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品质量安全管理

2023-03-12武光磊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肉品屠宰检疫

文 武光磊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食品逐步出现在人们的餐桌。肉类食品的营养价值高,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类产品,但市场上的肉品质量参差不齐。为达到食品安全标准,做好肉品质量安全管理极为重要。当前我国针对肉品质量和安全陆续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但肉品方面的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本文针对肉品质量安全展开了详细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质量安全的有关措施,有利于规范肉品市场,实现食品安全目标。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迈入了稳步增长的时期,经济的总体变化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准。在此趋势下,人们越发关注肉类食品的安全性,但根据几十年来的食品市场发展情况,肉类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人们食用劣质肉后将威胁身体健康。因此,面对肉品市场的这一情况,需将质量安全放在首要地位。根据当前法律法规中关于肉品的质量与安全要求,多方应合力强化监管,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各个环节把控肉品的质量与安全。未来的食品市场上,需在相关部门牵头下,进一步创新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1.影响肉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 兽药、抗生素存在残留

市场上的肉品多是养殖户饲养的动物屠宰而来。一些养殖户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为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一些有害物质,如“瘦肉精”,这些添加物虽能加速禽畜生长,却使肉品质量与安全遭遇巨大威胁,人们食用了这类肉品后将造成身体方面的巨大威胁。盐酸克仑特罗是较为常见的“瘦肉精”,此类添加物可大大降低动物的糖降解作用,使肉品品质不佳。人体食用这类肉品后,心肌收缩加强,心率显著变快,易诱发心血管、冠心病等疾病。抗生素的出现为畜牧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但一旦出现抗生素滥用现象,势必会导致肉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结合相关调查,抗菌药对人体产生毒性,并能产生过敏性反应,易产生耐药性毒株,如猪肉中的庆大霉素残留,许多消费者在食用后经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引发毒副反应。

1.2 禽流感、疯牛病等生物性因素

肉品质量安全也有可能是生物性因素所导致,如禽流感、疯牛病等。根据有关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由H5N1病毒引起,家禽感染3d左右就会死亡,这类病毒可在家禽的血液、肉体中生存。对于这类型病毒而言,一旦有高温条件,特别是温度超过70℃,病毒将失去其原有的作用,此时的家禽制品可满足食用需求。疯牛病也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这类疾病由蛋白病毒导致,家禽血液与肉体中有这一病毒时,其肉品安全也难以保障。

1.3 屠宰加工等流通环节影响

动物屠宰后的肉品在流入市场到达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历多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肉品极容易被外部环境所污染,如屠宰加工设备、用具、容器、包装物、运输车辆、贮存冷库、不洁的空气与水分、加工操作车间、销售柜台等,如果这些用具或者工具等达不到安全标准,势必会污染肉品,导致肉品难以与质量安全要求相一致。

2.肉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微生物监控体系

为进一步保障肉品的质量安全,屠宰和销售肉品的各个主体需全面贯彻执行行业内的相关卫生标准,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完善的操作体系。首先,在内部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并分配专业的管理人员,由这些人员在肉品工作中做好卫生标准等执行情况等的监督与记录,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实施全面的大肠杆菌检验,及时发现肉品是否存在弯曲杆菌、沙门氏菌等污染。其次,由专业管理部门针对生产流程展开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针对可能引起肉品质量与安全的部分,做好优化调整与预防,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

2.2 加大对畜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针对肉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需要重视的管理环节相对较多,其中,畜牧品投入是关键。相关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需加大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养殖投入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执法与管理力度。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严格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如《兽医药理条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通过执行法律法规等,减少肉类市场上使用不合格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一旦发现存在违法违规添加有害物质等行为应坚决严惩,逐步创造稳定有序的肉类产品市场。有条件的饲料和兽药生产企业,需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施GPS等质量认证手段。

2.3 构建肉品残留监控系统

肉类的生产与销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针对当前肉品市场上出现的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相关部门需参考肉类质量安全相关标准,根据信息时代下的技术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肉品残留监控系统。在该系统内不同部门和岗位人员之间可共享信息,利用现代化监控技术发现和检测残留物。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为提高系统检测准确度,需首先确定控药原则,实施药物风险管理的综合评估,进一步确定禁用药的类型与用量标准;其次,制定残留物的危害反应机制,在该机制约束下,不同部门之间需加强沟通与协调,开展全方位监督和全过程管理,一旦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肉品被污染的情况,立即进入信息沟通环节,并同步采集资料、开展预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预防与控制。如果肉品中存在重金属、兽用药等的残留,应根据系统内采集到的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等信息,组织专人开展实地调研与走访。针对肉品残留引发的危害,相关人员需及时将这些问题反馈给监管部门,告知残留的类型与含量,监管部门再以此数据为参考展开动态监管,收集更为详细且完整的数据,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在该数据库内集成全部数据。最后,引入快速方法检测残留,一旦发现阳性可疑样品,立即与监管部门取得联系,由监管部门实验室展开专业检测,一旦残留物严重超出相关标准,需立即发送预警信息,避免肉品在更大范围内销售,减小对公众的威胁。

2.4 创建HACCP体系

由于食品链较长,在实际的工作中,为实现质量与安全目标,应开展全过程动态化管理机制。针对肉品的食品安全管理,需在国家相关部门牵头下构建HACCP体系,应用该体系保障肉品加工、储运、原料选择等的安全性,利用该体系展开危害风险、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影响肉品质量与安全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从源头上降低肉品质量安全威胁。当前的肉品市场上,产品的种类繁多,引起肉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因素也并非一种,有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因素将使肉品对人体诱发多种危害,如以物理危害为例,石子、金属或者玻璃等可能引起人体的肠胃、咽喉等损伤;化学危害主要以农药残留、化学清洗剂、塑料增塑剂为代表,在展开危险分析的过程中,HACCP最为有效。总之,肉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兽药、抗生素残留;禽流感、疯牛病等生物性因素方面,为从根本上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应建立更为完善且可行的HACCP体系。

2.5 做好屠宰检疫管理

2.5.1 规范“放心肉”市场

屠宰环节的肉品最容易出问题。为从源头上提高肉品的质量与安全,政府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其职责,全面评估“放心肉”,根据评估结果做好标记,并实施分类管理。此外,针对肉品市场上存在的无证贩肉、肉品质量低下、经营不善等问题,需由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向肉品供应商公开招标,只有《营业执照》《动物防疫合格证》等齐全,且注册资金达到相关规模的独立法人,才有生产、销售肉品的资质,在经营到一定规模后可申请建立养殖基地并确立其品牌,申请成为肉品供应商。相关部门在肉品工作中确定了几个供应商后,应全程监测肉品的生产与销售,在屠宰前、市场抽检与消费等多个阶段,一旦存在肉品安全或者质量方面的问题,立即追究供货方的责任,以通过这种层层把关的方式避免肉品安全或者质量方面的问题。

2.5.2 逐步提升屠宰企业的质量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屠宰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但从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屠宰场规模、机械化程度还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且许多屠宰场的相关设备设施还相对落后,未生产出安全、高质的肉品。为提高肉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国家相关部门需陆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一步提升屠宰企业的发展水平,如为提升屠宰场肉制品的加工品质,应逐步出台统一标准,使各个屠宰企业都能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配备现代化设备设施,保障行业内设备设施的一致性,确保这些设备设施都经过了专业部门的审核与鉴定,能在肉品加工生产中发挥设备设施的作用。此外,各个屠宰场需在国家号召下积极参与“放心肉”项目,每一天进入屠宰场的动物都需抽取尿液化验,只有检验通过后才可进入正常的宰杀程序。与此同时,发放放心肉市场准入证,经由相关部门检验后进入市场销售;对于尿检不合格的,则需由专业的职能部门依法查处。

2.5.3 强化屠户管理

肉品市场上从生产、加工、存储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参与主体众多,任何一个主体未履行好其质量与安全职责,都会影响肉品的质量与安全。因此,针对肉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工作,需进一步在相关部门的牵头下强化屠户管理,使每个屠户都能依据国家的卫生标准、检验要求等做好工作。因为各个地区都有其对应的管理情况,相关部门需针对区域差异制定可行的监测计划,做好肉品检验与市场准入的严格把关。在此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利用新媒体渠道与资源,及时告知消费者相关的调查与检验情况,使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积极参与到肉品生产、经营与销售的监管中。其次,屠户需响应相关部门的工作号召。管理部门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改进与探索肉类产品安全与质量相关流程的工作,保持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先进性,从多个角度开展屠户管理与检查,一旦发现屠户有不符合要求的工作情况,可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使每个屠户积极做好肉品质量与安全工作。

2.5.4 加大对屠宰和检疫的投资

针对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屠宰和检疫是重要环节,为通过检疫确保在肉品内无任何违规添加情况,监管部门需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监督与管理力度。对于屠宰、检疫而言,参与到检疫工作中的岗位人员需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证,积极在相关的检疫工作中执行工作流程与规范。由于屠宰、检疫工作的专业性,参与到此项工作中的人员需有极高的专业素质,政府有关部门需定期对这些人员开展培训,向他们传授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使他们具备岗位所需的技术、法律等专业知识,完全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并在各项工作中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问题,提高屠宰、检疫的工作水平。

2.5.5 加强管理,加强配套建设

当前的肉品市场上,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检疫工作标准与规范。为保障这些工作的整体效果,有关部门应制定规范且标准的检疫工作程序,使专业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执行这些程序与规范,做到认真检查、不漏检。对于不合格的肉品应按照规定开展无害化处理,将其与检验合格的肉品区分开来,提高检疫的有序性、标准化程度。针对当前地方检疫机构检疫设备不完善、检测手段落后的情况,地方财政应给予巨大的资金支持,给这些机构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更新设备和引进技术。

2.5.6 加强卫生检疫人员素质

卫生检疫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与肉品质量安全有关。为避免人员因素引发的肉品质量安全问题,应确保参与到卫生检疫方面的人员都有极高的专业素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为此,相关部门需定期对卫生检疫人员展开专业化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实施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方可正常从事卫生检疫工作。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检疫人员的专业化管理,如从出勤、专业能力等方面,尽早淘汰违法乱纪、不服从管理的人员。对于表现突出和表现不好的人员应分别给予奖励与惩罚,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结束语

肉品质量与安全一直是食品市场上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为在当下的条件下,减少肉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从多个方面发力,做好肉品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真正让人们食用放心肉。

猜你喜欢

肉品屠宰检疫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浅析影响肉品质量安全的几大因素和对策
新形势下畜禽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四措并举 五相结合——湖北省推进畜禽屠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