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症”的叙事意义

2023-03-13张宏艺

安徽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岛绝症血缘

张宏艺

20世纪80年代,曾有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风靡东亚。这部电视剧1975年由东京广播公司在日首播,于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大陆。《血疑》的剧情颇耐人寻味。十七年前,已婚的相良英治教授与大岛理惠产生婚外情,他因顾念名誉和地位,抛弃了理惠。此时理惠已有身孕,女婴一出生便被交由理惠兄嫂抚养。这名女婴便是如今已十七岁的高二女生大岛幸子。一次,幸子为寻找供职于东都大学的父亲,误入医学院的放射治疗室。此时锅炉房发生意外爆炸,引发治疗室内的放射性元素钴60泄漏,对她造成了严重的辐射。不久,幸子被确诊为血癌。治疗期间,她认识了前来献血的同为RH阴性AB型血的医学院学生的相良教授之子相良光夫。多次交往后,幸子、光夫二人擦出爱情的火花。然而,实际上二人是不能相爱的兄妹。周围的人们在隐瞒幸子的疾病真相和保守她身世秘密的过程中,上演了一出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最终,在海上,病重的幸子倒在光夫的怀里,再也没有醒来。

所谓的绝症,根据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的看法,就是那些能够最终导致人的生命終结的疾病,或者说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法治疗的疾病,如早期欧洲的黑死病,就是一种无法治疗且导致大规模死亡的绝症。在电视连续剧《血疑》中,由放射性物质泄漏而造成的血癌,就是这样一种绝症。这种绝症,无论是对这部剧作的情节营构还是道德伦理伸张,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疾病,尤其是绝症,有着特殊的审美效果。疾病令人心生恐惧,绝症更是人们的梦魇,它或触发内心,或改变人的前途和命运,作家通过主人公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叙述,能够展现人类的求生意志和面对命运的抗争精神。因此,绝症叙事是一种拯救灵魂的工具。同时,疾病介入叙事,往往使得故事情节因疾病的特殊性而更加曲折,而绝症叙事更因为其对生命无可挽回的叙事,而极大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效果。

电视剧《血疑》是紧紧围绕着“血”来设置情节的。编剧通过叙述遮蔽、预先埋伏,以及善意隐瞒等手法,推动了情节发展,造就情节张力。

《血疑》中对幸子所患的绝症的叙述,采用的是敞开的视角。视角的敞开是指故事的讲述者单向模拟中的观众敞开的部分故事内容(罗钢《叙事学导论》)。《血疑》一开头,便明确交代幸子遭辐射并被确诊为血癌。原因是幸子到东都大学医学院,遭遇锅炉爆炸,慌乱中误入放射治疗室,与跌出铅筒的钴60接触,遭到放射性污染。善良的观众们一直揪着心,他们一方面预感到可能发生的状况,另一方面又不愿看到幸子遭遇厄运。但是,在发病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幸子都被蒙在鼓里。该片把故事的谜底有意识地透露给观众,却只瞒着与谜底最关切的人物。片中人物先后知晓幸子疾病的真相,并达成不透露实情的共识。观众预知最终幸子会知晓病情真相,却不知幸子将以何种方式获悉真相。观众虽了解真相,却无法把真相告诉剧中人物,只能为幸子干着急,担心这位十七岁的花季少女一旦禁不住事实真相的打击该怎么办。因为血癌足以致美丽善良的幸子死亡,所以,剧作一开头氛围便异常紧张。对主人公绝症部分的敞开,是必要的。率先在开头就铺垫好的绝症叙事,对全部情节而言是个由头,它的作用是生发出此后跌宕起伏的情节,产生牵动人心的矛盾冲突,使得观众在接受过程中领略到一种“混杂着痛感的快感”。艺术的残酷也就是艺术的动人之处便在于它的“事与愿违”。最终确诊的结果与观众的期待视野吻合,也为男主人公相良光夫的出场做好了铺垫。

电视剧《血疑》真正的纠葛其实并不在血癌上,而在于女主人公幸子的身世(即“血缘”)上。不过,影片采用了遮蔽式的叙述。

片中被遮蔽的部分是幸子的血缘。所谓“血疑”,即对血的疑惑,所疑惑的对象是血、血缘,而不是疾病。血癌在情节营构方面的作用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幸子的疾病是开端,围绕血癌引出输血;因频繁的输血,生发对RH阴性AB型这一特殊血型的疑问;由此,牵出上一辈人的情感纠葛,并且引发幸子对自己身世的不断追问。这是对血的第一个疑问,幸子的孤儿身份,她是被领养的,那么她的亲生父亲究竟是何人?伴随剧情推进,迷雾渐渐被拨开,观众了解到幸子的亲生父母不是大岛夫妇,她的生母是大岛茂的妹妹大岛理惠,一个被幸子喊了十七年“姑姑”的人。幸子的父辈们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她的身世真相,对其身世问题讳莫如深。直到幸子由血型引发对自我身世的质问。悬念到了它不得不揭开的时候必然得昭告天下(罗钢《叙事学导论》)。大岛茂夫妇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才将真相对幸子和盘托出,被遮蔽的部分得以敞开。被遮蔽的部分就是剧中的悬念。遮蔽视角的使用,或者说是悬念的设置是为了使故事情节更加错综复杂,由此带来诸多矛盾的集中爆发,在情节方面形成“死结”。并用这样的“死结”考验幸子、光夫的恋情该何去何从。遮蔽视角的采用使得幸子身世部分的展开有了侦探小说的意味。自然不是一下子把遮盖在真相之上的布帘打开,而是缓缓拉开,慢慢道来,进而牵动着观众敏感的神经,为他们带来长久、持续的情感体验。由于总能泄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因此也不能将它归到纯粹的侦探小说中去。采用部分遮蔽视角,为观众在观剧时获得如同阅读推理小说般的快感提供了可能。于是,观众和情节间便有了一种长效的互动关系。

当血缘之谜被揭开后,新的困境随即产生,即幸子、光夫二人的兄妹之爱。此时,敞开视角下交代过的绝症便要出场来化解矛盾。

在血缘明确后,光夫、幸子二人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便暴露了。随即绝症又推动着情节进入另一层面,即幸子与光夫爱情合法性的问题。幸子与光夫两人的爱情是无辜的;但是爱又会造成对伦理戒律的冲撞。因此,爱也不行,不爱也不行。此时的爱是一个暧昧的概念,难以说清,不容易把兄妹之爱和恋人之爱从彼此中剥离出来。由于他们二人间双重身份的始终存在,从观众的角度看来,两种爱是在互相裹挟中相生相伴的;从故事叙述者角度来说,也不能够把这种特殊的爱交代清楚。这也足以显见伦理范畴下“爱”这一概念的复杂性。做兄妹还是做恋人,两人只能选择其一,但两人又不能进行选择。要么是全选,要么是全不选,由此陷入到叙述的僵局里。实际上两人对于兄妹和恋人这二重关系,是全选,又是全不选。当爱情遭遇近亲血缘,终将失败。然而,两人又是在不知晓真相的情况下相爱,况且爱得很深。幸子和光夫两人一方面因相爱而不能分开,另一方面又因伦理而不能相爱,此时问题便走向死结。但问题终须被解决。最后的解决有多重可能性:可能是两人劳燕分飞,回归兄妹关系;可能是两人结婚,变成乱伦夫妻。但是,这两种剧情都很难安妥人情和伦理,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这个时候,绝症便显示了它解决难题的作用。首先,绝症解决了两人感情上的死结,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照顾的地方都得到了照顾。兄妹相爱但不能结婚,那么其中一方的死亡必然造成婚姻不成。由血癌导致的死亡解决了问题。同样的案例也出现在曹禺的话剧《雷雨》中,四凤触电身亡和周萍饮弹自尽,就很好解决了这样的血缘难题。其次,绝症的出场守住了人类伦理的底线,维护了伦理的庄严。幸子因病身亡也使得兄妹二人的爱情超越了伦理的束缚。不能让一对相爱的兄妹变为一对合法夫妻,亦是影视作品理应肩负的道义责任;“绝症”与“身世”的顺利会师起到解开死结以及维护伦理底线的作用。最终幸子在绝症中平静逝去的结局,则维护了血缘戒律的庄严。结局的设置使得在伦理问题上的交代不再暧昧不清。因为无论是怎样的无辜,无论是如何的相爱,都不能违背血缘戒律,因为它是人类文明伦理的底线。伦理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正当的、合乎人性的关系。男女相爱是符合人性的,血缘规则更是伦理戒律下必须遵守的。动物是群婚的,它们存在近亲繁殖。相较而言,人类的文明之处就在于,我们的爱情包括性爱都是避开近亲的。人类很早就知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提取出来就成为一种伦理戒条,这也便是人性的高贵之处。不仅相爱的男女之间,一切的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伦理关系,既有家庭伦理,也有社会伦理。《血疑》通过幸子的绝症和血缘,将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人物都牵扯进来,让他们面对绝症和血缘,接受伦理考验。并又将他们都预设为善良的人,并给他们设置了种种的不得已的情境,为他们需要负的责任开脱辩护。《血疑》在伦理冲突中所营构的是东方的伦理之美。同时,在最后的结局中,通过绝症既无情又有情地伸张了人类的伦理底线。《血疑》的结局无疑是符合伦理、契合人性的安排。

《血疑》通过这种伦理问题上两难局面的设置,以及最后虽不是大团圆式的却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的情节,保全了各方:幸子与光夫二人依旧可以相爱,兄妹关系也得以保持,幸子与光夫的父亲即她的生父亦能保持父女关系,特别是幸子的生身父母、养父母都获得了忏悔的机会和展示自己对幸子爱的机会。至此,剧作达到了既张扬了兄妹间的真情厚意,又歌颂了爱情的纯洁美好,还褒扬了长辈对子辈的慈爱。同时,剧作还通过幸子仪式般的死亡,张扬了上帝之爱。绝症仿佛受到上帝的指派而出场,作为使者解开了情节上的死结,解决了伦理问题上的两难局面,成全了一切的愛。由带有天命意味的绝症,将剧中的所有人从伦理困境中解放出来,由此也生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上帝般的悲悯之爱。上帝可怜这些现世中被束缚在伦理规则下动弹不得的人。

整个故事,由绝症引发,经过对血的追问,对血缘的疑惑,将爱情故事与血缘故事胶合在一起,最后由绝症出场把问题解决。“绝症”在叙事中不但起到了诱发情节的作用,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和最后解决矛盾的作用,并使得整个剧作叙述完整,有开端,有高潮,有结局。如此,无论是从情节叙事,还是从伦理道德上来说,绝症叙事推动下的《血疑》都堪称完美。

但是,电视剧《血疑》的伦理追问,并不仅仅存在于单纯的由误会造成的兄妹相爱上,更主要的还是集中在兄妹相爱的历史的“追查”上。幸子的血癌是故事的核心线索,通过绝症追溯血缘,并由这条线索牵扯出一系列相关的人物:包括幸子的生父相良教授、生母大岛理惠、养父母大岛夫妇这几位父辈,以及幸子的恋人同时也是她的哥哥相良光夫。这些人物的道德瑕疵才是造成不伦的兄妹相爱的罪魁祸首。

但是,幸子的生父相良教授当年“抛弃”幸子并不为真。当年,大岛理惠与已婚的相良教授产生爱情并怀上幸子。相良教授因舍不得已取得的社会地位且迫于家庭的压力,结束了这段感情。由大岛茂所言的“十七年前,我妹妹理惠刚刚生下了幸子,我就把幸子夺了过来,我当时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也为了我妹妹的幸福”可知,当年相良教授并不知道有幸子这个女儿的存在。幸子患病后,相良教授甚至阻碍大岛茂进行血液病方面的研究,“我是原子核医学系的教授,你是我的副手,我要自己系的科研出成果,不想要不出力的人”,其动机仅仅是不愿意分散本科室的科研力量。他差点儿成为害死自己亲生女儿的凶手。“失去理性引导,人是可怕的,你看相良,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在缩短自己亲生女儿的生命。” 相良教授对这一切是不知情的、是无辜的。但不能因为他的不知情和他的无辜就认定他对幸子没有抚养义务,他对幸子和光夫乱伦的情感就不需负责。十七年来,他对幸子没有尽到父亲应尽的责任,这是做父亲的对女儿伦理责任方面的缺失。

同时,幸子的生母大岛理惠当年“抛弃”幸子有很多的不得已。理惠当年隐瞒相良教授生下了幸子,并将幸子交由兄嫂抚养。很明显,从伦理角度上看,首先大岛理惠自身未承担作为母亲的责任。其次,她从一开始就不该隐瞒真相,正是由于她的隐瞒才造成了幸子与光夫之间的悲剧,因此她负有责任。一方面是“夫妇”间伦理责任的缺失,她未对幸子的生父相良教授负责,直接导致他未能尽到伦理上父亲的责任,使得幸子缺乏来自亲生父亲的爱,在成长过程中留有遗憾。甚至使相良教授产生阻碍幸子获救的举动,差点使幸子陷入险境;另一方面是父辈对子辈伦理责任的缺失,并造成幸子、光夫二人乱伦的爱情,上一辈结下的恩怨影响到了下一辈,对身世问题的纠结把病重的幸子推入绝境,“我只是想知道我是怎么出生的,不明不白来到这个世界多么可悲。”假设幸子一早便知道自己与光夫的兄妹关系,她一定不会与光夫恋爱,并把自己拖入乱伦关系的危险中。父辈们包括大岛夫妇,出于掩盖不光彩的过往和保护已经受到伤害的妹妹的考虑——“我当时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也为了我妹妹的幸福”,选择隐瞒幸子的身世真相。这样的举动,实际上都是推卸伦理责任的托词。

还有幸子的养父母大岛夫妇完全出于爱才收养了幸子。相较于幸子的生父母,她的养父母大岛夫妇是一组正面的角色。养父大岛茂自收养幸子伊始就暗下决心,“孩子生下来体重只有两千克,简直比小猫还要小。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多么不幸啊,所以我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幸子”,大岛茂尽全力给孩子父爱。当他把身世暴露后企图自杀的幸子救回时,再也按捺不住压抑在内心长达十七年之久的感情:“幸子,你不是我一直养大的吗?我不是养育了你十七年吗?要是今天你说我不是你的爸爸,谈何容易啊?我待你比亲生女儿还要亲,为了治疗你的疾病,我耗尽了心血。明知道光夫是你的同父异母哥哥,我还是让你们继续交往。这一切都是为了延长你的生命,多争取一天也好,你说我这个爸爸当之无愧吧?我怕你受到痛苦,不敢告诉你真相。”为了守护养女,大岛茂如履薄冰,尽心尽责。无论是谁都会为处在养父角色上的大岛茂感动。同样,养母敏江也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与幸子融洽相处,并用自己瘦弱的臂膀守护女儿。当得知女儿得病后她很快从打击中走了出来,坚定了信心,“谁能够帮助幸子呢?当然是我们,做母亲的我和做父亲的你。这孩子还只有十七岁,今后才是她生命之花灿烂盛开的时期,这一切要争取”。她以精心安排幸子治疗期间的生活起居,徒步去神庙祈福等实际行动呵护着女儿。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终归是美好的,虽然每个人都有错误,且造成了幸子的不幸,但是每个人也都无辜,并且能在和谐美好的氛围中把犯下的错误弥补起来。

责任编辑 夏 群

猜你喜欢

大岛绝症血缘
爱与血缘的较量
泳池里的神话,美少女绝症792天后王者归来
牛犊错牵难以要回 血缘鉴定确定归属
我们最好的时光
正面撞上大岛渚
超出血缘亲情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