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研究
2023-03-14唐海燕
唐海燕
摘 要:根据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精神,小学数学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舞台,要让学生在作业探究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数学的世界自由翱翔。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等各方面因素还有着一定影响,因此目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仍有较大的改革、创新空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双减”政策,从学生未来健康成长的角度思考作业设计问题,尽快探索出全新的作业设计模式,改变作业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挖掘作业的教育潜力。文章主要以小学数学的作业优化为出发点展开相关论述,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小学生在很多日常场景中都会遇到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但随着年级的提升,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也会逐渐增大,对学生抽象思维等能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教师必须重视作业设计,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世界的乐趣。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双减”政策得到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广泛重视,作业设计领域有了积极且明显的变化,如作业量有所减少等。但如果从“双减”政策的深层内涵,即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较突出的几点是:第一,作业内容与形式单一,导致作业在学生眼里枯燥、无聊,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作业设计“一刀切”,无法有效适应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第三,数学作业、数学实践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价值;第四,作业完全由教师决定,学生无法参与到作业设计中,其主体地位难以体现等。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的内涵
从表面上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就是要弥补以上不足,让作业更加科学合理。除此之外,還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首先,作业优化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睡眠、玩耍或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这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而且由于学生的负担减轻,完成作业的时间更快,因此学生能够建立起比过去更加牢固的学习信心,有勇气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由此可见,作业优化的内涵其实是学生整体上的进步,而不仅仅是数学学科领域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的意义
作业优化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还体现在教师及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进步上。在作业设计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布置作业,构建良性发展的学习生态,这能够促使教师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全面了解当代小学生的普遍特点与个性特征,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也会有较大提升。同时教师还能实现循序渐进的角色转化,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不再像过去一样“命令”学生完成作业。小学数学教师的变化,又会通过校本教研向其他教师进行渗透,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转型。
三、“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由以上论述可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是必要的,这对小学数学学科、学生、教师乃至学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采取具体的优化策略之前,有必要明确其优化的原则。这些原则为教师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能够提升作业优化的效率和效果。首先,教师要坚持趣味性原则。小学生活泼爱玩,对各种知识充满了好奇心。教师保持并提升作业的趣味性,会让数学世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作业将不再因为枯燥无聊而成为学生反感的对象,对数学产生兴趣则是他们认真完成作业的基础。
(二)实用性原则
除了趣味性原则之外,实用性原则也非常重要。以小学高段学生为例,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加关心“有没有用”的问题,即他们学习的知识除了考试之外,还会应用在哪里,对他们有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忽视了这一原则,作业只有趣味性,那就会变成一种游戏,其教育性就会大为下降,不足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通过各种策略或手段将作业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而这些实际问题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有助于学生未来举一反三地应用。
(三)差异性原则
小学高段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再加上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领域会出现某些差异。而坚持差异性原则是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的具体体现,即教师不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教学,或取得教学成绩来设计作业,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避免在作业设计时“一刀切”,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准确掌握不同学生的优劣势,在设计作业时,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作业之间的差异,将不同的作业设计提供给相应特征的学生。
(四)自主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并满足学生的需要。进入小学高段后,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应从自主性原则出发,尝试让学生在作业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允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或者学生设计完作业之后彼此交换,每个人做其他同学设计的作业。在作业完成之后,学生之间则可以开展作业的自评与互评。让学生逐步参与到作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思考作业的价值和意义,理解教师设计作业时的想法,以自主设计作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
(一)多样设计,吸引注意
将以上原则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方向指导,教师就可以提出合适的作业优化策略。其中比较重要和基础的一条策略是作业设计的多样化,用作业呈现出来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参与。作业的内容、形式、呈现方式和完成方法等,都应该在多样化设计的考虑范围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认识数学问题,让数学世界在学生眼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这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获得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向所有学生提供一套含有三角形等各种基础图形的小卡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其中的一些卡片组成某个组合图形,把它画下来,然后根据卡片上标注的长度信息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完成后,标注在画出的组合图形旁边。也可以由学生选择自己家中的某个事物,如将沙发的侧面简化成某种组合图形,进行测量和计算,学生同样要画出来并标注长度信息与结果。这种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能够有效吸引学生。
(二)结合实践,提升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学科领域,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的数学应用,在小学生眼中必须通过实践来判断。也只有实践,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才能通过各种具体的方法和路径提升能力素养。正如刚才的例子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拼卡片或测量家中的物品,就是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方式。学生完成计算后,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验证与应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便能够顺利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比如《轴对称和平移》。其中的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与人们的审美和具体物品的功能发挥有着密切联系。如剪纸艺术,有不少是轴对称图形;汽车的轮子,如果不是轴对称图形,那也就不再是圆形,失去了应有的功能。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样,选择其中一种,在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剪出来;抑或找到家中的某种轴对称物品,思考它如果不再是轴对称的,结果会怎样;也可以思考后记录下结论,在上课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找到实践方法。
(三)难度分层,满足需求
落实差异化原则的基本策略是对作业的难度进行分层,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素养及各方面特征,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再根据其层次设计数学作业,可以避免有些学生认为作业难度过高或过多,实现了“双减”政策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和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等因素的不同,教师划分学生层次的出发点也要有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如不能只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虑问题,有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等特点。
比如,在学习过《分数除法》之后,学生已经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这时教师需要布置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混合运算是比较考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耐心,如果学生粗心大意、不够认真,就会出现计算顺序錯误等各种问题。针对该领域有所不足的学生,教师设计的作业题应该有较为明确的背景,由学生自己从中提取信息,列出算式,完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和问题背景相对比,判断这个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逻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而不是急于进行具体算式的计算。
(四)联系生活,拓展资源
小学数学学科有大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换句话说,生活中到处是可供小学数学教学所用的宝贵资源。教师应该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实现作业资源的拓展,增强作业的开放性,使之成为作业多样化的重要支柱。学生对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充满好奇、积极探索。教师应注意,作业所联系的生活资源应该真正来自学生的生活,不能是教师对学生生活的臆测,不能用教师的生活体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
以《数据处理》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入生活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数据处理的应用场景,猜想有哪些问题可以或者应该应用数据进行处理,为作业中引入生活资源做好准备。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探讨。每个小组创设几个现实场景,作为作业题的背景,然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换,各组内部的每个学生再选择其中的一些问题作为作业题。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生活资源的应用,落实作业的自主性原则。
(五)优化评价,巩固成果
数学作业中的评价有着重要作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应该将评价的完善视为一部分。如果教师的评价不够公平合理,将对学生的兴趣和信心造成负面影响,束缚了学生在数学世界的自主探索。反之,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发展进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缺陷,能够从作业评价中得到有效的思想与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够一直保持对数学世界的兴趣。而且作业评价的优化还能帮助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师生双方能够以此为基础,实现携手进步。
在这方面,教师主要做的是转变作业评价的理念,增加作业评价的主体,完善作业评价模式。每次作业完成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然后再由教师加以评价,并把最终的综合性评价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作业完成情况。对作业完成情况不如人意,但相比过去有所进步,而且从自评和互评中看出的确付出了努力的学生,教师要在评价中增加鼓励性的话语,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把数学课堂变成数学乐园,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魅力。为达到上述目标,作业设计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定能够让数学作业发挥出越来越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秀花.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J]. 智力,2023(27):108-111.
[2]林向东.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思考[J]. 学苑教育,2023(27):88-90.
[3]刘玲娟.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初探[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9):66-68.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