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引航中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2023-03-13项德强
项德强
(上海港引航站,上海 20008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船舶航运事业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受到我国航海领域的高度关注。我国航运虽然应用信息化技术时间较短,但经过不断的更新完善,在使用效果、执行架构中已具备先进水准。航运事业的发展使我国船舶航行频率、航运密度实现扩大,但也导致了船舶海损现象的频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障船舶在航行中的安全性,就要使用信息化技术制定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实现水上交通管理。有效提高船舶监控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海上运输中心管理,提高遇险自救能力。
1 船舶领航信息自动化技术核心
船舶领航信息自动化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卫星数据网络、数字蜂窝移动网络等技术,确保数据传播能够实现精准,解决以往在传播中出现的信息不同步或信息孤岛问题。在GPS 技术的支持下,满足航运高密度的要求,使航运路线具备高精准性、高安全性。在船舶定位监控系统中,实现动态管理。此外,考虑船舶在航行中出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必须重点关注的细节,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完成动态监管。如分析定位调度,保障船舶常规管理得到优化,提高航行效率。对于航运领域,之所以大量应用信息化技术替代以往常规的工作流程,皆源于信息化技术具备自动化优势。与GPS定位系统融合,结构简单,毋须申请专用频点,减少资金投入[1]。
此外,对于人员而言,虽然信息化技术使工作环节操作简单,但精准性不受任何影响,反而有极高优势。解决以往船舶引航对于工作人员经验要求较高的局限,覆盖面广泛、容量较大[2]。
信息化技术涵盖多种技术以及设备,并非单纯的指某一种技术。因此,从硬件组成分析,以GPS 为例,其监控系统融合了卫星定位技术以及无线数据传播技术。在船舶引航中,对于即将行驶的水域进行安全判定。如对该区域进行扫描,通过返回的数据构建分析模型,了解其中是否包含潜在隐患。如系统判定该区域有可能出现相关问题,就会及时发出预警,避免后续危险来临。服务覆盖面极广,传输速率极高,为船舶领航工作提供便捷性。基于GPS 船舶定位监控系统的原理,其最终目标便是保障船载终端可以GPS 模块接收定位器信号,通过中央处理器计算后能够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机制经过调试优化,提前布置完毕。服务器结合数据库实现高速处理,在数据打包、上传、接收时,可以实现信息自动化指令的执行。包含紧急功能、行驶功能、管理功能等,完成优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监控中心及硬件设施较多,不仅包含相关的服务器,同时也包含了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等。主要完成航行数据的分析、储存、筛选,保障船舶领航调度符合要求[3]。基于英特尔专线输出关键的数据指标,以高传输速度保障预警机制发挥作用。船舶航行时受到自然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分析极为重要。数据要求最快传输回指挥中心,在遇紧急灾情或不可控自然气候时,可以制定紧急救援方案,降低船舶在航行中遇到风险的几率[4]。
2 船舶引航中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实践
2.1 应用AIS 识别分析系统
应用AIS 识别分析系统,主要包含两项要素:1.完善现有的调度平台;2.结合AIS 系统实现船舶领航精准化提升。
在船舶调度平台完善环节,要保障信息化技术应用发挥最大优势,使用工作软件提高工作速度,实现工作架构的更新调整。此外,实现信息化软件升级,还能够通过软件终端生成各项处理方案。在进行软件优化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保障船员获取港口的最新动态情况。包含最重要的气象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收集历年船舶事故高发地点,并制定预警机制。在船舶行驶至该地点时,便会生成建议方案,规避风险,提高船舶港口领航的安全性[5]。
AIS 广播信息分类两种,即VDM 和VDO。其中,VDM 是本船收到的其它船舶的信息,而VDO 是船舶自身的广播信息。VDM 消息和VDO 消息的格式完全相同。VDM 消息可以分解为多条发送。因为VDM 消息的语句长度是有限制的,最大不超过82 个字节。如果压缩的通讯消息长度太长,那么,VDM 消息必须分解为多条子消息来发送。
分解为多条发送的方法是,将通讯消息拆开到多条语句中。并且将每条消息中的“消息分解总条数”都设置为拆分成的总条数(不超过9 个)。然后依照顺序为每条子消息编号,这个编号记录到“语句序号”中。并且用“连续消息鉴别码”来指定该条拆分消息的鉴别号。这个鉴别号依照顺序从0 到9 循环。
应用AIS 系统,实现基站设施以及船载设备组成的要求。AIS 系统又被称之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融合了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显示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等。此外,该技术还包含了全球定位功能,能够在领航的过程中对该船只位置、行驶方向、速度等实现精准判断,了解港口的水域情况。这些信息通过自动收集系统收集完毕后,实现传播、分享。AIS 识别分析系统最关键的技术包含了通信、定位以及融合,使船员能够了解船舶附近的动态问题,分析潜在隐患。从定位技术分析,应用全球定位技术能够提高船舶领航系统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船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判断,使航行系统实现信息通讯以及数据的高速传播(如图1所示)。
图1 船舶引航——AIS 系统
2.2 对港口引航工作完成数据化管理
实现港口引航工作数据化,能够对以往在引航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比对历史、工作方案,总结引航工作中的关键因素,以弥补传统引航时出现的局限问题。例如,在引航过程中,船员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备份、筛选,以便数据能够在服务器中生成对比方案,随时查阅。此外,在建立模型时,还可以利用这些已储存数据建立可视化模型,具有动态反应的效果,优化引航工作。对船舶碰撞事故实现汇总分析,可以总结出导致碰撞事故的原因以及高发环节,制定规避措施。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减少地方出现船舶碰撞事故的几率。此外,合理的利用电子航海图,还可以实现船舶引航系统的完善。例如,电子航海图主要显示的为航海背景以及数据集成、分析效果。在传统的港口引航技术中,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引航的安全需要。因此,在航行时采用电子航海图,可以反映船舶的所在位置以及最终停泊港口情况,实现图形的叠加应用以及数据锚点的显示。在抛锚地选择中,需要进行连续定位。以往通过雷达定位完成,但观测数据需要不断地实现调整,才能确定自身定位[6]。随后,根据船员的经验以及实际情况,完成抛锚角度、锚点的修订,以便控制抛锚。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最终数据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误差,给后续抛锚精准操作带来困难。使船舶无法一次性抛锚,经常需要调整抛锚位置。但应用电子航海图,可以借助自动化技术准确地完成抛锚地的扫描,并就数据实现调整。准确进入锚位进行抛锚,极大提高成功率。与以往70%成功率相比,应用电子航海图,抛锚成功率可高达95%以上(如图2)。
图2 船舶引航——抛锚
2.3 完善船舶引航的工作环节
完善船舶引航工作环节,最重要的便是船员个人技能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素养。作为基础条件,船员具备信息化操作技能,可以保障船舶信息化应用频率效果符合要求。例如,可定期开展专业的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的信息技能掌握,促进工作人员彼此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吸收他人在工作中的闪光点,以弥补自身在工作中出现的各项不足,确保最终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开展人才引进计划,缓解目前船员数量不足以及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还可以制定有约束性的工程规章制度,防止船员在工作中出现散慢、工作态度下降等问题。调节船员的工作积极性,添加完善的配套设施,保障港口引航工作发挥最大优势。例如,完善码头靠垫铺设,实现协调管理。制定引航方案,并定期就港口泊位的实际情况实现考察,分析该港口是否方便停泊,保障港口引航的安全性。
3 船舶引航中相关信息化技术的思考——以GPS 系统为例
以GPS 系统为例,分析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主要可包含登录、通信、监控、定位等。
如登录功能,当船舶在航行中偏离既定航线或停港时间超出标准时,终端信息管理系统都会及时对监控中心进行预警,实现精准调节。在未来,GPS 系统可以对船舶引航实现优化。例如,通过记录、行驶间隔以及船舶整体运行情况,实现个性化导航。配备导航软件以及电子地图,收集船舶的数据信息完成引导(如图3)。
图3 船舶引航自动化系统——GPS 技术
如通讯系统,GPS 船舶定位监控系统是数据传播中心,更是交通枢纽。在未来,要了解客户终端数据的采集、上传,以便控制最终命令。结合已有的通讯网关,在消息服务中心实现数据缓存。
当GPS 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 和0 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GPS 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 码和军用的P(Y)码。C/A 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 微秒,相当于300m;P 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 天,码间距0.1 微秒,相当于30m。而Y 码是在P 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A|zh-cn:解调制;zh-tw:解调变}-出来,以50b/s-{A|zh-cn:调制;zh-tw:调变}-在载频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 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 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 数据块,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
如监控中心,包含了GPS 应用程序模块以及通信模块,二者配比,建立工作核心。GPS 模块承担数据的输入以及编辑,在查询以及显示功能中,连接监控服务器后可以实现指令的转发。最常见的便是定位功能、预警功能等。例如,在定位功能中,通讯模块有极为强大的查询便捷性,可以方便船舶实现智能化的调度。而查询功能则是以矢量图为标准,完成图形的查询,包含数据查询以及逻辑查询,便于后续指挥调度。如遇紧急危险情况,救援功能还可以部署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如其他功能,包含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船况监听以及系统集中管理。完成到港预报,对船只的航行信息实现计算,并分析预计到港时间。随后,将二者进行对比,找出差异点,解决差异点。将最终处理的信息报送至港口码头,以便港口做好接航准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航运领域的现状,我国目前应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船舶引航出现的局限问题,在提高最终经济效益的同时,解决已知的安全风险。船舶引航与常规交通有所不同,船舶在海面航行,一旦出现安全风险,其影响极为巨大,甚至出现不可逆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产生毁灭性打击。因此,船舶行业必须提高产品的集中度,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的应用以及系统的更新。实现管理强化,最大程度地保障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船舶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强化造船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辅助完成我国的水面交通管理。为船舶的精准运行提供保障,优化已有的引航功能。在未来,可开展“自引自航”技术,为船舶引航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使我国船舶引航真正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