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植物插画的科学演变

2023-03-12小庄

美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徐熙花鸟画绘制

小庄

植物插图曾是记录植物物种的主要方式之一,这项工作需要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园艺知识。一些研究者认为,植物绘画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希腊圣托里尼岛有一幅绘制于米诺斯文明时期的壁画,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可识别植物图,上面刻画了一种被称为加尔亚顿百合的植物。在后来的罗马和希腊艺术中,也能找到许多草药、花卉和树木的形象,主要作为装饰用途。

在埃及的卡纳克,有一座修建于公元前1400多年的神庙——图特摩斯三世神庙。在它的残垣断壁上雕刻着多种植物的轮廓,其中一些植物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随着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不断加深,植物绘画的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仍然用于装饰之外,还用来帮助人们识别草药。

公元前一世纪,本都王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的御医克拉泰夫阿斯创作了第一部药用植物图谱,对后世的药理学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这套图谱并没有保留下来。

同时期的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对试图用插图来描绘植物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因为这些插图很可能无法还原植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影响人们辨认。但无论如何,草药识别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第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是由希腊医生狄奥斯科里迪斯所著的《药物论》。这本书在此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都被认为是植物学方面的重要图鉴。

由于年代久远,这本著作的原始手稿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各个时期的手抄本。其中最古老的手抄本可追溯至公元512年左右,是为了献给当时的统治者安妮西亚·朱莉安娜公主。后来它流落民间,辗转各地,陆续有人在旁边留下了希腊文字的注释,以及阿拉伯文、希伯来文的动植物名称。14世纪中叶,维也纳皇家图书馆购入此书。它被世人称为安妮西亚·朱莉安娜抄本或维也纳抄本。

维也纳抄本中的彩色插图用色大胆、明亮,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主义风格。这些插图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很可能并非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而且插图中只表现了草药的大致外观,在物种鉴定方面的作用很小。更糟糕的是,在那以后极其漫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些所谓的草本药典都是对前人作品的抄袭,甚至还加入了各种迷信的解释,这与植物鉴定所需的写实性与精确性渐行渐远。

正如艺术历史学家威尔弗里德·布朗特在针对这段历史的评论中所述:“植物插画史的第一个千年并没有显示出从原始作品到自然主义作品的稳步发展,而是逐渐衰落……”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东方,对植物的描绘则走上了另一条路。布朗特的研究中也提到:“花卉绘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不受医学或其他实用因素的影响,早在公元七、八世纪就在中国开始热情高涨地发展着。”

作为文人画的一种,中国的花鸟画在五代时期就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形成了两大不同风格的花鸟画流派,分别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黄筌的工笔花鸟画强调细笔重彩,而徐熙则融入了水墨的技法。他们的作品都展现出一种成熟的写实风格。

在博物学研究领域,中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志是《南方草木状》,约公元304年问世,作者是晉代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侄孙嵇含。书中共记载了80种植物,最初版本或许有配图,很有可能已在传抄过程中遗失。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成书的《救荒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为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所撰,其中让画工依照实物绘制了大量用来辨识的图,其精美和逼真程度在同时代的植物学图谱中都十分出色。

时间步入16世纪。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植物插画的技法也将迎来巨大的变革。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为此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中一位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另一位则是德国杰出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在达·芬奇流传下来的手稿中,迄今仍能找到几十张类型各异的植物素描。这些素描极有可能是为后来绘制大型作品中的植物元素所做的研究——如《丽达与天鹅》和《岩间圣母》中都描绘了丰富的植物元素。收藏于卢浮宫的《岩间圣母》,画面里出现了花荵、耧斗菜、鸢尾等众多花卉,或许还有棕竹和一种难以辨认的蕨类植物。达·芬奇偶尔还会在植物速写旁边记下一系列的观察结果。

丢勒则创作了一系列精致的植物水彩画,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一大块草皮》。这幅作品描绘了鸡脚草、蒲公英、大车前草等多种草本植物,这些植物看似杂乱地生长在一起,但每一株都刻画得十分准确,非常容易进行物种鉴定。丟勒对自然物体的描绘表现出超高的现实主义水平,因此受到了艺术史学家们的一致赞扬。他于大约1500年创作完成的《耧斗菜》也让人叹为观止,画面中的植物比之前的任何植物插画都要逼真。

虽然达·芬奇和丢勒都不是专门绘制植物的画家,但他们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前人所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可以说,这两位艺术家为此后的植物插图树立了极高的标准,他们的创作不仅仅是美学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将科学价值引入到了此类作品当中。从此,绘制花草树木的准确性变得和遵循人体比例的解剖学知识一样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植物插图发展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出版物——版画家汉斯·魏迪茨参与绘制的《本草写生图谱》应运而生。魏迪茨摆脱了对过去图像的依赖,坚持根据植物标本进行精确描绘,从花瓣上最细微的卷曲到根部最小的缠结,毫无遗漏。

20世纪30年代初期,有人在伯尔尼大学植物学院的阁楼里发现了许多魏迪茨创作的植物水彩画。为了确保所描绘植物的清晰度,魏迪茨特地在花朵下面衬托了黑色背景,展现了他对植物学绘画的深刻理解,即准确性高于艺术性。

在《本草写生图谱》的带动下,此后的植物学著作都开始以“精准”为目标绘制图示。德国蒂宾根大学医学系的教授莱昂哈特·福克斯出版了《植物志》,并且在绘制过程中牢牢地把控着科学与审美的平衡。

《本草写生图谱》和《植物志》使植物插图的创作达到了一個很高的标准,以至于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在这方面的实践都没有新的突破。下一次的重大飞跃,将要等到一个世纪之后了。

知识拓展:

米诺斯文明

希腊克里特岛青铜时代中、晚期的文化。又称克里特文明。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徐熙画派

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徐熙,与黄筌的“富贵”风格相对,标立了“野逸”风格:造型松秀、用笔落墨为格、题材汀花野竹,抒写着“志节高迈”“放达不羁”的文人性情。徐熙(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钟陵(今江苏南京)人,出身于江南显族,却布衣一生。其“野逸”与黄家“富贵”,标志着中国花鸟画的最初风格分野。徐熙的“落墨法”,曾自撰《翠微堂记》云:“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沈括《梦溪笔谈》云:“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摘自《中国画论大辞典》 周积寅 编著

黄筌画派

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黄筌(903—965),字要叔,四川成都人。五代西蜀画院权院事。他的花鸟画全面传承了唐代花鸟画的工笔成就,刘道醇《圣朝名画录》列其为神品。其题材多为宫廷珍禽异卉,造型严谨,用笔工整,赋色明丽,风格特点是“富贵”。沈括《梦溪笔谈》说其主要画法为:“用笔极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今故宫博物院藏《写生珍禽图》是其代表作。

——摘自《中国画论大辞典》 周积寅 编著

猜你喜欢

徐熙花鸟画绘制
Art on coffee cups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我的梦想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大小S 对照记
放学后
“徐黄异体”两种画派产生的原因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