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居无木

2023-03-12王珏

美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古典家具黄花梨家具

王珏

一木一品都講究,一器一物皆品位。

生活与美如影随形,美就蕴藏在与你息息相关的日常家具之中,等待着与你的不期而遇。

中国的古典家具在实用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审美的追求,这源于古人不忘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惊鸿一瞥处,捕捉至简至朴中的细腻与精美。古典木工匠人对家具刻画的灵感来源于周遭一切熟悉而富有美感的事物,例如人体构造的美。

西方古代宫廷贵族曾为展示苗条身材而束腰,你知道中国古典家具也有束腰一说吗?中国的古典家具可以通过是否有“束腰”这个部件,分成两大体系。束腰就是在家具的面板和腿足之间的一个过渡部分。束腰充分增加了家具装饰的空间,这种过渡产生的凹凸变化让一件平常的几案充满了对比和流动的张力,在木质家具本身沉稳、安定的审美基础上,增添了几分灵动的美感。

家具里的束腰是怎么来的?这就和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在我国古代的砖石结构建筑中,有一种叫作“叠涩”的砌法,是以砖石或木材层层堆叠而形成的,或向外挑出,或向内收进,如隋代四门塔的塔檐。在唐代和五代时期,有些桌子就运用了叠涩手法,如《宫乐图》中就有这样的桌子。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桌面面积扩大,便于使用;另一方面,人坐在桌旁时也便于腿的安放。

除了本土的叠涩手法之外,外来的佛教艺术与文化也对家具中的束腰有一定的影响。早期传入中国的佛教造像中,许多都有须弥座底座,这种须弥座的造型,除了应用于佛教造像之外,也逐渐影响到了建筑领域,成为大型建筑的底座。《营造法式》卷三“殿阶基”中便提到了这种底座的式样。家具中的束腰和须弥底座中的束腰几乎一致。在高束腰家具上,有一个部件叫“托腮”,又称“特腮”,著名的文物鉴定家王世襄认为这个部件就是建筑中叠涩的近音字转读,这就证明了束腰是受到了须弥座的影响。

家具的束腰有窄束腰和高束腰之分,高束腰可以再加装饰,甚至某些束腰里还藏着小抽屉,于装饰之余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宫乐图》中带叠涩的桌子,下面有一个带有尖角的弧状结构,被称作“壸门”。壸门也被认为是从建筑中引入家具的部件。高束腰家具中的腿足之间常常可见壸门。黄花梨木雕螭纹圈椅中的壸门与圈椅扶手的圆弧形形成呼应关系,打破了方脚的呆板。

束腰并非家具的必要构造,而是诞生于深层次的审美或心理需求。正是由于有了束腰的存在,家具的线条也有了凹凸的韵律感,面板凸出,束腰凹进,再从腿足扩出,或垂直而下形成内收的马蹄足,或三弯腿,在足部再外翻马蹄,形成“S”形的腿部。束腰在使家具的造型丰富多样的同时,并不追求增加过多繁复的装饰,既让主体结构保持了简洁的风格,又形成了巧妙的变化和动感,成就了耐人寻味的审美韵味。

有束腰的家具出现的时间比无束腰的家具晚很多。大约从商周时期到汉魏时期,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的,这一阶段的家具也比较低矮。直到后来逐渐流行垂足而坐,高形坐具才相继出现。唐代时两种安坐方式皆存在,至宋代时完全进入垂足高坐时期,至明代时则进入了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

家具中还有一大类是无束腰家具,如“几”和“案”。“窗明几净”这一成语中的“几”就是供倚靠用的,它常常伴随的是斜坐、箕踞或趺坐等较为随性自如的坐姿,存在于席地而坐向垂足高坐的过渡阶段。而“举案齐眉”“拍案叫绝”中的“案”其实是长条状的桌子。从明代杜堇所绘《伏生授经图》中可以看到,老迈的伏生席地而坐,倚靠着一个树根做的凭“几”,他对面的年轻书生则伏在一个条“案”上奋笔疾书。

无束腰的家具和木建筑中的大木梁架关系密切。中国古典木建筑的柱子多是圆柱,无束腰的家具也多用圆材。为了稳定,建筑中的柱子多运用侧脚、收分的营建方式。侧脚是指柱子顶端微微向内收,柱子底部微微向外撇,这样就形成一个上窄下宽、微微收束的结构,例如独乐寺山门的立柱。收分则是指柱子两端直径不一,有上细下粗的差别,既增强了稳定性,又在视觉上产生轻盈感,兼具美观与实用。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黄花梨木翘头案中,四条腿就带有明显的侧脚收分。

概括来说,无束腰的家具多带侧脚、腿直接落地,风格简练大方;而带束腰的家具则四足多不带侧脚,腿足多为弯足,足下部多有马蹄,显得更加柔美且颇具装饰性。

欣赏古典家具的美,可以从选料、线脚、雕刻、附属部件等多种角度入手。明式家具常常具有大气朴素的造型、精细的选料、简练的线脚、恰到好处的雕工等,将这些元素进行完美的结合,便形成了明式家具简练、朴实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独特面貌。

考究而贵重的硬木色泽雅致,纹理清晰华美的木材更是上品。选料时,工匠经常把花纹美观的材料用在外显的部位上,这就构成了一种装饰的意趣。如黄花梨独板围子罗汉床,采用考究的黄花梨独板制成,通体并无装饰,简洁素雅,可以让人一览木材原本的美。当木材与其他材料结合,如石材做桌屏的屏心,藤条编制椅凳的软屉,铜铁做柜门闩、合页等,则更符合家具的功能性,也更具装饰美与变化美。如黄花梨木藤心大方杌,坐的软屉面用藤编制,一方面,夏天时透气,坐感更舒适,又便于更换,具有实用性;另一方面,藤也可以编织成多种图案,使藤较软的质感与木的硬质感形成巧妙的对比,给家具增添一分轻盈与柔美。

雕刻是一种重要的家具装饰手法,其中常用的手法有阴刻、浮雕、透雕、浮雕透雕结合、圆雕,搭配各种花草、动物、卷云、山水、人物等纹样。多样的雕刻手法使家具细节丰富、精致耐看,在日常使用时,家具上的细节和巧思会给生活增添一抹美的意蕴,给使用之人带来审美享受。如黄花梨六柱式架子床的顶部、床围和床腿上的壸门上都雕饰着精美的纹样。顶部的如意云纹和壸门上的云纹,以及马蹄形床脚上的云纹顾盼呼应、和谐统一,各类造型雅致的传统纹样巧妙融合,使架子床呈现出优雅静谧、云雾缥缈的氛围。床围上经过变化的“卍”字纹舒朗自然。通过镂空雕刻的手法,形成许多透气的空间,使原本大体量的床多了些许灵动与轻盈之感,想必躺卧在上,可以做一个置身于云端的美梦吧!

我们坐的椅凳、书写用的案子、吃饭用的桌子、睡觉用的床铺、装物件的柜子……这些日用家具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蕴含了无尽的趣味与巧思。我国古典家具将美的元素点缀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正是从极细微之处体现出了中国人的审美喜好:一木一品都讲究,一器一物皆品位。生活与美如影随形,美就蕴藏在与你息息相关的日常家具之中,等待着与你的不期而遇。

知识拓展:

须弥座

亦称“金刚座”。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台基。原为佛像下的基座,后为建筑所采用。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

——摘自《辞海》

叠涩

叠涩是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一种砌筑方法,即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在向外挑出时承担上层的重量。叠涩技术的应用之一是叠涩拱,即用砖石层层堆叠向内收,最终在中线合拢形成的拱。学者研究表明,叠涩拱或许是由亚述人最早发明的,在古埃及有一句谚语叫作“Arch Never Sleep”(拱从来不睡觉),说明了拱的重要性。

——摘自《营造之美:中外建筑艺术与欣赏》周晶 李天 编著

壸门

壸门,古建筑中一种门的形式,这种形制的门常见于佛塔,在须弥座束腰部分、古建筑的大殿门、古代家具以及门窗装饰等处多见。据分析,“壸门”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结合拱券门和佛龛造型產生的,“壸门”实际是上述两种做法的变体形式。在作用上,“壸门”分为具有功能作用的门和起装饰意义的门,后者“壸门”为镂空,其四边轮廓线变化丰富,为重线勾勒或单线勾勒;按形状可分为长方形、扁长形、圆弧形等,“壸门”内雕刻或绘有人物故事、佛教题材等内容。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的殿门即为“壸门”形式。

——摘自《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李剑平 编著

猜你喜欢

古典家具黄花梨家具
遭雷击的黄花梨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黄花梨推手——明熹宗朱由校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价可夺金的明朝黄花梨床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腿攒万字纹罗汉床
传统茶文化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
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