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二促”:团队共研下教师专业成长之实践研究
2023-03-13蔡振伟顾钱军
文/蔡振伟 顾钱军
团队研修是提升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引领性和典型性的特点与优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研组往往出现主题模糊、方向性不强等问题,把握时下最为热门或极具代表性的话题、内容不够,导致并未给团队共研提出明确性的主题引领。教师的个人价值体现在课堂,而课堂也是汇集教师教学智慧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并以学科团队形式对与之相关的各个教研要素开展深入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应扎实课堂主阵地,重视学科团队共研,以团队浓厚的文化熏陶,去造就一批又一批年轻的优秀教师。根据浙江省海盐县教研中心开展的团队共研活动要求以及结合体育学科研训特点,本文积极探索“二引二促”研训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径。
一、精选主题引方向
研训的主题必须从教师的教学问题中来,同时又要紧紧围绕热点问题展开。研训活动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一)精选主题内容,引团队共研全面性
为了让体育组成员能够紧跟《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要在团队主题内容上做文章。上学期体育研训主题是“基于同课异构背景下运用课堂教学语言突破重难点策略研究”,这是基于体育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语言的薄弱性而确定的,它明确了体育教师语言要有启发性、生动性,要言简意赅。本学期的研训主题是‘学、练、赛’一体化球类教学游戏活力创编”,这是结合省评课标准“七个一”体育教学理念确定的,它明确了游戏创编对于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这些精选的主题内容就是当下体育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精选问题并解决问题达成团队共研议题的全面性,主题指向的教学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人的问题”,是在课堂上发生的“真事”,而不是“假想的问题”,这些贴近教师实际的问题可以让教师感同身受,引领大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靠近,因为诸多问题来自于课堂、启发于教师,最终服务于学生。
比如小学生体育课最喜欢的就是自身参与的游戏活动,那么如何在游戏中渗透技术要求?如何创新传统游戏,焕发新的活力?带着这样的思考,教师一些固有的、一成不变的教学观念要改变,比如教学中篮球运球不可以双手运球,因为这是规则中的违例动作,于是,双手运球几乎不会出现在学生练习中。实际上双手运球对于学生熟练掌握运球手腕、身体的协调用力是一个非常好的中间桥梁。因为小学低段学生手掌小,球不易控制,双手运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教师可以以“双手运球”为基础组织一系列小游戏,如低姿原地手腕运球,“给车胎打气式”运球,跑动中双手运球,等到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运用重心与手腕,运球的技能也基本养成,然后再去要求理解单手运球的合理性以及与比赛规则的对接。
(二)精选主题形式,引团队共研实效性
体育学科团队共研形式分四块内容开展(表1),包括教学“设计说课、微视频、模拟课堂展示、教研成果展示”环节。教学设计说课用结合PPT说课形式展示;微视频以课堂教学展示团队共研成果并视频录像展示;模拟课堂展示以教师“一教N学”的形式,展现评比教学内容在学段单元计划中的多种教学练习方法;教研成果展示是总结年度体育教研组工作规划、开展磨课研讨及成效并制作展示PPT。从开始的片赛到最后的决赛,期间先后进行了10次主题研训活动,每名成员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人人积极准备抽测展示。
表1 团队共研形式及内容
四个板块的团队共研形式确定了各自的研训抓手,这种有着实际可操作性的研训方法可有效促进教师深度解读教材与教法。
1.教学设计说课,结合课程目标、教材、教学目标进行解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一稿多议,确定课堂预案。
2.课堂微视频,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一课多磨,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的能力以及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3.模拟课堂展示,组员学习分享了大家的经验,通过教师模拟演练验证教学预设的可行性,以学生视角达到教师之间合作创新能力的提升。
4.教学成果展示,组长进行细致详实的过程梳理,一定程度上引领体育教师教学发展方向、引领教学改革与创新,集教研组智慧以及个人特点,打造学科教材的精品课程。
二、他山之石引高度
(一)理论引领,促团队共研起飞
科研理论一直是体育教师相对薄弱的环节,为了提升全县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拓展视野,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标。要求每位教师订阅1~2本教学杂志,包括《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月刊》等,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很多时在这些杂志中都早有论述。
除了向杂志学习,我们还通过师徒结对形式,师傅指导修改徒弟论文案例,通过撰写报道等形式提升理论素养,助力促进团队共研“起飞”。每个学校在各自体育节诸多赛事后及时进行微信推送报道,比如:“拥抱春天、畅想三月”“四月暖阳,绳彩飞扬”“汗水浇筑梦想,拼搏成就成绩”等,让年轻教师轮流负责撰写,一则赛事报道其实就是一篇案例,有背景叙述、事件表述与分析总结,在相互学习中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文稿的书写样式也各具特色、各有风采。教师通过微信报道平台相互了解同伴之间、校际之间体育特色及开展形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小集团体育组近三年扎实推进团队共研,收获了丰硕的成绩:获得2019、2021县团队共研一等奖;大课间评比县一等奖;12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19篇论文各级获奖;52人次教师个人在教学设计、教学理论、课堂语言等评比中获县一、二、三等奖;5人县级讲座,4个课题县级立项,2个课题结题,优质课和优视课获县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可以说体育组的科研成绩已从薄弱走向强大,实小集团体育组也获得了2021年“浙江省先进教研组”的荣誉称号。
(二)实践引领,促团队共研落地
在学期研训计划中,让市县名师、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首先,他们将一个单元计划、课时计划进行细化、解读,然后通过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实践过程。课后结合教学实践带领大家一起分析学情、研读教材、解读教法。比如水平三“篮球运传球”教学,年轻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分工记录学生练习数据,有练习方法统计、投篮命中率统计、完成练习平均用时及失误人均用时等,课后通过数据展示分析,得出反馈与建议:该班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分层教学,从投篮命中率看,投篮精准度不够,对篮球的投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这些名优教师身上,可以看到教师爱学生,体现在民主性中,包括教师与学生讲话交流的方式;体现在教学的全面性上,重视学困生体现在课堂的主体性上,把课堂还给学生,少讲多练高效率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在教材探讨分析中,年轻教师能积极参与并提出很多富有见解性、学生喜闻乐见的建议,丰富完善了各环节的深度与广度。这样的研训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活动中大家学习分享了经验,这对提高体育教师的合作创新能力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用很大。
三、一课多磨促精品
面对课堂中教师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在“一磨定目标、二磨出思路、三磨破重点、四磨活课堂”的研磨过程中,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磨定目标:学情分析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必须全面考虑学生认知规律、需求、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磨出思路:结合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教师模拟演练验证教学预设的可行性,以学生视角理顺教学流程。
三磨破重点:将“方法”纳入课时教学内容,大胆践行“学会方法,发展能力,突破重点”的省纲要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在水平二足球:脚背外侧运球中,将“立脚背”的技术转变成一个个学练方法,让学生推拨实心球、纸球、小熊运球等方法,在方法的学练中感悟技术、提升能力。
四磨活课堂:通过丰富内容方法、学练形式将传统游戏进行创编,提升学生的学练兴趣。传统游戏固然经典,但也需要与时俱进增加新的元素激发生命活力。
在教学实践“水平二足球:脚背外侧运球”中通过足球版“老鹰抓小鸡、老狼写大字”的游戏与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与比赛中学会运用自身能力,提高学练效率。
(一)多人同课异构,增团队共研厚度
体育组内分低中高三段进行“同课异构”形式的教学。相同年段的教师确定相同的主教材,这样可以有更多借鉴与启发。一个研训组往往都是老中青教师组成,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等都存在差异性,一名教师的成长都会经历“初始行为—理念融合—稳定状态”几个阶段,研训组的磨课也存在这样的过程,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的能力以及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集教研组智慧以及个人特点,打造学科教材的精品课程。
(二)一人同课多磨,增团队共研深度
一个学年每人至少组内上一次公开课,常规的教研活动,执教者年轻教师为先。年轻教师经过团队共研、合作,多轮反复打磨,有效提升了解读教材的能力,获得了深刻的足以影响他整个教学生涯的持久的课堂领悟。当有赛课或展示活动任务时,执教者多为骨干教师,通过他们较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在多次磨课环节,大家探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研训来源于实践,回归于实践,有利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无疑提高了研训的价值。在交流中首先提供给年轻教师一个评课参考内容,从教学前、中、后选择对感触最深的几点加以评析。好的评课会令上课教师茅塞顿开,也会让参与听课的教师对于突破教材重难点开启一个新的方向。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在这里就会有“火花”的碰撞。在开始的时候要求听课教师每人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轮下来会找到明显的差距,有差距不要紧,只要善于倾听勤于学习,多次之后年轻教师对于评课不会再感到局促与不安。
四、有效研讨促成长
有效教学(训练)研讨是在组内指定教师以一定的专题形式,通过技(战)术解读、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讨论的一种交流型的研训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集众人之长丰富内容体系,从而解决遇到的困惑,主要包括教学理念共享、教学方法共享、练习方式共享等。
学校体育组安排“研训课”与“有效教学研讨”活动间隔一周进行,具体安排为每周二上午第一、二节课。“有效教学研讨”中有解读、有争辩、有融合,新老教师在一起,相互刺激,助力互推,新教师想在老教师面前展露自信,老教师不能在新教师面前“落下风”,这样的氛围就十分认真投入,提出的问题也能豁然开朗,双方在对话中谋求不同视角的统一,解决训练中难点问题,突破自身认知的瓶颈。近些年,海盐体育科研、体育竞赛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得益于各自体育组内智慧的共同分享,得益于相互间无私的相互扶持。
团队共研活动是全体教师实实在在研究的活动与工作,是一个团队的研究活动。个人与团队相辅相成,个人钻研促成团队氛围,团队文化影响众人共进。它是学校研训组教研能力展示的舞台,它唤醒了团队意识,焕发了教研活力,年轻教师在团队研训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