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减法
2023-03-12周云龙
周云龙
55岁的门槛上,住进医院,采取微创手段,切掉了那个不时炫耀自己存在感的“阑尾”。
前段时间,在几个朋友“蛊惑”下,终于去医院预约了无痛胃肠镜,钳除大小不等、品种各异的息肉4处。它们的50年寄生史,一钳了之。
人届半百,虽然不甘心被陌生人以“老前辈”稱呼,但脑子里思考的话题,还是渐渐变得有些“老化”。人嘛,屁股决定脑袋,年轮也决定脑袋,而脑袋又决定手指、嘴巴……我以我笔写“老态”,每一篇随想、杂感的思路,都是基于一种“减法思维”:学习、生活、工作,怎么学会做“减法”?人之将退,怎么学会做老人?
懂得了一堆道理,也未必过得好一生。而知道了好多做人的范式,也可能依然做不好。做好人,不是要做“好”,只是“做好”,只是抵达一种简单、淡定、从容、快乐的人生境界。吊诡的是,简化和减法,搁在当下,有时是一件十分复杂与艰难的事。
譬如,息肉、肠痈、囊肿、结石。
这些与时俱变的产物,于人体健康无益。钳除或切掉,有什么顾虑呢?几乎所有的健康指南都提醒人们,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定期做一做胃肠镜。可是,想到服用泻药的折腾,想到检查及切除的痛苦,不少人便油然而生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即使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也不是都能接受胃肠镜检查,他们也有普通人的担心和讳忌。
去除生理上多余的、潜在的病患,有现代医术的加持,有医保的支撑,尚且需要反复的思想斗争、激烈的心理建设:好多同事检出了胃肠息肉,我等常常沉浸酒局,能幸免吗?胃肠镜手术在全麻之后,并没有痛感;早点切除,也许可以早点排除隐患……往往是下定很多次决心,人才有信心走向消化内镜科。
往深里想一想,如果去除的是看似正当的升级、升职诉求,譬如,职称高一高,职务上一上,薪酬涨一涨,我们还能说服自己吗:适可而止,知足不辱?我们还能掐断自己的自强信念、攀比心理么?理直,也可以不用那么气壮?
“减法”“加法”,一念之差。不做“加法”,是“减法”;减去“既得”“多得”是“减法”;减去“应得”也是“减法”。减去“不该得”“不必得”,更是“减法”……学会做“减法”,也许是需要我们一生自习、修行的课程。有学者说,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理性和情绪交织的产物。理性只能给人提供选项,而真正在最后给不同选项赋予权重,并一锤定音让人做出选择的却是感情。一位过来人的理解是:推动历史的是各种宏观的动力,但这些动力背后的动力,不还是人的天性吗?
人生太多的“减法”,往往都是人与自己的抗争、较量。快乐、从容、淡定的人生,有好多角度去看,也有好多定义,不过,背后一定常有惊心动魄、伤筋动骨的内心大戏频频上演:我和我周旋,我与我和解。
(张晓玛摘自《齐鲁晚报》2023年1月7日 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