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2023-03-13李歌朗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李歌朗

(阜阳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文化是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的源泉,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承载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愿景,在持续发展中与政治、经济摆在同等的高度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指出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与乡村文明程度,是农村建设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内容。在新历史背景下,我国农村正面临着怎样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亟需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传播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目标,才能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才能激发乡村活力,让乡村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1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传播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拥有多种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农村文化包含农村思想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两个层面,两者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村文化建设是伴随物质文明发展而不断演进与发展的“文化”。

文化传播指“精神内容”与“物质内容”的散布与传播,有关传播的界定主要涉及接受、信息、范围及速度等要素。文化传播是主体之间对特定客体的交流、沟通的行为与过程。农村文化传播是人们有关农村思想的交流、沟通的行为。通过农村文化传播,可以全面而充分的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整合并凝聚力量,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乡村文化拥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它是乡村居民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习俗观理念的总和,是乡村经济建设的灵魂与基础。传播农村文化能够深化人们对乡村的理解与热爱,可以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彰显乡村活力,营造文明新风,重塑农村面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传播的原则

农村文化传播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因为在不同历史条件与背景下,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是不同的,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农村文化传播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2.1 坚持正确的导向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农村文化传播中要加强对政治思想、理念、立场的探索。要将农村文化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全面发展与落实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文明建设,实现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等基本目标。即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要统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立场,从而让农村文化传播更契合时代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2.2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拥有的作用和价值,需要将个体诉求与社会建设、国家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个体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下,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换言之,就是在人民群众的理想追求下,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积极推进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为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目标提供精神与物质帮助。而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衔接社会主义思想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纽带,是引领人民通过感受、体悟、践行农村文化,推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2.3 提高农民的自觉性

在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乡村文化传播的承担者是农民,文化建设、传播的受益者也是农民。因此,农民是农村建设与传播的重要主体。通过提高农民参与文化传播的能动性,提高其文化素养、综合素质及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基层政府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应明确农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体,认识到人在农村文化、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价值,从而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激发农民的自觉性,不仅要深化农民对农村文化的认识,还需要强化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坚持正确的导向,使其通过文化传播,明确自身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与义务,更好地发挥乡村文化所拥有的凝聚作用。所以激发农民的自觉性,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2.4 彰显农村文化传播的价值

满足精神文明建设需求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侧面;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是其另一个侧面。农村文化传播拥有纷繁复杂的价值体系,可以作用于“精神共同富裕”,也可以助推“物质共同富裕”。乡村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收益,通过传播传统文化的形式,实现文旅融合,为农村文化传播提供不竭的动力。因此,在文化传播中,我们不仅要彰显其精神价值,使其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内容的同时,提高其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还要彰显其经济价值,使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工作的开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传播的问题

3.1 文化传播载体的不完善

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农村普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及传播平台匮乏的问题。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视域下,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难以发挥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的优势,无法建构泛在化、便捷化的资源平台,不能结合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做到文化建设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融合。导致文化资源更新缓慢。此外,由于宣传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农家书屋、资源平台很难被大部分农民所熟悉或知晓,进而导致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所成为农闲聚居的“聊天室”。因此,亟需优化文化传播平台,加强资源建设,提高文化传播质量。

3.2 农民参与农村文化传播的积极性不高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很多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文化消费能力依旧很低。他们不仅是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同时也是受益者。如果文化消费能力低,必将导致文化市场缺乏动力。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农民都难以表达自身的需求,不能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抒发自身对农村文化的看法,从而导致农村文化传播与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的错位。而当前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及政策体系,又难以帮助村民认识到文化消费的必要性,从而制约了其文化消费能力及意愿。譬如很多农村居民认为 “网上的资源都是免费的”“书上的知识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在家看电视就行了”等。

3.3 人才建设形势紧迫

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文化队伍,有利于改善文化传播现状,丰富农民精神,提高农民素养。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通过“求学”“打工”“参军”“高考”等方式离开家乡,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 、老龄化等问题。譬如在乡村的人主要以儿童、妇女、老人为主,这些人专业素质、文化程度、能力素养都难以满足农村文化传播的需求。而乡村落后的经济条件、恶劣的地理环境,又导致优秀人才不愿进入或留在乡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效性。而当前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教育培训不充足,人员技能、意识、能力提升缓慢的现象。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传播的路径

4.1 打造农村文化传播载体与机制

4.1.1 构建影视文化传播平台。即打造集聚乡村影视资源(乡村影视作品、曲艺作品、工艺影像)与文化资源(讲座、中华文化视频 、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的平台,扩大农村文化传播的维度。并且,这些信息化资源能够通过无线技术以及多终端、跨平台、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使其更充分、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到农村建设的进程。譬如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构建基于农村文化传播的短视频专栏,将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产业、经济、组织及制度建设成果呈现出来,让人们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同时,提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而整合多种信息资源,完善图书馆系统,则能让农村文化得到更持续、更广泛的传播。

4.1.2 是打造农家书屋。大力发展与建设乡村书屋,可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解决农民想看书却“无地可借阅”的问题。一方面,基层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乡村书屋的覆盖面,让图书资源更均匀地、公平地分布在农村建设的不同环节。基层政府部门可以寻求文化企业或团体的帮助,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来推动书屋的健康发展,使其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农村书屋,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到农村文化传播中。譬如张贴海报、举办讲座,让受益于农村书屋的农民,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故事,激励其他农民的学习、阅读、汲取文化知识的兴趣。最后是构建资源整合、更新、优化机制。农村文化传播并非对特定文化的反复传播,需要管理者结合乡村振兴建设的情况、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及农民的需求,及时审视、调整、更新农村文化资源,使其更契合时代发展的诉求。譬如将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等思想,纳入到农村文化传播过程中;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帮助农民充分吸收或理解农村文化,积极、自觉、自主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4.2 提高农民文化传播的主动性

4.2.1 增强农民的文化意识。乡村文化是农民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受乡村社会结构、环境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动态化、多样性的特征。即在不同历史时期下,乡村文化的发展形态、演进方向、表现特点都会有所不同。但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现代文化与乡土文化相互融合,农村居民逐渐淡化乡土文化的记忆,丧失“乡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无法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农村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因此,应通过制定各项举措,增强农民传播农村文化的意识。譬如通过 “广播宣传”“交流会”“村民大会”,激发农民对乡土文化的情感,使其了解到农村文化传播对农村经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价值,进而提高自身的自主性。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主动传播农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4.2.2 拓宽反馈维度。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居民应提高自身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自主性,将乡村经济、文化、组织及生态建设当做“份内事”来做,全心全意而非随大流、听指挥。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即提高在乡村文化监督中的自主性。譬如通过设置激励机制、奖惩机制的方式,鼓励农民通过“微博”“公众号”“短信”“电话”等渠道,反映农村文化传播中的问题,或表明自己的看法。

4.3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

4.3.1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是农村文化传播的基础,关乎文化服务的质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标准,聘请文化专家、民间艺人及文化代理,吸引其在农村建设中持续开发各种文化项目。可以通过构建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选聘兼职人员,丰富队伍结构。即打破地域、资格、地位的限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

4.3.2 加强教育与培训。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技术培训、管理知识交流等形式,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提升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轮换交流机制”,轮换各岗位劳动力,使其充分交流经验和知识,拓宽人才的工作视野与思维能力,增强人才的环境适应力。譬如从事文化资源建设的人员,应参与到文化传播工作中,可以从文化表现形式、农民需求等层面,明确资源整合、处理 、优化的重点。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艺术团或文化馆教师,指导业余艺术家开展各项传播活动,培育出一批契合乡村文化振兴需求的人才队伍。

4.3.3 培育传承人。文化传承人是农村文化传播的关键要素,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为此我们一方面应做好制度保障。如通过扶持政策,保证其基本生活,确保其经济收益,解决人才参与文化传播工作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结合乡村振兴的建设实际,使传承人参与到文化建设、组织建设、乡村治理、人才选拔等过程中。亦或者通过优化人才机制,使其成为特定领域、部门的“顾问”,提高乡村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传承人培育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应制定科学的 “监督机制”与 “评价机制”,确保传承人的扶持、培育及发展过程,契合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提升队伍建设的实效性。

文化是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内容。农村文化传播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应有之义,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举措。但促进文化传播就需要明确文化资源、文化主体、文化队伍的发展目标,从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