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2023-03-14何慧娟
何 慧 娟
(扬州职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国茶叶栽培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关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我国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尹江铖认为,可通过深化茶业供给侧改革,强化茶文化制度建设,加强茶文化专业队伍建设和茶文化传播交流载体建设等举措实现茶文化传播[1]355-359。陈萍和杨江帆认为,要利用新型信息化手段宣传茶文化,并深度开发茶及茶文化衍生品[2]723-726。蒋莹、周文革探讨了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传播的路径[3]177-181。施由明认为,要打造知名品牌,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利用高科技开发更多的茶叶深加工产品;要利用大使馆、孔子学院等开展文化交流活动[4]79-83。学者们的观点可圈可点,但未能涵盖所有传播途径。
一、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使者
(一)文化软实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加强民心相通”,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指出要搞好相关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增强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和社会基础[5]290。民心相通是人文交流的基础,而民心相通追求的是文化共存与价值共惠。所以,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能够提升“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效,也有助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5]160。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5]163。“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与“民心相通”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不会成为主导性冲突,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冲突。也就是说,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解决主要冲突——文化冲突,可大幅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成效。
(二)茶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使者的根据
文化可分为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器物是精神的载体,器物文化的传播在逻辑上要先于精神文化的传播,同时附带并推动着精神文化的传播[6]109。所以,要选择好承载文化的器物。而器物要具有文化意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文化符号功能,能承载和代表某一文化,并且受到普遍认可;二是在横向的广大区域范围内,在纵向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传播,被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喜爱和消费。无疑,我国以茶为器物的文化具备这两个条件[6]107-111。器物之所以成为文化是因为“器物叙事”。器物叙事包含三个要素:“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受到消费者认可的典型人物,体现器物核心价值的主体。”[6]110中国茶文化就是优秀的“器物叙事”的代表。如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故事,丹丘子、黄山君等饮茶成仙的“典型人物”,巧妙融入儒释道等中华文化精神之中。
茶源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合了儒释道文化,既讲究道家的天人合一,还有释家的明心见性,更有儒家的中庸之道与和合之美。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茶文化精神中包含的“敬”“和”“合”三要素始终存在,“敬”是尊重和接纳,“和”是以和为贵、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合”是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共同成长[6]112。这与“一带一路”的精神是吻合的。早在2002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献词:“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那便是茶。茶味香馥甘醇,意境悠远,象征中庸和平。在今天这个文明与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交流,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7]113可见,茶能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培养平和的心态,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以“茶酒”妙喻国家交往的“和而不同”,再次证明了茶在国家外交中的文化价值。茶当之无愧地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使者。
二、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路径
(一)以品质优良的茶产品彰显茶文化
物质是文化的载体,茶产品是茶文化的载体。只有品质优良的茶产品,才能彰显茶文化的魅力,才能推广茶文化。品质优良的茶产品,不仅要质量上乘,更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8]74-75。
1.提升品质 优质茶产品不仅要拥有沁人心脾的口感和芬芳,还应符合健康和绿色的要求,这既是茶的固有属性,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9]503。所以,我国茶产业要将工匠精神融入种植到加工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升茶的品质。好茶自己就有说服力,甘醇的茶香自会征服顾客;而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生态理念和诚信礼敬的中华传统美德会随着茶香沁人心脾,自然而然地融进他们的心里,再由他们自觉地推广开来,这样便能够实现茶文化的传播。
2.锐意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茶产业目前走的仍是传统产业路线,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不足,易受国际市场冲击。我国茶产业可通过市场调研,根据不同顾客群的口味和文化背景,在茶产品的品种、口味和包装上进行创新和升级,以满足消费者对茶产品的需求;同时,政府可在资金、技术、创新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激励,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使我国的茶产品和茶文化成为各国人民愿意接受的产品和文化,使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增强。
(二)以“名人效应”推广茶文化
当今社会传媒高度发达,“名人效应”对舆论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使者,茶可以依托“名人效应”提升传播效率,茶文化也可以如此。
名人包括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历史名人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其事迹、遗存或作品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可以赋予文化产品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知名度,满足消费者的人文精神追求,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维行动。可见,利用历史名人的“名人效应”可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如:神农得茶解毒的故事,不仅说明茶源于中国,而且指出了茶的药用价值;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展现了茶所承载的丰富的佛家文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泽东主席送给他4两“大红袍”,这不仅彰显了中国茶的品位之高,而且展示了中国茶的“和”文化属性。国外名人如荣西禅师作为日本的“茶祖”,撰写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吃茶养生记》;17世纪查理二世的王后就是中国茶的忠实粉丝,在她的影响下,中国的茶和茶文化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英国文豪萧伯纳曾说:“破落的英国绅士,一旦他们卖掉了最后的礼服时,那钱往往是预备拿去喝下午茶用的。”[10]8这些人对茶可谓是推崇备至了,而诸如此类的名人典故还有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茶和茶文化与人类普遍的健康需求和审美认知有天然的相通之处,也为民心相通奠定了人文基础。利用“名人效应”对这些故事加以宣传,能够让健康理念与“和”文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能够让消费者认为中国茶和茶文化是高品位的体现,获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能够增强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影响力,推广中国茶文化。
除了历史名人,当代名人的“名人效应”也不容忽视。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如我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将“茶之精神”总结为“俭清和静”。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致远。这不仅是和谐社会的要求,也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清正廉明的作风以及“一带一路”所要展示的国家形象高度一致。2017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品茶叙谈时说:“‘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这体现了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下的绿色发展理念相吻合。2020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首个“国际茶日”,肯定了设立“国际茶日”的价值,认为“国际茶日”的设立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同时指出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要利用好联合国这样的高层次平台宣传茶和茶文化源于中国的事实。此外,利用当代名人的“名人效应”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通过有意识地邀请中外名人代言或组织相关机构如孔子学院等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进而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可,扩大我国茶文化的影响力。
当今社会,新媒体种类多样,覆盖面很广。如微博、QQ、微信、网络直播、短视频、移动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数字电视等,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新媒体扩大“名人效应”,茶文化更易于被大众接受,并迅速推广。
(三)以文艺作品传播茶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9]502。“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正是茶文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走人文路线,借助文艺作品传播茶文化,可让受众在陶醉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文艺作品可分为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文学是用艺术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 用审美的形式表达内心情感,给人带来精神的慰藉和思想的启迪,并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1]6。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在艺术的享受中更愿意接受作品蕴含的价值观,对社会文化起着深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许多中国文学作品都有茶的身影,为茶文化的积淀与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如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茶叶和茶文化,具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著作[12]68;晋人杜育的《荈赋》,是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词曲赋类作品;李白、欧阳修、纳兰性德等各朝各代的文学巨匠,包括现当代的老舍、三毛等都思考过、歌咏过茶文化的美好隽永的内涵,造就了如今底蕴深厚的,融入了中华民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不仅深受本国文学家喜爱,也早已被国外文学大家所酷爱。如英国著名诗人埃德蒙·沃勒的作品《论茶》,美籍华裔著名作家雷霆招创作的小说《吃碗茶》等。诗人雪莱的作品《致玛利亚·吉斯伯恩》,其中有句诗表达了他对茶的挚爱:“当着死期来临,我们会为决定谁首先饮茶而死抛币。”[13]86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使用“茶”和与“茶”相关的词汇高达86次。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承载了中西融合后的茶文化,是健康理念和高贵品行的代表。中国茶文化更注重人与自然、社会“和”的关系,而西方茶文化更关注对家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舒适家庭氛围的向往。由此可见,西方茶文化的根基也是“和”文化,虽然没达到中国茶文化的哲学深度,但是根基相通,这就表明中西文化是可以共通的,可通过“一带一路”推广相关文学作品,阐释中国茶文化,使民众在享受文学时了解、认可中国茶文化。但是,利用文学作品传播茶文化的方式要与时俱进,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多元化世界,可充分利用数字媒介和高科技电子产品传播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从而传播茶文化。
另外,要充分利用艺术作品的影响力传播茶文化。艺术作品也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的延伸,一些文学作品可以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话剧、舞蹈、小品及相声等。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交流,将含有茶文化元素的艺术作品引入他国,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轰动效应,从而实现茶文化的快速传播。艺术作品也可以是文创产品,如精美的茶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让人们既可以欣赏到茶器的高端品质,又能感受到我国的文化魅力。
(四)以跨国合作展示茶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9]501跨国茶业合作便是将此落实到行动上。
茶的受众面很广。茶、可可和咖啡并称世界三大饮料,其中茶居于首位,号称世界第一饮料。茶不仅可以单独饮用,还可与其他配料混搭饮用,兼容性极强,受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以及不同阶层人士的喜爱。茶的这种兼容性,体现了茶文化所蕴含的“和”的理念。茶的受欢迎程度也说明这种“和”与世界人民的情感需求和认知思维一致。如此广的受众面使得茶的经济价值不容小觑。
跨国茶业合作能够更好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帮助别国经济发展,体现大国风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茶叶是山区农业中经济收入最稳定、效益最显著的产业。特别是优势产区,茶农的收入更是倍增,这种经济优势是其他农业产业难以比拟的。”[14]2我国如此,别国亦如此。“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开展跨国茶业合作不仅能扩大中国茶的知名度,而且可以使以“和”为核心的中国茶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令人信服。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派专家帮助非洲国家马里种茶,取得了巨大成功,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最终促成了中国与其他6个非洲国家建交。如今,有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更应该加强茶产业的国际合作,创新种茶和制茶技术,用高科技赋能茶业,在提高品质的同时降低成本,让国际上更多人享用到茶产品,感悟到茶文化。让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成为饱含芳香味道的中国名片,更好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五)以多样化产品普及茶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开放包容……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共同造福于本地区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9]294-295这与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是一致的。茶文化在不同国家与地区表现为各具特色的茶道和茶艺。如泰国的“冰茶”文化,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印度的“拉茶”技艺,日本的“茶道”和马来西亚的“肉骨茶”文化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在这种包容的氛围中,中国的茶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全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
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在国际茶产品市场上要与时俱进,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创新使茶产品多元化和多样化,以此推进和普及茶文化。要拉开茶产品的档次,扩大茶产品的受众,发展平民产品,更好普及茶文化。当今世界很受欢迎的立顿红茶,就是利用了茶的兼容性,走了亲民路线而成功的。
我们应关注当代年轻人的口味。当代年轻人已成为茶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想让他们对茶文化感兴趣,就要让他们喜欢茶并爱上茶。当代年轻人喜欢口味多样、形式丰富的茶产品。因此,我们要创新性地开发如水果茶、抹茶冰激凌、奶茶等新型茶产品。这样才能让年轻人在热衷茶产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茶文化。
我们还应理解茶文化中“和”的真正内涵。此处的“和”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在尊重他国文化基础上的“和”,这也是茶和茶文化能走出国门被世界接受的真正原因。在这种“和”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应将茶和茶文化分别与外国人的口味和文化融合。如英美人饮茶时喜欢在茶中加入糖和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茶产品,并在包装上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又如在法国销售的茶产品,除了打上中国文化标签外,还可以融入法国文化元素,让法国人民一下就能产生亲切感,在享受茶的芳醇时感受到我们对他们文化的尊重,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对我们的茶文化产生好感。
三、结 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文基础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的前提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与茶文化中“和”的理念一脉相承。因此,茶文化有助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倡议树立国家形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环境,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的“快车”。从这样的要求出发,可以以优质茶产品彰显茶文化,以“名人效应”推广茶文化,以文艺作品传播茶文化,以跨国合作展示茶文化,以多样化产品普及茶文化,实现茶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