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分析

2023-03-12罗希

互联网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经营模式绿色金融商业银行

摘要:绿色金融是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其是否转型成功,是否顺利大力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以促使企业快速实现低碳转型,对实现环境治理和保护效果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基于绿色金融背景,探讨绿色金融的基本定义及发展现状,并从顶层设计、转变发展理念、扩大绿色金融范围、加强绿色金融领域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实现绿色金融提供可靠的政策支持、指导。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1. 绿色金融背景概述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推出《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定义绿色金融为: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分析绿色金融的整个发展史,1974年德国成立生态银行,这种政策性环保银行的出现,是为了给在常规金融机构得不到支持的环保产业提供针对性的贷款政策支持。2002年世界银行提出“赤道原则”,建议金融机构在投资项目时,需对项目所处社会环境、政策因素等展开综合评估,再通过金融杠杆作用保证项目在当地社会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而就我国来说,正处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模式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若是仍然追求单一的GDP提升,忽视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必然会引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不平衡问题,人们已经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各个行业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出绿色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点,其中绿色金融在绿色产业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1]。

2.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对比西方国家,我国绿色金融基础浅、起步晚,但是国家对此尤为重视,并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出台了相对全面的政策文件,比如2007年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指出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地承担责任,以绿色金融为核心发展点,遏制牺牲生态环境而盲目扩张的企业发展,这代表着商业银行开始步入绿色金融政策的推行、落实期。此后“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增加“碳排放指标”,国家在着力于搭建环境友好型发展社会,并使其逐步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相关政策持续推出与完善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在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关制度逐步完善、细化,这也给商业银行在后续的绿色金融发展中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指导[2]。实际上,国内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与关注点还是在银行业,特别是银行信贷业务,比如“绿色信贷”。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国内21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额度15.1万亿元,占商业银行本身贷款总额的10.6%,显而易见的是,绿色信贷效益正在初步显现并快速增长。若是结合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推测,21家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大约能节约4亿吨煤、二氧化碳减排7亿吨。

就个体而言,兴业银行是主动接受并贯彻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截至2019年其绿色金融融资金额超过1万亿元,囊括14764家绿色金融客户,为接近2万家企业提供超过2万亿元的绿色融资,且在信贷融资上,推出“绿票通”“绿创贷”“环保贷”等绿色金融服务、产品,并借助三方合作模式,将绿色金融发展优势与相关优惠政策进行了融合,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系列贡献,并为其他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积累了良好经验,这为国家经济绿色、环保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3]。

3. 绿色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策略

3.1 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将绿色金融纳入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关注以下要点:

(1)从战略层面提升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结合商业银行当前的结构组织、经营特征、发展目标、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等要素,将“绿色金融”纳入战略规划范畴,明确绿色金融战略地位,从管理工具、制度流程、治理架构三个层次入手逐步健全顶层设计,建立完善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基础设施,强化绿色行业、领域研究能力,引入、培育专项人才,推动绿色金融信息化建设,以科学高效、先进完整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推动构建银行绿色金融的新优势、新特色。

(2)要求商业银行积极研究、践行绿色金融的基本发展理念,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方针、战略方向,分析自身实际情况,树立“双碳绿色银行”发展目标,制定金融效益、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方案,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4]。

(3)分析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的重要程度、效益增长规律等,将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数,比如可吸取兴業银行在此方面的先进经验,将“ESG高质量发展”当作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原则,并将ESG管理融入商业银行战略体系,建立健全ESG治理架构,培育银行低碳绿色文化,对银行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转变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理念,建议商业银行形成对绿色金融的正确认知,从以下多个方面推进商业银行的模式转型:

(1)分析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未来需求,针对性地进行部门设置、人员配备、资金配置,向银行全体人员传递信号,即银行将倾注足额的资金、力量发展绿色金融,并需通过银行内部网站、宣传栏、会议等方式普及、传达绿色金融的基本发展路径、规划等,提升对绿色金融的了解,并在后续的相关工作中做好配合[5]。

(2)细分银行负责不同区域内的不同企业客户,具体区分依据是企业总资产、所属行业、注册资本、销售收入、节能环保等,让绿色金融营销体现出针对性、差异化,满足不同客户具体需求,更容易得到市场认可。

(3)完善客户经理负责制,在推进相关绿色金融业务时,负责产品核对、营销宣传推广、贷后跟踪反馈,以此来获取更多新的客户来源,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竞争力。

(4)注重内部各部门间的相互沟通、联系,完善内部沟通平台,就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沟通、反馈,不断优化发展模式,且在推出绿色金融服务时,应考虑到总行、分行之间的差异,设定不同的服务标准,并在官方网站或者银行公示栏及时公布,避免客户在得到不同等的服务时产生心理落差,影响金融服务评价结果,为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剔除更多的风险因素[6]。

3.3 扩大绿色金融覆盖范围

扩大绿色金融覆盖范围,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对于完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推动转型工作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关注以下要点:

(1)扩大绿色金融服务群体。目前来说,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服务都是面向新能源型、科技型、环保型企业,为融取更多资金,大多会通过“绿色”渠道发行各种绿色债券,比如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等,以此来获取绿色贷款,但是仍旧远远不足。基于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扩充服务群体,打破以往发展局限,注重为小微企业、家庭单位、个人提供针对性的绿色金融服务,比如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绿色债券指数、绿色票据等,都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7]。

(2)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大多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在技术服务创新、ABS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市场演变趋势等,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进行相关金融产品的定向研究与开发。比如,绑定个人消费与信用卡业务,在个人参与相关绿色活动时,可通过扫码获取积分,直接转入信用卡,丰富积分用途,在购物、消费时能通过积分抵消部分贷款,这种发展机制能够鼓舞更多的人参与绿色消费。此外,商业银行可以绿色信贷业务活动开发绿色旅游、绿色出行、绿色饮食等各种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3)注重商业银行绿色发展平衡。虽然很多商业银行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自我发展,积极踏足绿色金融领域,但是一些绿色金融项目与商业银行本身发展重点不重叠,更甚者相互冲突,这反而会对商业银行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故而建议商业银行在谋求自身绿色转型时,应基于自身发展特点,吸收先进经验,打造与自身相贴切的绿色发展体系,如此才能实现稳定转型、提升竞争力、创造更大效益[8]。

3.4 加强绿色金融领域风险防控

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故而很多商业银行可能会因机构不完整、人员素养低、经验不足等因素引发较多的风险因素,而在风险预防、处置、预警、问责等方面仍旧缺乏完整的规制。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商业银行做好以下工作:

(1)风险预防。针对专业性强、复杂性高、风险高的绿色信贷项目,建议商业银行引入一批对市场把握精准、专业度高的高精尖人才,协助商业银行完成风险评定,或者是直接与相关专业机构、企业合作,签署合同,将风险评定全部业务交予其负责,其对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基本的提醒、警示、给出相关意见的责任,若是在此方面工作未做到位,需就给银行造成的损失进行相应的赔偿,以此来实现风险同担。此外,还可能会因信息不对称,造成融资风险,因此在信息获取时为避免出现障碍、问题,引入绿色债券、绿色信贷支持项目发生“漂绿”,需要开通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比如资料调取、网络查询、档案分析、实地调研、大数据研究等,从而保证在融资前即获取比较全面、丰富的信息,为绿色金融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风险处理。商业银行须积极地转变风险处理思路,变被动为主动,提前通过内部案例获取、开展相关调研工作等,明确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预设风险场景,制定风险处理预案,会同各个部门负责人召开大会,从各个部门、不同角度就风险处理预案完善、优化提出合理意见。在此基础上保障风险处理预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完整性,并将各种风险处理预案纳入管理库,在出现相关风险问题时,直接提取处理预案,根据风险问题特征进行预案的调整,使其更具可行性,根据预案来进行人员调整、资金调配等,将风险问题纳入一定范围内,避免其持续严重化,并将此次处理过程按照案例的形式纳入管理库,以此来不断更新、丰富管理库内容[9]。

(3)风险预警与处理。一方面须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商业银行的运行风险、管理风险,部分企业为快速申贷成功,会虚构账目数据、暗箱操作,也有商业银行内部人员因巨额贿赂诱惑,选择与企业合作共同骗取保障资助金,从而给银行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需在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管理监督机构,确定机构权责,引入先进的监督管理方式、设备、人才等,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做出预警,提醒相关负责人及时处理,针对违反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制度、造成银行巨大损失、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的行为,启动问责制度,轻则罚款、扣除绩效,重则辞退、交予司法部门处理。另一方面需要贯彻落实赤道原则,从国内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中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完善银行内外部发展机制,健全绿色信贷等业务流程,要求流程中各个环节透明化、可追溯。通过信息化手段分析绿色金融发展流程中可能出现的缺漏、问题等,做出警示,提前规避,保障商业银行稳定发展。

结语

绿色金融是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实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绿色金融角度入手,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策略进行了论述与分析。第一,商业银行须从战略层面提升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将绿色金融纳入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制定金融效益、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方案,并将绿色金融相关业务作为部门或员工年度考核的重要参数。第二,建议商业银行全体人员传递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信号,确保内部各部门间的相互沟通、联系,利用各类手段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竞争力。第三,通过扩大绿色金融服务群体、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注重商业银行绿色发展平衡等手段扩大绿色金融覆盖范围。第四,建议商业银行加强绿色金融领域风险防控。总之,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有效举措实现转型,做到各个环节有效推进,从而高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圣杰.绿色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19, (2):23.

[2]市商业银行认真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EB/OL].[2007-7-25].http://www.xuchang.gov.cn/ywdt/001005 /20070725/1a5c4596-6db3-482f-8a7a-8b9b15fb13a1.html.

[3]2021年末國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5.1万亿元[EB/OL].[2022-3-24].http://www.cbimc.cn/content/2022-03/24/content_458884.html.

[4]曾之明,曾婷婷,余长龙.“一带一路”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J].征信,2018,(11):62-63.

[5]费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路径[J].现代金融,2018,(12):3.

[6]钱立华,鲁政委.“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模式探析[J].清华金融评论,2022,(4):49-66.

[7]洪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8,(11):37-41.

[8]王安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政策及农村商业银行对策浅析[J].新金融世界, 2019,(4):48-49.

[9]周淼,金韬,肖杨,等.绿色金融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转型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7):12.

作者简介:罗希,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会计与金融。

基金课题: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陕西省商业银行竞争分析(编号:17JK0913)。

猜你喜欢

经营模式绿色金融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贵阳市民营养老院经营模式案例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