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信念·信心: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实践路径分析

2023-03-13赵一峰

教育界·A 2023年3期
关键词:精神生活教师

【摘要】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教师精神生活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小学可以抓住坚定教育信仰、树立职业信念、增强育人信心三个必要环节,探寻引领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教师;精神生活;教育信仰;职业信念;育人信心

作者简介:赵一峰(1978—),男,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教师的精神生活是指教师群体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在教书育人的职业实践活动中,选择和创造精神资源,以满足精神需求并不断推进自身发展、超越的状态、过程与结果[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发展,这有利于教师把握铸魂育人的时代方向,担当起塑造者、传播者、引路人的重大使命,提升教师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教师精神生活的发展需要教师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同时也需要学校通过系列措施提供外部支持。陆慕实验小学在促进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住教育信仰、职业信念、育人信心三个关键点,充分认识到教育信仰的内核引领、职业信念的价值导向、育人信心的现实驱动作用,厘清了三者在教师精神生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通过三者间的层层转化,促进教师精神生活发展。

一、坚定教育信仰,指引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前进方向

教育信仰是教师精神生活的核心与灵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强大支柱。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称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信仰统领教师职业生活的精神世界,教育信仰一旦确立,能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表征为如磐的教育信念和强烈的育人信心,它可以指引教师冲破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压力,持续迸发教育热情,照亮教师的教育生活。

(一)思想引领,筑牢教师思想基石

科学的教育信仰,决定着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层次水平和发展方向。学校要注重思想引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将教师队伍培育成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为教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陆慕实验小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团队共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系列讲座宣讲,举办沙龙活动,浸润式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组织教师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活动的学习,通过分数排名、礼品兑换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夯实教师理论知识基础。学校建立常态的理论学习机制,创新活动形式,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教师,构筑教师精神生活的核心,使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二)党建领航,提升教师思想境界

学校应该把党建工作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的重要途径,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起广大教师的共鸣,使他们能够形成价值共识,凝聚精神力量。陆慕实验小学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助推教育教学的发展优势,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意识形态建设。在“校风铸人、教风立人、学风化人、班风塑人、家风润人”的“五风”浸润工程中,学校以“善教循真”的教风培育学生,凝聚教师的教育初心,引领教师的精神生活发展。学校持续深化党建内涵,优化党建品牌,把书记项目建设聚焦于教师队伍的发展,全面实施教师“生长”工程,从构造教师精神生活领域、塑造教师个体和打造教师团队几个方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以“筑梦行动、铸魂行动、赋能行动、聚力行动”四大行动为抓手,营造朝气蓬勃的生命场,促进教师不断向上“生长”,从而打造和谐奋进的教师团队。

(三)文化指引,追寻校本精神标识

为坚定教育信仰,使它真正指引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前进方向,学校应密切联系本校文化核心和教师真实教学状态,在教师的精神生活中融入学校教育文化,让教育信仰与教师现实的教育生活紧密交融,根植于适宜的土壤。陆慕实验小学以“追慕本真 向上生长”为办学理念,崇尚“慕真”教育,把“慕真文化”作为教师学校教育生活的精神指引,着力塑造博学慎思有深度、崇教厚德有高度、仁爱谦和有温度的“慕真”教师。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慕真文化”的宣传,让学校的教育思想和价值理念为全体教职员工所熟悉、所理解、所践行,增强教师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展校史教育,帮助教师熟悉和温习学校厚重的百年校史,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在思想引领中实现“慕真文化”浸润,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教育信仰触及教师灵魂,切实地指引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方向。

二、树立职业信念,明确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价值导向

教师职业信念是“教师自身对教育思考后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判断和坚信不疑的认识”[2]。教师的职业信念是基于教育信仰的指引而产生的,它指向教师职业生活中的观念选择和行动意志,是教育信仰在教育生活中的现实具象化。教师职业信念培育工作至关重要,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支撑与方向,能促进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索,构建自身精神家园,是发展文化素养的内在动力。

(一)师德建设,强化价值指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以下简称《规范》)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及终身学习。这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和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对培育教师职业信念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对《规范》的再学习,强化正确的价值引领。陆慕实验小学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对《规范》进行诠释,并加强师德警示教育,提高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知能力,从而强化其职业信念。具体而言,学校全面发挥“慕真讲堂”第一课堂的宣讲传播功能,引导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并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青蓝工程”第二课堂,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使这些教师尽快熟悉教育道德规范,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对话体验,认知精神价值

在多元复杂的价值冲突中,教师要坚定教育信仰和职业信念。学校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对话体验,促使教师认清自己的内心。教师可以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实现精神价值的对话,或是与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对话,促使自身向优秀教师靠拢,学习他们对教育深沉的爱和坚定的信念。教师在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实现与自我的对话,自觉地进行教育价值的辨别与分析,坚定的职业信念在此过程中也逐渐清晰。陆慕实验小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体验不断坚定教师的职业信念。学校组建教师营团,在青年教师中举办“慕真启航营”,组织沙龙阅读活动,让教师共读教育名著后进行阅读分享,使教师在分享学习中感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体会他人的学习所得,实现教师与教育家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体验。学校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评选师德标兵和最美教师,通过事迹报告、宣传报道等方式,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充分发挥典型事例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教师在宣传活动中体悟优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同时,学校鼓励教师撰写教育笔记,让教师静下心来寻找自身价值观念的清晰定位,实现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从而使其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

(三)制度支持,护航价值追求

教师职业信念的确立与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职业信念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职业信念的坚定需要常态化的教育和有效的制度支持。学校要在职业信念常态化培育的过程中积累成熟的经验,形成相应的制度,促使教师坚定科学正确的职业信念。为了使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得以实现,教师的各项学习工作都要形成制度规范。陆慕实验小学积极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支持,建设教师台账制度及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通过谈话将教师偏离的思想动向引领回正确的航道上,并加强教育引导;建设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机制,以学校党支部书记为主要责任人,明确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途径等。学校通过相关的制度支持,能够为教师的价值追求保驾护航。

三、增强育人信心,提供教师精神生活发展的动力源泉

信心是人们对于某一行为必将取得成功、某一目标必将成为现实的信任程度,是一种基于相信、信任、信赖而产生的积极心理效能和文化力量。与信仰和信念相比,育人信心与教师教育生活的感性世界密切相关,能够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学校必须增强教师的育人信心,把教育信仰和职业信念进一步内化为教师的育人意志,外化为自觉的育人行动。

(一)关注教师心理生活,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

心理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它是教育信仰和职业信念的支撑。在教育生活中,部分教师因工作环境、人际氛围、工作压力等会产生倦怠,进而对工作产生逃避、畏难的情绪,表现出各种负面的心理症状,导致教师缺少工作的动力和兴趣。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心理生活,通过多种举措调整教师的心理状态,促使教师以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陆慕实验小学重视教师的心理状态,建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通过心理测评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并对测评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對教师心理上出现的压力过大以及职业倦怠等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调适,如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并进行专业指导,让教师学会自我疏导;举办教师心理沙龙活动,通过分享和游戏让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纾解压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教师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这样才能使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更好地投入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丰富教师文化活动,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

职业幸福感能促使教师把教育工作作为自觉的人生价值追求,投入满腔热情关心关爱学生。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激发教师的育人热情。陆慕实验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举办班主任文化节,让班主任从学生的感恩、学校的重视中感受作为班主任的幸福;举办康乐运动会,让教师在趣味比赛中活动筋骨,愉悦身心;组织团队拓展活动,让教师在团队活动中凝聚力量。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能够营造和谐幸福的工作氛围,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三)加强教师素养培训,打造教书育人的专业底气

扎实学识和过硬本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底气,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教师要不断巩固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夯实教学技能,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校应该给教师创造机会和平台,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通过专业培训、交流研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开拓教师视野。陆慕实验小学对教师进行分层分类定位,在明确教师自我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培训,聚焦课堂教学,优化“校级研训、项目组研讨、个人自主研修”三级校本研修活动模式,遵循“学习—实践—提升”的思路,实施“德研、教研、科研、电教”四位一体的教师研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有效增强教师的育人自信。

(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争先进位的昂扬斗志

学校要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激励鞭策作用,激发教师的育人热情。对此,学校应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改进考核方法,从政治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鞭策激励等多方面出发,激发教师争先进位的昂扬斗志。陆慕实验小学突出正面激励,激发教师的育人热情。具体来说,学校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帮助教师优化个人发展路径,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建设星级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将星级评价与绩效考核挂钩,引导教师争“星”创优,激活教师发展的内生力。

结语

促进教师精神生活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以坚定科学的教育信仰、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增强教师的育人信心为实践路径,统筹思考,逐层推进,构建教师的精神家园,逐步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孙清华.引领新时代教师的精神生活发展:习近平关于教师精神生活重要论述的阐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20-26.

[2]刘俊其.职业信念: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的“灵魂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46-48.

猜你喜欢

精神生活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现代室内设计的几点思考
诗歌的无用之用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微信引发现代人精神生活困境透视
农村留守老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