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
2023-03-14邓芬燕
邓芬燕
(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理部, 湖南 衡阳 421900 )
多发伤为创伤科临床十分严重的一种疾病,即同一机械致伤因素的影响下,相继出现、同时出现2个及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且其中1 处损伤若单独出现时,也可能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 多发伤具有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等特征,其中又以严重多发伤较为常见,即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6 分及以上者,易伴随脏器功能损害、休克、栓塞及感染等症状出现,不仅会加重救治难度,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负担,而且还会给社会安定造成压力,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需及时对多发伤患者进行专业救治,以挽救其生命,改善预后水平[3]。 一体化救治模式是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措施,可一定程度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医护人员沟通、协调及交流等方面存在缺陷,易引起医疗纠纷,甚至引起死亡事件,因此需加强医护人员间的有效沟通[4]。SBAR 沟通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方式,以证据作为基础,可确保信息传递工作的准确性,已在急诊医护人员的交流中得到有效应用。 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为新型干预措施,即在一体化救治工作中加强SBAR 沟通,通过医护人员间及时传递准确信息,提升医护配合度,从而为患者提供专业救治服务,提升救治效果[5]。 近些年,本院将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中,为分析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200 例进行分组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21 年1 月-2021 年12月收治的100 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对照组,61 例(61.00%)男性、39 例(39.00%)女性;年龄20 -68岁,平均为(40.96 ±5.78)岁;ISS 评分16 -71 分,平均为(39.86 ±4.73)分;致伤因素:73 例(73.00%)交通事故伤, 9 例(9.00%) 重物砸伤, 10 例(10.00%)坠落伤,8 例(8.00%)其他。 以2022 年1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观察组,63 例(63.00%)男性、37 例(37.00%)女性;年龄22 -71 岁,平均为(41.38 ±5.95)岁;ISS 评分17 -70 分,平均为(39.95 ±4.82)分;致伤因素:74例(74.00%)交通事故伤,10 例(10.00%)重物砸伤,9 例(9.00%)坠落伤,7 例(7.00%)其他。 研究获得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病情与严重多发伤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ISS 评分为16 分及以上[6];年龄18 -75 岁;受伤至获得救治的间隔时间<1 小时;既往认知功能、意识状态、阅读能力、沟通能力、读写能力等均正常;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由外院转入者;合并心脏、肝脏、脾脏、肺部、肾脏等脏器系统功能严重性病变;中途转院者;合并精神障碍;病情严重,已于院前死亡;合并恶性肿瘤。 对2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性别、年龄、ISS评分、致伤因素等一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一体化救治模式。 即创伤中心的医师与外科专科医师展开多学科联合会诊与治疗,予以一体化救治。 创伤中心配备齐全的救护车车载信息系统,充分整合抢救室、创伤病房、诊疗室、创伤ICU、清创室与手术室等资源,并明确各级医护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优化绿色通道流程,于最短时间展开各项检查并完成手术。 入院后,结合患者病情状况及时进行心电监护,予以呼吸支持,建立静脉通路,尽量使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稳定状态,及时予以CT、彩超及X 线片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伤情程度,邀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根据初诊结果,结合创伤部位、脏器组织受损程度等信息,予以分诊至专科科室,由专科医师结合伤情状况作出最终评估,判断是否具备手术指征,是否需要展开手术。 对于存在手术指征者,送至手术室进行专科手术;对于尚无手术指征者,于ICU 内予以监护治疗。于此基础,观察组予以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 (1)管理层面:创建严重多发伤抢救小组,科室护士长任组长,成员根据科室人员结构进行设置,护士长负责监管整个救治流程,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创伤病房、ICU 救治及各辅助科室的沟通、协调、调配等环节,并且设置评价体系,促进各部门间协作的密切性与默契性,达到一体化救治目标。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工作,邀请专家讲解一体化救治模式相关理论,并进行案例分析,制定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组织成员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反复观看视频,对创伤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应用于创伤救治中。 培训结束后,组织成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正式上岗。 (2)技术层面:①制作SBAR 沟通记录表。 根据科室及患者具体情况,制作适合严重多发伤患者一体化救治模式的SBAR 沟通记录表,S(个体化现状,Situation)模块内容涉及患者的性别、姓名、年龄结构、疾病类型、致伤因素、ISS 评分等;B(背景,Background)模块内容有患者病情状况、既往疾病史、家族史、过敏史、检查结果中的异常情况等方面;A(评估,Assessment)模块内容含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创口情况、瞳孔、用药情况、输血情况、所用管路、皮肤状态等方面;R(建议,Recommendation)模块内容有关注病情状态、生命体征、气道中的分泌物、创口情况、皮肤状态、疼痛程度等方面。 ②专业培训。 组长组织团队成员展开医护一体化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操作技能培训、案例分析、临床实践等形式进行,具体内容包括SBAR 沟通模式、严重多发伤病理知识、临床表现、致伤因素、一体化救治流程与注意事项等方面,组织展开情景模拟训练,分析多发伤急救案例,增强医护间配合的默契性,提升沟通效率。 培训活动中,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提升团队成员的批判性思维,增强沟通质量。 ③实施干预。 接到急救电话后,3 分钟内出车,团队成员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病情状况,并共同展开综合分析,准确填写SBAR 沟通记录表,对患者的信息与治疗作详细记录,于护理评估环节、护理干预流程、护理交班环节、转出交接环节中加以利用,确保各项救护措施均可得到有效实施与交接。 (3)社会层面:因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高,因此需加强与交通部门、消防部门的合作与沟通,获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于交通事故高发地带、高峰时期增派交警,设立更加醒目的标识牌。 同时,在各交通要道设立专用的急救通道,为创伤救治赢得黄金时间。
3 观察指标:(1)救治效果。 统计2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误诊、漏诊及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且记录2组中的病死患者数量。 (2)临床指标。统计2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入住ICU时长、住院总时间及住院总费用。 (3)满意度。 出院时,以自制满意度问卷对2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展开调查,包括沟通技巧、救治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流程、救治时间等方面内容,满分100 分,90 -100 分即非常满意,70 -89 分即十分满意,60 -69 分尚可,<60 分即不满意。 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十分满意率+尚可率。
4 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20.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救治效果对比:护理后,观察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无误诊病例,漏诊率为2.00%,病死率为2.00%,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00%;对照组的误诊率、漏诊率、病死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4.00%、9.00%、10.00%及7.00%。 观察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病死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救治效果对比(n,%)
5.2 2组临床指标对比:护理后,观察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入住ICU 时长、总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同时住院费用也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2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临床指标急诊救治时间(min) 入住ICU 时长(d) 总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对照组(n=100) 96.85 ±17.33 5.81 ±1.12 24.76 ±4.33 5086.95 ±810.71观察组(n=100) 55.90 ±10.16 4.09 ±1.03 21.19 ±3.80 4186.99 ±381.65 t 20.385 11.304 6.197 10.044 P<0.001 <0.001 <0.001 <0.001
5.3 2组满意度对比:护理后,观察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比对照组患者的91.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满意度对比(n,%)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严重多发伤发生风险不断升高,不仅病情严重,而且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7]。 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难度大,且其伤残已对患者健康、正常生活、社会安定、家庭安定带来巨大压力与经济负担,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性卫生问题。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黄金1 小时为临床救治工作的关键时机,及时加强一体化救治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8]。 然而,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一体化救治工作难度较大,且缺乏成熟性、固定性、统一性救治模式标准,同时救治工作中对医护工作间的配合度要求非常高,高效的信息传递则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前提,通过加强医护人员间的有效沟通,及时培训与使用规范性沟通技巧,能促进信息的完整性、高效性、准确性传递,优化各个医疗环节的交接流程,可减少沟通不畅导致的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9-10]。
多种因素均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包括医护人员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协调能力、沟通交流的有效性等,其中,医护人员协调能力、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缺陷又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因素,不仅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口碑与正常经营,而且还可能影响患者救治效果,甚至引起死亡事件,因此在临床救治工作中,需重视加强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通过及时性、正确性传达关键信息,确保医疗安全性。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十分复杂且严重,早期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一体化救治工作中更加强调综合性、时效性、协作性与全面性,除了要求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外,还要求各个救治流程的无缝衔接,从而为患者赢取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这就对医护人员的良好沟通提出较高要求。 SBAR 沟通模式为世卫组织推荐的沟通模式,兼具结构化与标准化等特征,具体包括4 个方面,即个体化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以及建议(Recommendation),囊括信息交流各个环节,以证据作为基础,通过加强标准化沟通,及时说明当前事件类型、具体发生情况、事件发生诱因、实际问题与问题处理方法等,缩小事件影响力,确保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本次将基于SBAR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结果发现,观察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病死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更低,同时观察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入住ICU时长、总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而住院费用也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临床指标,与俞夏娣[11]等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抢救室停留、护理抢救、创建静脉通路及药物应用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医生的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等结果具有一致性。 原因在于,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为新型干预措施,即在院前、院内急救、监护与康复等一体化救治流程中,从个体化现状、背景、评估及建议等方面加强SBAR 沟通,防止重要信息出现遗漏现象,增强医护团队与救治流程间的密切配合与无缝衔接,促进救治效率进一步提高,降低误诊率、漏诊率、病死率及医疗纠纷等的发生风险,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水平,缩短入住ICU 与住院总时长,缓解经济压力,降低住院费用,改善临床指标[12-13]。 不仅如此,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加强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通过增强医护人员之间合作的协调性,防止沟通过程中出现重要信息遗漏的情况,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状况,并将患者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医师再准确作出诊断与急救处理,缩短医师了解患者病情的时间,可有效提升救治效率,使医师、护士与患者均能从中获益,在进一步改善临床指标的基础上,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缩短救治时间与康复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一体化救治工作过程繁琐,难度较大,可能会面对多种突发状况。 然而,既往的一体化救治工作中,院前、院内沟通环节均存在着缺乏有效性的不足,医护人员在交流方式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随意性及多样性,可能影响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与顺畅性,致使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不到位,出现病情交接不清、救治效率低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偏低等不足,不利于改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水平。 不仅如此,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确定创伤至手术康复治疗期间,各个环节的衔接均需要有效性及迅速性,一体化救治工作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而且还需要医护人员和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本次研究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加强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还可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满意度。 原因在于,将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中,通过组建干预团队,并组织团队成员展开SBAR 沟通培训,可有效增强其沟通能力与效率,确保团队成员在一体化、系统性、标准化流程中展开救治工作,有效规避漏诊与误诊事件,增强团队间成员的协作能力,提升救治工作效率,促进疾病转归,从而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满意度[14]。
综上所述,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临床指标,并且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满意度。 但是,本次研究在诸多方面都还有不足之处,例如纳入分析的是同一家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数量有限,选择对象存在局限性,而且观察指标较少,也未对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展开随访观察,都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精准性,使其出现偏差。 鉴于此,在后期的研究活动中,需从多家医疗机构中纳入更多病例展开分析,扩大研究面与研究范围,进行多中心研究,增加观察指标,并且酌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以客观评估其护理效果,进一步证实基于SBAR 沟通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