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馋人说馋

2023-03-13陶琦

杂文选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仔鱼做菜富豪

陶琦

美食纪录片近年大受欢迎,无数人将之引申为一场解放“饮食思想”的运动,原来被视为“不务正业”的吃喝行为,让许多人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快感,爱上了许多之前不会爱上的食物。“馋”也成了高频词,不仅各方时尚人士都争当“吃货”,还有美食大咖自诩为“馋宗大师”。

从字面上看,“馋”的意思是“贪吃”,但如此简单的两个字又很难刻画出馋的特性,也无法涵盖人因馋起念后内心汹涌澎湃、无法平息的冲动。对馋人来说,面对美食却不可得,是一个备受煎熬的过程。日本作家养老孟司的《傻瓜的围墙》,把食欲列为一种本能,是基因方面不可抑制的,只有获得满足,才会暂时消失。

我幼年时,每天早上有一毛钱早餐费,家人担心早上被我吵醒,常在晚上就提前把第二天的早餐费给我。我拿到钱后,内心的馋虫常无法遏止,会提前买了盐水花生或其他零食,满足被压抑的原始欲望。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第二天必须饿着肚子去上学。虽然挨饿的滋味很不好受,但即时满足对所嗜食物的渴求,于我也有着如同荷尔蒙般强大的力量,也能令人智昏。多年后看到斯坦福大学针对“馋”所做的“棉花糖实验”:在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块棉花糖、曲奇饼或巧克力,也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后得到两块。我就知道自己没有通过“延迟满足”的测试。

馋没有阶层和文化之分,穷人馋,有钱人也馋。馋人中既有我这种“喉咙恨不能伸出手来”的市井小民,也有写“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的苏轼,“馋爱流匙菰米滑,渴便满杓粟浆酸”的陆游。馋与充饥果腹也不同,馋是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不惜气力追求食物味道的一种自我款待。馋人通过满足口腹之欲所获得的多巴胺,绝不亚于富豪一掷千金拍下一幅鲁本斯或塞尚的画作。

我有一个朋友早年经商失败,箪瓢屡空,室如悬磬,饞的毛病却一点儿不改。他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常到菜市廉价买回刚孵化的小鱼做菜,鱼只有火柴棍大小,很多人都不屑吃,多是买来喂鱼喂鸟,即使要吃,也是采用最简单的方法下到油锅里炸干,然后烹饪。他却不取其法,认为油炸会令仔鱼吸附太多的油,变得油腻影响口感,每次都是花上几个小时用小火慢慢把仔鱼焙干,再佐以酸笋、辣椒烹成一碟酸辣可口的菜肴。这与《射雕英雄传》里的洪七公,身为乞丐也要追求最精美的食物享受,不仅爱吃还懂得怎样吃,如出一辙。

《清稗类钞》也记述了一个馋人:广东南海有个叫李樗的举人,家境不错,却嗜食鸭屁股,家里凡是用鸭子做菜,他都是提前割下鸭屁股自行处置,其他部位绝不沾筷。平时有亲朋设宴,整只鸭子少了鸭屁股,他会认为是主人待客不诚,执礼不恭,怫然不悦而去。佛山有一个富豪,交游广阔,常在家里设宴请客,每次都要用数十只鸭子,厨子烹饪前会把鸭屁股割下丢掉。李樗听说后,惊叹竟然有人不识此宝物,如此本末倒置,昧弃精华而矜糟粕。为了享用富豪家中丢弃的鸭屁股,李樗干脆把家搬到了佛山,与富豪结邻而居。这种为了所嗜食物择邻的行为,也把馋的情怀意义诠释得淋漓尽致。

馋在过去常被视为非理性的冲动。否定并控制一些与生俱来的意志,也会使人生充满消极和阴郁的色彩。生活艺术与人生本来就应是完美融为一体的。馋并非只是为了满足私欲,也是一种心情,一种恣肆的生命形态,很多时候,人需要通过这些把握细节的卓越能力来打开闭抑的生活,赋予生活更多的自由。

【原载《联谊报》】

猜你喜欢

仔鱼做菜富豪
第一次做菜
饥饿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发育、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巧用做菜推销自己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做菜
新晋富豪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
斑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饥饿对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早期发育的主要影响
Alice台风对东海鲐鱼鱼卵仔鱼的输运和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