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农业物联网的现状、问题和展望
2023-03-12张清雅
张清雅
(江苏省溧阳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溧阳 213300)
1 溧阳物联网现状
溧阳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与浙、皖接壤,拥有平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多种地理风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有乌米、白茶、白芹、雁来蕈、毛竹等特产。2016年开始,溧阳市决定把发展智慧经济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并在《中共溧阳市委 溧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向智慧经济聚合”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争取省、市级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的示范奖励扶持政策,助推智慧农业发展,经过多年的谋篇布局,溧阳农业物联网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1.1 畜禽养殖业物联网初具规模
目前畜禽养殖方面,县域智能化设施畜禽养殖面积约占规模畜禽养殖面积总量的44.07%,物联网与畜禽养殖产业融合取得新进展,由政府牵头,配合“智慧农业”和畜牧养殖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投入近60万元资金为全市养殖大户和规模养殖基地安装约182台传感器。初步实现环境实时监测,资源科学调配和企业统一管理。
1.2 物联网与水产养殖业融合行之有效
县域智能化设施水产养殖面积约占规模水产养殖面积总量的27.79%。物联网与水产养殖发展融合,缓解了如今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的来自环保、资源、安全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实现了饲喂管控自动一体化监管的健康养殖,饵料优化,良种繁育,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疾病防治能力有效提高。例如溧阳知名水产品牌“溧阳青虾”以个头大、肉鲜美,畅销市场。产业智能化覆盖全面。一是过程全覆盖,可追溯体系覆盖溧阳市社渚镇的多个千亩青虾养殖示范基地。养殖地点定时定期检测,养殖环节远程监控,销售环节二维码查询追溯,覆盖青虾养殖到销售的全过程。二是区域全覆盖,技术品牌再升级,由示范点辐射整个品牌区域。2021年6月,“溧阳青虾”品牌区社渚镇与国网常州综合能源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建智能养殖基地,全面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扩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文化影响,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1.3 种植业物联网应用多用于设施农业且成本不敏感的农作物
县域智能化(50亩以上)设施栽培面积(蔬果)约占规模设施栽培面积总量的28.98%。
物联网与设施农业结合发展,精细化管理果园茶园大棚水、肥、药,干预预防病虫危害,提高了蔬果品质和产量,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样也因为单个大棚或果园面积小,环境条件可控,管理方便,才能获得实际效益。即便如此,前期巨大的投入也让物联网多用于附加值高的稀有花卉、水果、药材、茶叶等大棚、茶园、果园。而推广效果不佳的往往是大面积的室外田地,开放的环境对物联网设备是不小的考验,一方面会影响准确性,另一方面设备老化故障风险增加也意味着增加成本支出,再加上目前本地大田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普通农作物目前应用较少。
2 溧阳农业物联网目前面临的问题和阻碍
2.1 农业物联网在数据、接口、应用、测试等方面的标准缺乏统一
目前,使用物联网的农业企业大多数的产品为自行采购,各自标准不统一,不利于产品间兼容,为后期维护制造障碍。这不利于农业物联网的整体发展。
2.2 农业物联网缺少社会和个体参与
农业物联网基础设备建设投入目前主要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整体主动参与度低,宣传力受限于与从业者老龄化,信息技术学习有一定门槛,个体参与度和接受度都不高。
2.3 物联网农用传感器功能品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性价比不高
环境数据类的物联网农用传感器较为成熟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感知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展程度的传感器品种较少、开发不充分且价格昂贵,后期维护成本又高。农作物利润率普遍较低,种植个体农户要部署生物感知类的应用首次投入高,维护负担重,且最终可能无法取得实际收益。所以,物联网农用传感器功能性、品种性、稳定性、性价比都不符合大众需求,使得部署意愿不强。
3 展望未来
大数据正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抓住此历史机遇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以求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变革农业生产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数字乡村发展规划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以及2020年和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把农业农村大数据放在了突出重要位置,期望建立“用大数据管理、用大数据决策、用大数据分析、用大数据创新”的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预测预警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传统农业种植更多依靠的是农民的经验,要把经验转换成技术参数,正在逐步由农业技术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变为现实。随着农业物联网示范的逐步铺开,将极大助益后期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