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四重维度

2023-03-12赵卯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赵卯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从唯物史观视域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表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根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具体实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3.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指明方向、探明道路。从唯物史观视域看,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表现为层层递进的四重维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构成必要前提,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夯实坚实基础,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彰显思想结晶,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形成未来希冀。探赜和厘清这四重维度,对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必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时针拨回到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之际,由于旧中国封建制度的保守落后,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加之西方列强的欺凌与盘剥,中华民族陷入神州陆沉、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颠沛流离的悲惨境地,谭嗣同疾呼“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鲁迅悲愤地写下“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先进分子挺起脊梁,奮起抗争,各种政治势力轮番登台、诸多理论思潮你来我往、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探索、多少次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然而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无论是严复著《原强》《辟韩》、郭嵩焘著《使西纪程》,还是孙中山著《建国方略》,无一不在见证国人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和失望。所有这一切都在鲜明地向世人昭示:当时所有的救民救国理论和思潮都没有科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亦都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其结果必然都不能切实激发起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斗争,不能指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民的出路在哪里?成为历史与时代的深层追问。“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3]就在国人彷徨、迷茫和痛苦之时,“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4]。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在照亮人类解放道路的同时,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主动的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华民族从艰难困苦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5]毋庸置疑,使中国革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大改变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绝对是管用的理论“真经”。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正如列宁所强调的那样,“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维护这个具有起码理解力的人都认为是正确的理论”[6],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胜利还是失败,中国共产党都从未动摇过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未动摇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从未动摇过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毕生追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及其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行”的根基在于其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发展性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剥削的秘密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和理论优势。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和自我定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7]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站在科学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事物、引领行动的锐利视角和长远眼光。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纵观人类思想史,马克思、恩格斯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那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不约而同地都是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和经济上的剥削阶级服务的历史状况,第一次站在劳动人民立场和唯物主义视域找寻历史深层规律、探求人类解放道路。“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8]1894年,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恩格斯欣然接受邀请,并认真回答道,关于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再没有比《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更合适的了,它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10]。

再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对世界产生最广泛影响的名言之一就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产生,又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得到反复检验和不断丰富发展。鲜明的实践品格闪耀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发现和研究人的本质,必然不得离开人们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实践,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只有在人们的火热革命实践中,才能探究清晰自然环境的改变、人类社会状况的改变和人们自我改变的一致过程,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沼。

最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先进思想。正如列宁所言,“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1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是高度开放的理论体系。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勇于并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勇于并善于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不同发展变化着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的历史。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13]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永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行动,就不会迷失前进方向、不会犯颠覆性错误,就必定能够面对任何风险挑战化险为夷并取得最终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14],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坚实基础: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15],勇于直面问题、科学认识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和丰富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解开人类历史发展谜团的“指南针”,但绝不是对世间万物无所不包的“万能钥匙”、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莫里逊氏丸”,将革命导师针对具体问题、特殊境况所作的特别论述转变为适用一切时代一切条件的“历史哲学”,不仅理论上幼稚错误,而且实践中贻害无穷。任何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定义为一般“历史哲学”的企图,都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一再明确反对的。1895年初,德国经济学家韦尔纳·桑巴特给恩格斯写信,并将个人撰写的《卡尔·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批判》一文寄给恩格斯。恩格斯阅读后,在肯定其中主要观点的同时,严肃指出他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恩格斯在此提出了“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6]的名言。当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资本论》在俄国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大之时,俄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家茹柯夫斯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理论攻击。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俄国思想家尼·康·米海洛夫斯基针对茹柯夫斯基的攻击,专门撰文为马克思主义辩护,但他在辩护过程中却对《资本论》作出错误的教条主义解释,由此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为此,马克思于1877年专门写信给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对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对其观点的曲解进行了批驳。马克思在信中写道:“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17]

唯物辩证法强调,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18]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为具体的实践提供所谓的“真理清单”,解决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只能选择与该时代和该国国情相适应的特殊道路和特殊药方,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必须是灵活的而不是教条的,辩证的而不是刻板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义就是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某些词句。

回望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和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所采取的斗争方式主要是暴力革命形式。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基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和阶级斗争情形,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的结论,在俄国——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首先发动无产阶级革命,采取的亦是城市暴动的革命形式。列寧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是不是也应该采取与俄国革命同样的形式去发动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早期,吃尽了教条主义的苦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索,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清醒地认识到并形成全党的统一思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根据中国实际自主地解决,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据每一时期的实际情形和不同实践提出的具体问题,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我们党自信自主地一路走来,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和符合中国历史与社会阶级结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不懈探索,找到了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建立起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独立自主的大政方针政策,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近代以来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终于挺直腰杆,站了起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又大胆创新,打破市场和计划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旧思维框架,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数千年忍饥挨饿、饱受贫困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幸福安康,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更加自主的思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中华民族终于重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强起来了。

常言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我国正步入近代以来的最好发展时期,我们具备了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与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恰当其时。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用日益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取得新胜利、获得新成就。

思想结晶: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指出,“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19]。从唯物史观视域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每时每刻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下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以,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反映的社会意识必然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丰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告知人们,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而开辟道路的方法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在此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不断修正已有理论成果,使其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而正确地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鉴于美欧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斗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尽管“《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25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导致其“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只是由于“《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而已。[20]无独有偶,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著名篇章中,针对当时资产阶级学者的诘难和更多普通民众的困惑,以及一些学者渴望恩格斯给出一个关于女性解放和未来家庭模式的明确答案,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写道:“我们现在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行将消灭以后的两性关系的秩序所能推想的,主要是否定性质的,大都限于将要消失的东西。但是,取而代之的将是什么呢?这要在新的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才能确定……他们自己将做出他们自己的实践,并且造成他们的与此相适应的关于个人实践的社会舆论——如此而已。”[21]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自觉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之道。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任务及其发展道路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22]。之后,毛泽东同志又于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及其实现路径:“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3]

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另一方面又自信自立,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为中国自己的理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扎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挺直腰杆踏上站起来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高度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民意,挽狂澜,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以昂扬姿态踏上富起来的新征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度自信踏上强起来的新征程。

未来希冀: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作为根植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蕴涵着理论性与实践性、体系性与开放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的二重张力。正是这二重张力促使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着客观世界和人们的主观世界,另一方面又在同日益变化着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更新自身的理论形态,实现着自身的丰富发展。

实践的永恒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时刻吸取人类最新文明成果充实自己,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谱写新的时代篇章。无论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都反复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各自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就会取得成功并不断向前推进;反之,一旦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或者错误地走了教条主义、僵化主义的路线,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就会遭遇挫折,乃至失败。越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国家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高光时刻,越是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和神圣历史使命。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如期实现,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正稳步前行,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既鼓舞人心,又充满艰辛,给我们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问题与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与使命。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将最新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塑造大国形象的深厚底蕴,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和世界舞台上放射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方法根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是最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4]在党的事业中,“人民”二字的分量最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5]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自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中国各族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应用的,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教科书,更不会提供现成答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在中国实践中凝练总结而成的。我们要坚持自信自立,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更加主动的创造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谱写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伟大成就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守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根本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唯有如此,方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与此同时,当代世界和中国,同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敢于并勇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创好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之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解决新的问题。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泉。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科学回答并正确解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才能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理论创新。在中华民族全力开启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改革发展的深层问题、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国家安全的时代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都需要我们党不断提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问题导向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聚焦点。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其中,系统观念是联系和发展观点的融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涉及方方面面、诸多领域,任何一个方面和领域的问题解决都需要其他方面和领域的密切配合,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全面贯彻系统观念,为我们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解决各层级问题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思维引领。

第六,必須坚持胸怀天下。《共产党宣言》的最终结论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6]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积极主动将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同世界的发展与人类的和平内在融合,勠力于解放全人类,立志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世界人民,以世界各族人民普遍接受的方式方法、价值理念化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国际大家庭,使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和各民族中放射出更加绚丽的真理光芒。

(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研究成果)

注释

[1][2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7、46页。

[2]《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0页。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页。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4页。

[5]习近平:《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人民日报》,2017年9月30日,第1版。

[6][12]《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5~96、96页。

[7]王安石:《登飞来峰》。

[8][10][1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1、9页。

[9][20][24][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5~6、44、66页。

[11][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2、525页。

[13]《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15年3月1日,第1版。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9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6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79页。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6~97页。

[2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五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51页。

[2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1页。

责 编∕肖晗题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