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台灯光语汇
2023-03-12王立青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舞剧以其精巧的表现形式和底蕴深刻的文化主题内容愈来愈受到大众的喜爱,随着观众审美的普遍提高,其表演效果成为衡量一部舞剧的重要因素,因此,舞台灯光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手段,成为渲染舞台氛围、创设舞台表演情境、凸显人物心理变化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研究芭蕾舞剧《白蛇传》中灯光的表现形式及呈现效果,探究其对舞台气氛、戏剧时空、人物情感的作用成效,从而进一步提升舞剧水平。
关键词:舞台灯光;芭蕾舞剧;《白蛇传》
中图分类号:J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6-00-03
舞台美术是集灯光、道具、服装、布景和化妆效果为一体的综合性概念,其最终目的是与舞台表演者一同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身临其境之感,使舞台表演更具艺术效果,但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鉴赏品位也在逐步提高,对舞台美术的艺术性及其观赏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舞台美术的整体展现离不开灯光,当代的舞台灯光已不单单是照明的工具,而是作为辅助舞台美术布景视觉呈现的重要手段出现在舞台上,通过光不但可以改变观众的视觉效果,还能起到渲染舞台氛围,强化演员表演的作用,赋予舞台更大的能动性和表现力。在舞剧中,更是不能忽视灯光的运用,“舞剧的灯光应该成为无声的音乐,在舞台上形成独特的语言”[1],通过灯光语汇这种“语言载体”能够将剧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生活背景等文字信息转换为视觉形象,生动具体地传达给观众。
本文以芭蕾舞剧《白蛇传》为例,通过剖析舞剧中灯光的表现形式及呈现效果,探究灯光语汇对舞台环境氛围、戏剧表演空间、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成效,将承载着丰富民间记忆和文化价值的中国民间爱情故事,以独特的光色运用、巧妙的技术手段及灵动的灯光节奏变换,打造出凝结着传统美的形象、善的品格、真的思想的中国故事。
一、灯光色彩对舞台氛围的烘托渲染
“舞台灯光创造艺术效果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光与色的结合”[2],不同的颜色能够带给观众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当大幕拉开,舞台呈现的整体颜色效果是观众感受一部作品的首要印象。灯光作为舞台上色彩的主要来源,是“活”的色彩,“会说话”的色彩,像一支“生花妙笔”,以演员、景物作为其塑形媒介,充分利用光线组合、色彩变化等手段构成有韵味的舞台画面,描绘瞬息万变的戏剧内容。在舞台上,光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是舞台画面的整体色调,因此具有渲染空间、烘托气氛的效力,能够用来创造美的感受,从而唤起观众的审美体验,具有很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合理地使用灯光色彩对舞台整体氛围进行烘托与渲染,已经成为当今戏剧演出最惯用的手段,只有掌握光色的艺术效果,合理把控灯光光源、光位,以及与场景物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舞台画面具有明确的主调,使舞台整体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才能更加鲜明地表现剧本中所传达的主题内涵。
芭蕾舞剧《白蛇传》是发生于南宋时期的爱情故事,舞剧以宋代的色调、绘画、瓷器等文化元素为依托,以染色、炫光的手法,在画面意境、服饰装扮等细节表达上呈现出独特的东方质感,将整个舞台打造成一个雅致古朴又具传统色彩的、不断变化、流淌的中国古代画卷。整个舞台大部分场景如“惊蛰”“游湖”舞段中,皆是以宋氏美学色彩——青绿色为主要的颜色基调,辅之以粉色橙色进行颜色点缀,旨在勾勒出一个自然、柔和、简约的宋朝时代。以天青色的绳幕为主要布景,以粉橙色与天蓝色相融的天幕映衬,运用不同的光色处理近景、中景、远景,使整个舞台的层次感更加鲜明,渲染出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背景画面,给全剧舞台蒙上了一种西湖如画、烟雨朦胧、碧水蓝天的全景图画,使整个舞台氛围既带有婉约、清逸、典雅的宋代美学气韵,又不乏江南美学的温婉意蕴,为许仙和白娘子的出场相遇营造出一种浪漫的爱情氛围,使舞台灯光展现出超越戏剧剧目本身的悠远意境。然而,“游湖”舞段中的后半部分一改之前的温情柔美,转而转为庄严肃穆之感,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舞台整体充斥着金铜色与玄黑色,将“金山寺”内部的神秘诡谲通过色调变化以及灯光的低明度运用,营造出强烈的压迫感和窒息感,暗示传统人物形象——法海已“改头换面”。
在舞台演出塑造时,灯光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带给观众的感受是不同的。通过灯光的变换,舞台或轻盈或厚重,场景或遥不可及或近在咫尺,明显的色彩对比,可表现出不同的情节,打造出不同的场景氛围,从而创造出有层次的舞台空间。因此,光色的运用以及色调的选择,对于一个成功的舞剧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灯光色彩所带来的舞台整体氛围,不似舞台布景那般直白,且能够赋予舞台布景更加灵动的生命力,丰富其语汇,含蓄地打造出激发观众无限遐想的舞台空间。正确地使用灯光色彩,并实现不同色彩之间有机的结合,能够无声地帮助表演者传情达意,是舞台氛围中的精华,不但带给观众直观的视觉冲击,而且能够有效展示剧作的思想内涵,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带来的持久魅力。
二、燈光技巧对舞台时空的整体塑造
灯光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灵巧性,以及多样的变换性,能够灵活地与音效、多媒体、舞台特效等手段配合使用,从而与不同舞台介质碰撞出不同的奇幻反应,使得舞台时空的转变得以生动的呈现,增强了舞台的动态美及其艺术表现力。正如金长烈教授在《舞台灯光》中所言:“灯光在创造时空的作用与布景相比,布景缺乏在时空意义上的瞬息万变的能力,而灯光在创造想象性的戏剧时空方面却拥有更大的自由度。”[2]灯光的这一特性在舞剧作品中便显得尤为重要,因舞剧对舞台空间场地的独特需求,舞台布景就需具备简单、灵巧易于转换的功能,这就大大削弱了布景本身所具有的传情达意,需要灯光与其配合,承担一部分的造型功能。因此,巧妙地运用灯光技术手段不仅能更好地实现舞台的构建和戏剧情境的转换,还能使舞台场景变换更加灵动,从而帮助舞台整体视觉形象在微妙的灯光意境中传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立意。
在芭蕾舞剧《白蛇传》“游湖”舞段中,灯光设计师巧妙地运用灯光和音效实现了由“雨打池塘荷”到“雨落行人伞”的场景转换。灯光均匀地铺开,舞台化为西湖的水面,碧波荡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一把把绿色的油纸伞如同池塘里青翠的荷叶,灯光拟造的雨滴滴落在“荷叶”上,泛起一阵阵涟漪,激起的水波如同花朵绽放一般层层晕染,打造出烟雨蒙蒙的景象,随着灯光的变换和演员的出场,舞台由湖面变为人流涌动的岸边,错落的荷叶转而成为许多似许仙与白娘子一般有缘人手中的伞。灯光技术手段的巧妙运用,达到戏剧时空的自如转换,不仅丰富了戏剧舞台层次,又拓展了观众的视觉空间。整部舞剧还多次使用灯光和投影手法来暗示观众戏剧场所,如“游湖”舞段中,通过灯光投影技巧,一息间舞台就由最初的室外空间转入室内,绳幕上打出多个僧窗造型,后方的钟楼屹立,整个舞台空间中暗部较多,暗示观众此为寺庙室内空间;“琴瑟”舞段中,“保安堂”同样也使用此手法,在侧幕条上映射出多味中药药材,绳幕秒变中药橱,辅以金丝镂空招牌,形象地将“保安堂”内部空间打造出来,增强了舞台布景的视觉语汇,赋予布景生命与活力,给予观者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意境。
灯光在舞台时空的打造过程中有其重要作用,当舞台美术布景无法精准地表达戏剧场景时,就需要灯光发挥其功能作用,将自身特有的光、色、影等手段与舞台空间中所具备的视觉因素进行有效的安排与统筹,通过光区以及光亮控制将具有意象表达的元素突出展示。增强灯光的艺术效果,不但能够更好地获得空间的明暗转变,还能够对整体空间视觉画面进行组织与再构成,辅助舞台美术布景将戏剧发生的地点更具形象化地传达给观众。通过灯光区域来引导观众视线,构建出剧中所需要的表演空间,利用点、线、面等灯光的不同形态及各种变换组合,使观众的视觉无限扩张到能够看清舞台上每处角落空间,又能够无限缩小到只看清一名角色的脸,巧妙地运用灯光将一个个单独且互相不关联的场面进行快速切换,在有限的舞台上打造出多种不同的时空。为剧情的递进、发展、升华做出一层又一层的铺垫,使主题内容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遐想,更加突出表达作品的深层内涵。
三、灯光节奏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刻画
“灯光的魅力在于可以渲染和表现人物的情绪与心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演员推动剧情的发展”[3],灯光设计师可通过操控灯光节奏巧妙地凸显人物形象、反映人物心理变化,通过对视觉上的调整,把剧中角色的情感及心理波动表现得更加透彻,将人物心理感受外化在舞台上,运用可视语言传达给观众。这种“内心外化”的手段,不仅揭示了人物当下的心理,还起到解释剧情以及预示结局的作用,灯光中的色相和明暗变化不但较为饱满地突出角色的性格,同时也使得整个舞台处在一个具有运动、变化的艺术氛围中。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灯光的变化过程应当与特定的人物心理活动以及性格特征相适应,这样才能确保变化的协调性,表现出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感情联系及内心情感的转变,由此来确保人物震撼、纠结、矛盾等重要情绪能够清晰明了地传达给观众。合适的灯光呈现方式不但可以帮助观者充分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意,而且将舞台内容与戏剧情感表现进行结合,统一打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舞台视觉体验[4]。
芭蕾舞剧《白蛇传》中多次运用灯光变换手法,将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情感放大到舞台上,如法海,在这一版《白蛇传》中不再是刚正不阿、勇敢果断,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正面形象,而是化身为拥有着“七情六欲”和“贪嗔痴慢疑”的典型人物代表,因此在舞剧中多次运用灯光所塑造的金色经文圆盘来暗喻法海内心情绪的波动,如法海禅定于蒲团之上,一圈金色佛经符号盘旋将他包围,通过佛经符号环的不断扩大、旋转、收缩、颤动等变化来暗示法海因内心杂欲导致的心神不定、忐忑不安的情绪,体现出法海人物在信仰与欲望之间的矛盾和纠结。在全剧高潮的“端阳”舞段中,为表达许仙对于白娘子不是人类这一事实的难以置信以及内心的极度恐慌,舞台整体被血红色与冷白色划分为两个区域空间,寓意着人与妖的分割,刺眼的白光从天顶降于许仙身上,白色光束所照亮的范围成为许仙唯一的安全之所,红光区域的其他演员身着红衣佩戴面具围绕在许仙周围,为这一舞段带来诡异的中式恐怖感,灯光的运用配合着演员表演,将许仙内心的震惊和恐慌极度放大于观众视角,深刻地刻画出许仙胆小、懦弱的心理特征,为之后许仙与白娘子二人的悲剧结尾埋下伏笔[5]。
舞台灯光要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给予角色鲜明的造型立体感,帮助演员调动情绪,强化其在音乐中的韵感和节奏感,使得演员的表演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扩张力,灯光作为舞剧视觉审美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与舞剧中其他元素相辅相成,人物的心理环境便是舞台灯光运动方式与灯光语汇表现的关键依据。真正完美的舞台表演活动,不仅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更要通过对灯光的有机运用,将舞台画面中光影和色彩按照剧情的发展进行合理塑造,打造出能够服务于角色内心表达,突出其内在心理环境转换,全面了解人物性格的有意味的舞台画面,从而共同呈现出舞剧表演的韵律美[6]。
四、結束语
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灯光已然融入舞台美术创作风格中。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舞台灯光作为一种强大的造型手段连接了舞台上的各个部门,赋予简练的舞台布景丰富意境,为单一的舞台布景打造出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变化,使舞台景物有了鲜活的生命,进而组织起统一的戏剧视像空间。在空间及时间都有所限制的舞台上,舞台灯光以及各种舞美元素的合理利用能够使观众切实感受到时空变化,感受到戏剧角色的思想情感,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绘声绘色地化为可视语言传达给观众,从而大幅提升舞美设计的技术水平。芭蕾舞剧《白蛇传》中的灯光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造型手段将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元素与古典芭蕾相糅合,把中国文化极致地融进了每一个舞段、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道具中,从市井面貌的布局,到林林总总的道具招牌无不体现着宋朝时期恬淡与隽永的巅峰美学,在人佛妖魔之间,壁垒分明地区分出众多风格,在视觉呈现和剧情推进中实现与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在人与妖、情与理、是与非、对与错的矛盾关系中另辟蹊径地讨论着“真相与心相”的问题,为全剧呈现出一种人佛妖魔之间的情感转变,将戏剧冲突拉到极致。整部剧通过中国式审美理想的关照,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危机、信任危机、精神危机,提供源于传统哲学思想也是至高道德境界的中国方案,用“仁心”光照未来,以期实现对中国更是对人类共有精神价值的一次回归。
参考文献:
[1]任冬生,秦立运,张松等.欣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灯光/舞美/多媒体/服装设计[J].演艺科技,2019(04):69-72.
[2]金长烈,柳得安,姚涵春,等.舞台灯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李怡云.浅析舞台灯光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J].艺术科技,2017,30(08):111.
[4]谭辉.舞台灯光在舞美中的重要价值[J].戏剧之家,2023(13):32-34.
[5]赵宏.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艺术效果分析[J].戏剧之家,2022(30):33-35.
[6]叶泽坤.灯光会“说话”——论戏剧舞台灯光设计的艺术表现力[J].当代戏剧,2023(02):79-80.
作者简介:王立青(2001-),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舞台美术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