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里诺林与巴斯尔裙撑发展比较研究

2023-03-13莫思华

西部皮革 2023年5期
关键词:巴斯样式克里

莫思华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260)

1 裙撑的历史发展

从西洋近世纪服装发展史来看,裙撑横跨三个世纪,是近世纪女装发展的代表,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不可磨灭的印迹。

从14 世纪到17 世纪,西欧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文化,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伴随着人们崇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自然风格曲线,西欧的女服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对性别的极端分化是近世纪女装的共同特征,而裙撑的出现更是对身体曲线的强调。16 世纪后半叶法勒盖尔(Farthingale)的发明,暗示着裙撑的时代已经来临,接着,帕尼埃(Pannier)的出现,在蓬帕杜夫人和玛丽皇后的带动下。帕尼埃走向了鼎盛,但是也因帕尼埃越来越大变成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形状让有些盛装的贵夫人出门只好横走,否则无法通过,最后被历史抛弃。在新古典主义时期,裙撑短暂的消失后,在19 世纪40 年代末裙撑又开始流行起来,克里诺林裙撑(Crinolines)的诞生体现了对宫廷审美的复兴,在欧仁妮皇后的引领下到流行到极致。但是在1870 年的普法战争,在改变了欧洲军事的政治格局的同时也导致服装业出现了“资源紧缺”,这种华而不实的克里诺林裙子也被巴斯尔样式(Bustle)所取代,而巴斯尔在短暂的流行20 年后也走向了衰落,裙撑最终被历史的发展所淹没。

从法勒盖尔发展到帕尼埃,再到克里诺林,最后到巴斯尔,裙撑的发展演变无不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笔者着重对克林诺林裙撑与巴斯尔裙撑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发展的差异。

2 克里诺林样式与巴斯尔样式的兴起背景

2.1 克里诺林样式

1852 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称帝,创建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称帝标志着浪漫主义时期的政局被终结。在拿破仑三世带领下,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体制成熟也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生产力的大爆发,蓬勃发展的产业带来了无数的就业岗位和财富。此外,这个时期科学技术飞快发展,化学燃料的出现,缝纫机的发明等,大大的促进了服装业的发展。裙撑和布料都能大批量生产,推动服装降价,时尚也从贵族专属特权变成了全民的狂欢。

但是,在这个富足安稳的时代里,由于男性是社会的主导力量,女性仍然被视为从属于男性观赏和追求的“艺术品”和宠物。同时,女性的着装样式不仅是自身外在形象的展示,更是其家庭财富与权利模式化的集中表现。因此,中产阶级以上的女性服饰的装饰性越来越大于功能性。此时的欧洲,更是在欧仁妮皇后的带动下,将旧时的宫廷审美带回到时尚界,新洛可可时期到来[1]。渐渐地,大圆锥裙摆和紧身胸衣勒出的“超细腰”风靡欧洲,新的裙撑克里诺林就此诞生了。

2.2 巴斯尔样式

17 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发展迅速,服装也朝着新的发展,此阶段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的服装大体分为荷兰风时代和法国风时代。在17 世纪末法国风时期,女服的臀部越来越大,这时,一种叫“克里·德·巴黎”(cul de paris)的臀垫开始被使用,这种夸张后臀部的样式是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服装史上,也是后来的“巴斯尔样式”[2]。而这种样式在18 世纪末随着帕尼埃的消失再次出现了,这时裙子变得柔软,裙撑被一种叫做“托尔纽尔”(tournure,英语为Bustle)的臀垫所取代,后臀部再一次的变大起来。然而,臀垫在这两次短暂出现后,并没有起到大范围的流行,真正流行起来,并拥有巴斯尔这个名字是在19 世纪末。1870 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整体国力削弱,再加上了巴黎公社起义的冲击。拿破仑三世被俘,欧仁妮皇后逃亡英国,奢侈的宫廷生活已成为过去。同时,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技术,纺织行业得到迅猛发展。这个时候服装的机能性开始受到重视,而那些造成女性行动不便且“危险”的巨大裙撑已经不再符合人们的需求,巴斯尔再次复活,并流行于1870 年至1890 年间。

另外,在社会审美方面,当时正处于维多利亚黄金时代,但是黄金时代并没有使女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裙撑依然活跃在社会上。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女性依旧被视为属于男性的“附属”和“屈从”,完美的女子形象是服务于家庭,女性便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装扮自己,更加的强调性特征,以便得到丈夫的关注,这也使女装的外在形式美发展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女性开始获得了参与社会劳动的权利,而诺大的克里诺林裙撑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进步,巴斯尔裙撑更加适合当时的发展,最后,渐渐地取代了克里诺林样式。

3 克里诺林样式与巴斯尔样式的发展过程

3.1 克里诺林样式

克里诺林样式流行于19 世纪50-70 年代,它是在帝制统治下宫廷审美的复兴。在这20 年的流行时间里,克里诺林裙的发展经历了“简-繁-简”的过程,而在它流行的年代里,一共经历了两次轮廓上的改变,可细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

图1 克里诺林裙撑的演变

第一阶段:受浪漫主义时期的影响,克里诺林初期裙子的膨大化是由数层衬裙来实现的。而在新洛可可时期,把裙子的膨大化发挥到了极致,一开始也是用硬衬裙来实现,后因数层衬裙不能保持相应的造型,随后加入了细铁丝圈固定,但是沉重的裙摆也限制了女性的活动[3]。

第二阶段:1856 年,英国人发明出了新型克里诺林裙撑。这种裙撑的结构是由轮骨和系带组成的,轮骨是用鲸须,鸟羽的茎骨和细铁丝或者藤条做成,带子用于连接这些轮骨形成鸟笼的形状。这种轻盈且富有弹性的特殊材质,让女性可以舒舒服服地坐马车或者行走。后来为了更方便行走,裙撑造型从圆钟型变成了金字塔型,前面局部没有轮骨,比较平坦,后面向外扩张裙摆较大,四周呈圆弧形。但是,在克里诺林裙越来越追求裙摆膨大化的同时,出现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多,巨大的裙撑让不少女性在大风天气出行时被风吹入海中淹死;或者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卷入马车底盘被拖拽致死;又或者在屋中壁炉旁聊天时稍不注意裙子会被火点着而丧命;再或者在下雨天因为裙撑的金属材质,更容易被雷劈死。在当时,每周新闻报纸都会报道2~3 例因为裙撑使用不当而致命的事件,正是因为出现这么多的危险性,在1866 年左右,克里诺林裙撑开始走向衰落。

第三阶段:在华而不实的克里诺林裙撑已经不能满足当时时代的需要,于是在1868 年,女士们的外出服出现了波兰式罗布(polonaise)的复兴,其特征是裙子后侧提起或者抽褶,臀部呈现出三个膨起堆团。裙子内侧则由3~4 条细绳把表面裙摆向上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这样更加得便于妇女们活动。但是,在短暂流行两三年后便开始向巴斯尔样式过渡。

3.2 巴斯尔样式

巴斯尔样式流行于19 世纪70-90 年代,它是西欧服饰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衔接样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这20 年的流行时间里,巴斯尔裙的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轮廓和风格都略有不同,见图2。

图2 克里诺林裙撑的演变

第一阶段:1870 年至1876 年,这个阶段被称为克里诺莱特(Crinolette)。70 年代初,在克里诺林裙的基础上,出现克里诺莱特式长裙。克里诺莱特是克里诺林和巴斯尔的过渡形态。它是克里诺林裙的发展,是由波兰式罗布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正面看是宽松的瘦X 型,侧面看就像高高翘起的“鸡屁股”,群体下摆有着较长的拖裾,裙子内侧的裙撑用铁丝或鲸须做成撑架然后使衬裙突起,再在撑架上蒙马尾衬布。依靠这种方式,出现了多种造型的裙撑,而女服在1870 年代早期得到了较柔顺、较圆滑也较高耸的臀部曲线。

第二阶段:1877 年至1883 年,这个阶段被称为普林塞斯·多莱斯(Princess dress)。普林塞斯·多莱斯式是巴斯尔时期中间的自然体态期,所有样式的臀部架子都被抛弃,取之代之的是裙子的造型几乎变成紧身,裙身紧紧地包着髋部曲线,利用衬裙和裙子内部绑带,将布料紧紧拉着贴合在身上。裙裾上头至群体下摆慢慢变得蓬松,最外侧用罩裙堆积在后臀部,下摆呈鱼尾一样的托裾形式,整体形态看上去就像美人鱼,这种样式也为现代的鱼尾裙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这种长裙上下都很紧身,女性难以迈开腿,甚至无法正常上下楼梯。显然不适合现代化进程下的妇女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普林塞斯·多莱斯样式也随着关于废止巴斯尔式长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逐渐式微。

第三阶段:1883 至1890 年,这个阶段被称为新型克里诺莱特(Crinolette)。1883 年,裙子又逐渐变大,臀垫又重新复活,新型的克里诺莱特裙撑诞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巴斯尔仍是用鲸须或铁丝嵌入硬布,或用马尾衬从后腰到下摆做成后突状的新型克里诺莱特[2]。又过了一段时间,变成了简易的铁丝支架和坐垫型的臀垫,而裙摆也缩短至脚面,不再有长长的拖尾,这时期的巴斯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后臀高高翘起,几乎与腿成90 度直角。与70 年代巴斯尔长裙不同的是,此时巴斯尔长裙的设计开始注重女性日常活动与女性健康,最具代表性的当是郎特雷裙撑(Langtry Bustle)的出现。它在裙撑处添加金属轴承,使得女性在坐卧时可以将裙撑提起,站起时迅速恢复裙撑原本状态。郎特雷裙撑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说是时装史上一次伟大的发明。

4 克里诺林样式与巴斯尔样式的异同

克里诺林样式和巴斯尔样式的流行都仅仅是裙撑样式的昙花一现,分别流行了20 年后逐渐被替代。克里诺林样式的兴起是由于安稳的政治背景推动经济繁荣,从而促进了服装业的快速发展,加上欧仁妮皇后和茜茜公主的时尚引领下,克里诺林裙的流行达到顶峰,这时的裙子装饰性大于功能性,这时的裙撑造型有圆钟型和金字塔型。克里诺林裙是对洛可可宫廷审美的复兴,体积硕大,繁复厚重,色彩淡雅柔美。虽说裙子很美,但是危险性极多,最后被时代所抛弃。

而巴斯尔样式的兴起一方面由于克里诺林样式的不适宜日常妇女活动,另一方面经历了动荡的政治环境,加上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在高级设计师查尔斯·弗莱德里克·沃斯设计出第一条带有臀垫的裙子后,巴斯尔开始流行起来。在风格上,巴斯尔是对巴洛克时代审美精神的致敬,颜色多以高饱和度为主,裙撑的结构主要有骨架型,填充型和褶裥型[4]。巴斯尔裙相比克里诺林裙更加轻松便利,用料更加少,更加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见表1。

表1 克里诺林和巴斯尔裙撑的比较

无论是克里诺林还是巴斯尔,它们都处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年代,而纺织业的发达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织物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在一套衣服上会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面料进行组合搭配,裙子的装饰更加丰富。同时,它们都有极端女性化的线条轮廓,明显的身体曲线,勒紧的腰身和硕大的裙摆,整体的装饰性大于功能性。它们的出现,兴起都是男性审美下对于女性之美的刻板体现。

5 结语

回望过去,裙撑的出现,兴起与演变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通过比较研究克里诺林样式和巴斯尔样式,从中了解这两种裙撑发展的异同。巴斯尔的出现是对克里诺林的反思,无论是裙撑、裙体还是衣服结构都做了简化。但是,在科技的进步,思潮迭代的时代浪潮中,随着女性地位的兴起,裙撑这种以折磨女性肉体为代价的审美服饰最终也被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时尚是一个轮回,裙撑作为西洋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审美和形态占据了200 多年,是世界服装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流行不单单是男权社会下的意识形态,也是女性自发对审美的追求从而形成的社会风潮。虽然在随着巴斯尔样式的衰落后消失,但是裙撑仍然活跃在时尚圈,被设计师们作为灵感缪斯而不断重现,如:1989 年山本耀司设计的“New Bustle”,以巴斯尔裙撑为灵感,意在寻找一种新的巴斯尔样式表达方式,臀部的造型与材料进行不同的探索,达到一种能与穿着者和谐相处的形式而存在;又如:2023Dior 春夏女装发布秀,通过重构凯瑟琳·德·美第奇时代的宫廷服饰风格,把中世纪裙撑与现代服装融合,致敬十六世纪宫廷时尚。设计师们通过它们的奇思妙想把裙撑再次带回到我们的视线,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于女性美的认知,也推动着人类思想向前进步。在时尚这片充满回忆土地上,对于这种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裙撑,笔者认为应当把握好裙撑传统与当代的关系,裙撑在服装运用上不单单是再现,更是创造新的风格,产生新的审美功能,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巴斯样式克里
我可以咬一口吗?
LIGHTYEAR巴斯光年正传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你今天真好看
你今天真好看
七十岁的母亲和她的“百岁女儿”——大熊猫巴斯的传奇故事
要借你个肩膀吗?
施飞宁与熊猫巴斯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