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言研究的发展与未来走向

2023-03-13

语言战略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特征语言研究

董 洁

媒体是伴随着现代印刷技术而诞生的。印刷术的普及使信息以书面形式在大众中得到传播。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以报刊为代表的印刷品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介质。广播和电视的出现将媒体从印刷时代推入电子时代,使得声音和影像成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教育社会成员的重要媒介,提升了传播效率。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报刊、广播和电视是主要的传统媒体,此外常见的传统信息传播媒介还包括杂志、电报、电影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新媒体这一概念通常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介质,主要包括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线上社区,以及依托于移动通信设备的社交软件、短视频、直播平台等。其中,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可以看作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过渡性产物,兼具二者的共同特征,而社交软件、短视频、直播平台等则具有新媒体的典型特征。此外,与新媒体相关的概念十分丰富,如自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等。自媒体指普通大众通过互联网、移动端等传递或发布信息的媒介平台,可以说是新媒体中的一种子类型;融媒体并不特指某一种媒体传播方式,而是多种媒体相融合;而全媒体则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多种媒介形态,实现用户以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这些概念既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点。

新媒体对语言的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语言具有更强的创新性、口语化、更替频繁等特征。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传播平台更多元,其语言使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门户网站等公共平台,由于受众广泛,且内容往往来源于传统媒体,因此语言通常规范易懂,使用网络新词以及其他生僻表达的情况较少。而在社交软件、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由于用户高度参与内容的生产,信息的传播呈现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趋势,因此个体和社群语言占主导地位,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以及模态等层面都大量创新,丰富了线上语言生活。有些表达方式从线上走向线下,融入人们的日常交际互动之中。

新媒体语言研究的前身是网络语言研究。对于网络环境中语言使用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这一时期的研究通常将网络语言称为“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际行为”,并着重对网络媒介进行分类,描述不同媒介类型给语言使用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语言特征。21世纪以来,网络语言研究转向语言的使用者,探讨网络环境对使用者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通过语言的变化得以体现。总体而言,网络语言研究关注互联网环境下新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对其形态、功能和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网络语言这一文化现象给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对当前的新媒体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研究人员开始聚焦于社交网络、短视频平台等由普通用户自主进行内容创造的媒体平台。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显示,新媒体语言与线下面对面的语言使用存在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在共性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某些交际特征与线下互动中的特征保持连贯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媒体语言生活是线下语言生活的延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特性方面,由于用户高度参与内容创作,新媒体语言展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其目标受众不再是传统的社会大众,而是具有共性的小众群体,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使用构建创作者与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的认同。此外,新媒体的“注意力经济”模式催生了用户“害怕错过”的非理性恐惧心理,促使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关注新媒体,使得新媒体语言得以迅速传播。同时,新媒体为其用户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模态组合,使不同模态传递的信息形成更强的互补关系,从而打破了传统媒体语言线性传播的特征,展现出新媒体语言非线性、多维度、整体性特征。

当前的新媒体语言研究进入了理论发展的快速通道。新媒体语言研究既承袭了交际互动、语言变异、语言接触等社会语言学子领域的理论范式和研究传统,也对这些领域进行了深度的交叉和融合,解决新媒体语言的动态、非线性和复杂性带来的挑战,推动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同时,新媒体语言研究者还针对新问题、新现象开展跨学科合作,从语言学子学科如语用学、计算语言学,以及社会学、新闻学、教育学等学科汲取养分,进一步探索新媒体语言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近期的计算语言学研究关注语境信息与实时互动对新媒体语言的重要影响,并据此对文本挖掘工具进行创新,开发出语篇结构与连贯性模型、论证挖掘、意图检测等分析工具,为新媒体研究提供了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新媒体语料数据的基础。同时,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空间理论、全球化理论、超多样性理论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工具,使新媒体语言研究兼具广阔的社会学视野和细致入微的语言学分析方法。不同学科的理论精华汇聚新媒体语言研究,共同助力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

新媒体语言将是语言学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许多办公活动、生活服务乃至学习环境都移至线上,即便是后疫情时代,这一趋势仍将继续。人们与网络新媒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其中语言新现象、新功能、新意义的深入研究更加迫切。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研究视角。(1)更充分的多模态研究。当前的新媒体研究多数仍然集中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中的文字、符号或图片部分,对视频、短视频、直播和手游平台中的语言研究尚显不足,然而后者正是近年来的增长点,其中的语言使用也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平台对目标观众的吸引力,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2)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深层的哲学逻辑,因此研究方法的结合并不容易,这也是人文和社会学科长期以来面对的挑战。但是就新媒体语言研究而言,因其庞大的线上语料体量、复杂且非线性的语境关系,加之匿名属性等特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并积极推动方法创新非常必要。(3)实质性的跨学科研究。当前的新媒体语言研究侧重于从其他学科汲取理论资源,也能做到对这些理论批判地采纳、使用,但通常对其他学科的反馈和影响力不足,没有形成学科间真正的互动和对话,在学科细分的大趋势下学科间的融合显得乏力。因此,开展深入的、实质性的跨学科合作,将是新媒体语言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专栏聚焦新媒体语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所选论文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主体性、完备性和针对性的前瞻研究,以及网络新媒体环境中社群构建的实证研究,既有综合性探讨,又有案例分析,既着眼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又发掘微观层面的具体语言使用方式和特征,多层次、多角度地对网络新媒体语言进行深入探讨。“多人谈”汇集了语言学者、新闻学者以及媒体从业者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语言生活提出的真知灼见,为这一领域拓展方向、创新思路提供了助力。语言新媒体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又具有无限潜力的研究方向,是未来“新的学术生长点”(李宇明语)。希望本专栏进一步推动网络新媒体语言研究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特征语言研究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语言是刀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抓住特征巧观察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