的高低产生影响”等内容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科学知识。随后,教师再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制作微课,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意识地在微课中添加图片、视频等元素,让微课变得更加灵动。在做好微课后,教师可将其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透过浏览微课、翻阅课本等方式,加深对音高等知识的认识。在学生通过微课完成自主预习活动后,教师再为学生分发电子调查问卷,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实况进行填写。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填写的内容判断学生的自学效果,以便根据学生的实况调整后续的教学工作、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学实效。
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主动围绕科学学科的知识点为学生准备微课视频,请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能够为学生奠定学习基础,让学生迈着更加轻松的步伐走入科学课堂,纵情享受学习的过程。
(二)创设直观情境,实现有效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犹如一节课的大门,当导入的内容绚丽多彩时,学生就会对门内的世界抱有好奇心,主动叩响新课的大门;当导入的内容无趣、枯燥时,学生会“退避三舍”,降低学习的欲望。在过去的科学教学中,应试思想根深蒂固,让许多教师压缩了课堂导入时间,导致学生还没有做好进入课堂的准备,就被迫学习新知识。在引入微课后,教师有必要释放微课的魅力,利用微课为学生创建直观的情境,有效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注入动力。
例如,在《一天的生活》这一课中,教师先用微课技术为学生呈现馒头、牛奶、土豆等食物的图片,并暂停微课,然后向学生提问:“图片上呈现的食物是什么呢?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你喜欢吃这些食物吗?你近期有没有吃过这些食物呢?”从而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为图片上的食物较为常见,学生也会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指出这些食物的名称,并向教师说明自己的喜好。之后,教师继续播放微课,并由微课引出“我们每天都要获取许多食物,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这些食物吗?”的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对每日的食物产生好奇心。随后,微课中跳出一颗小白菜的动画形象,这颗小白菜说出“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这一课,发现一天中食物的秘密吧。”这促使学生主动地跟上小白菜的脚步,走入新课中。
教师利用微课设计导入环节,能在一开始上课时就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主动地开启新课之旅,为后續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微课,活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中,教师总是先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再指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实验。毫无新意的学习方式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科学教学失去原本的味道。微课的出现,为科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能够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等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
(一)立足学生差异,满足个性需求
学生如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每一朵花有独属于自己的色彩,教师只有悉心呵护,每一朵花才能够绽放,校园才能姹紫嫣红。但是,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安排完全一致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部分学生的学习诉求被忽视,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微课技术如同一剂良药,有效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科学知识制作多个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自主调节,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质量。
例如,在《八颗行星》这一课中,教师先整理教材上的科学知识,并以这些知识为素材吸收制作模块化的微课视频。如有的微课介绍了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有的微课为八颗行星进行了排序,还有的微课则呈现了建立模型的方法。在做好微课后,教师便将这些微课分发给学生,请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主动调节每一个微课的播放进度和播放次数。在学生使用微课进行自学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发现有些学生快速看完所有的微课后,教师要走到学生的身边,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学生解答疑惑,让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微课具有模块化的优势,能够分门别类地为学生呈现知识。案例中,教师先整理科学知识,再进行微课视频的模块化制作,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有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自学科学知识的质量,让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能够落到实处。
(二)巧妙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能够自觉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的本质。然而,在现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直接为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进行思考,这种过于生硬、機械的教学方式会引起学生抵触、排斥的情绪,从而消极地对待教师提出的问题。所以,在微课技术进入科学课堂后,教师不妨变换问题的提出方式,利用微课拟定问题的提出背景,有效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例如,在《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书、橡皮等物质,并为学生提出“这些是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透过微课意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随后,教师继续使用微课呈现厨房的图片,并在这些图片上出示“你留意过厨房吗?厨房里的物质都是怎样的呢?厨房里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呢?”等问题,让学生从图片中寻找答案,逐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接着,教师继续播放一些生活画面,画面中会随机出现食盐、白糖、苹果等物质,围绕微课,教师提出了“这些物质具有什么特点呢?有哪些用途呢?”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微课上呈现的画面产生生活联想,思考和讨论这些物质的特点和用途。随后,微课展示一些厨房内物质不断变化的画面,教师提出“厨房里的物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的问题,促使学生根据之前的画面进行总结,逐步认识到人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思考的国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应当保持活力。案例中,教师利用微课变换问题,能有效唤醒学生的探究活力,让学生在调动思维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科学世界。
三、应用微课,优化课后服务
“双减”政策的提出,让教师将改革的目光转移到课后服务环节。在过去,一提到课后服务,大多数学生会苦不堪言,究其根本,是学生对课后服务活动具有刻板印象,认为课后就是做作业的过程。实则不然,在微课进入科学课堂后,教师可以利用其改良课后服务活动,让学生透过课后服务的过程灵活地学习科学知识。
(一)补充课外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教材是学生获取养分的重要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科学的世界浩瀚无垠,当教师仅依靠教材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会阻碍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的视野受限。而微课技术能够以一种相对形象、灵动的方式,为学生补充额外的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有必要围绕教材上的科学知识为学生收集丰富的课外资料,并利用微课将课外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能够更快地揭开科学世界的神秘面纱、提升科学素养。
例如,在《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在网络中搜集与“变异”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为微课的制作准备好素材。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长,调控微课的总体时间,逐步完成微课的制作。在做好微课后,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将其分享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相信咱们班的同学都对形形色色植物的形成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有谁想要担任小老师,为大家分享你了解的知识呢?”鼓励学生对微课中呈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用自己的话重新复述微课内容,真正完成知识由外向内的迁移。
教师用微课为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能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在积极进取中打开视野,接触更加丰富的科学世界,不断强化了科学综合素养。
(二)聚焦重点知识,实现精准复习
课后复习环节是延长课堂生命力的环节,有效的课后复习过程能够延长学生记忆知识的时长,让科学的种子深深埋进学生的心底。以往,学生只能结合自己的笔记回忆教师的讲解过程,试图唤醒已经沉睡的记忆,这样的方式复习效率较低,学生的复习热情也会被逐渐消耗。而微课让学生的复习方式变得多姿多彩。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判断学生识记知识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微课知识,为学生制作复习资源。这样透过浏览微课,学生也能够实现精准补足,真正提升复习实效。
例如,在《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中,教师可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并与学生一起推测和设计实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学生展开科学探究时,教师也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从而判断出学生对哪些知识的记忆较为深刻,对哪些知识仍旧存疑。随后,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在微课中添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逐步生成复习资源。在课后服务环节,教师可将做好的微课分发给学生,请学生利用微课展开复习活动,以便学生实现精准补足。学生在完成复习后,也可以将微课视频上传到云端进行保存,便于之后随时随地展开复习。
案例中,教师先观察学生课上学习知识的过程,再结合学生的反应精准安排微课中的知识,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使学生将科学知识牢牢地记在心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资源是一束光,照亮了科学课堂;微课资源也是一支笔,画出了课堂上最美的风景。所以,教师要继续释放微课资源的价值,推动科学课堂的改革,促进课堂的现代化建设,从而在与时俱进中,让课堂更加精彩、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敏. 微课模式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7):41-42.
[2]刘杰. 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微课教学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9):27.
[3]张薇. 探讨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2):253-255.
[4]周密. 促进深层次理解: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微课应用策略[J]. 考试周刊,2020(34):27-28.
[5]程明华. 微课不“微”: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混合式教学应用模式初探[J]. 当代家庭教育,2022(25):12-14.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