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2023-03-12丁斌飞
丁斌飞
(沈阳农业大学 附属实验场,辽宁 沈阳 110161)
对于北方居民日常生活而言,玉米在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北方地区降水量较低且降水不够均匀,而在玉米成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北方地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多种问题。为解决当前北方旱地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满足粮食储备的实际需要,应当对北方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1 旱地玉米生长需求
1.1 光照
玉米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作为一种短日照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600~800小时的日照。根据玉米的实际成长需要,从出苗到抽穗,应当对玉米日照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将其控制在8~9小时。
1.2 热量
玉米是一种喜温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在发芽阶段通常需要气温达到6~10℃,若气温低于10℃,则发芽速度放缓;当气温处于16~21℃,则发芽速度加快;当气温到达28~35℃时,发芽速度最快;当气温达到40℃及以上,则发芽停止。根据玉米积温进行玉米品种划分,当玉米所需积温≥2000℃为早熟玉米,积温约等于2200℃为中熟玉米,积温约等于2600℃为晚熟玉米。
1.3 供水
玉米生长蓄水量较大,通常为360~450毫米。在玉米生长期间,410~640毫米是最适合的降水量,当处于干旱条件时,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将会受到影响。对种植地区降水条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若夏季降水量低于150毫米,则该地区不适合种植玉米。但如果地区降水过多,则会对光照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病虫害发生的效率增加,同时杂草增多,不利于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提升。玉米本身根系发达,能够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充分利用,当所处环境气温较高,且空气内含水量低时,玉米叶片会自动向上卷曲,以减少蒸腾面积,实现水分吸收与蒸腾之间的平衡。
1.4 土壤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厚度要求较高,且需要土壤具有疏松透气的特征,以及具备良好的透水性与保水性特征,同时土壤内部需要有足够的有机质和养分。
2 影响旱地玉米产量的因素
2.1 降水量少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较大,客观来看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低,同时降水分布不均匀,在旱地玉米生长中对水分的需求难以被满足,导致玉米产量受到影响,也不利于玉米整体种植质量的提升。
2.2 土壤条件较差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具有较高要求。北方旱地地区的土壤较为贫瘠,导致玉米成长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部分地区玉米生长过程中施肥策略不够合理,造成施肥比例失调,玉米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另外部分地区在种植过程中通常会连续种植玉米,导致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被消耗殆尽,不利于旱地土壤养分的提升,无法为玉米种植提供充足的养分。
2.3 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有效的种植管理手段与技术对玉米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北方旱地玉米种植忽略种植技术的学习,保熵耕种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玉米难以正常生长发育,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同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大多选择粗放的管理形式,玉米的种植播种时间不符合玉米的生长规律,不利于玉米实际生产产量的提升,导致种植实际粮食质量较低。
3 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择优质品种
玉米种植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种子选择,保证当地气候环境适合玉米种子的发育成长。在进行玉米种子挑选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种子实际特点,选择质量符合实际需要的玉米品种,并对玉米的各类特性进行考察,保证当地种植条件与种子发育需求相适应。另外,应当提高对种子品质的要求,为种子的未来种植发育与后续管理工作做好准备。在进行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选择符合北方旱地气候条件的玉米种子,保证玉米种子具有良好的抗旱性质,能够适应北方环境。由于抗旱种子本身根系较为发达,且具有良好的养分吸收能力,根茎能够深入到土壤之中,叶子比较浓密,可以有效降低在生产过程中水分的流失,保持光合作用,适应当地环境的实际需求。
在玉米种子播种之前,还需要注重种子的处理工作。利用干湿循环手段,将种子浸泡到20~25℃的清水中两天两夜,捞出来晾干之后再进行播种。通过此法能够实现玉米抗旱性质的提升,保证产量的增加。
3.2 优化耕种方式
为充分发挥出土地的活力,实现作物产量的提升,应当选择合理的耕种方式。目前为保证土壤养分能够满足各类庄稼的生长需求,通常会选择倒茬轮作的方式,即在一定时间内将玉米与其他作物一同进行轮流种植,避免同一类产物在土地中种植时间过长而导致产量下降的情况。在北方旱地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当避免原本过度追求短时间产量的思想,选择轮作制度,改变固定种植玉米的形式,通过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提高土壤内营养成分的含量,从而保证玉米的健康发育。当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大豆、小麦与玉米作为主要轮作植物。由于三者生长发育时间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出土壤中的活力,在保证土壤内营养成分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玉米产量的提升。另外还需注重玉米与土壤之间的适配,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土壤改造或种子选择,从实际出发推动玉米产量的提升。同时从玉米自身的播种时间需要出发,降低春旱、秋旱等因素对玉米生长的负面影响,保证玉米能够吸收充足水分。同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当保证地表温度处于10~12℃,尽可能降低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3 深耕整地
在北方旱地开展玉米播种的过程中应当对耕深进行控制,将土壤深度保持在20~35厘米,避免存在土壤过厚或过薄的情况。在进行播种之前应当先进行整地工作,使土壤处于疏松透气的状态,通过土壤结构的改善提高玉米出苗率。同时挖掘灌水沟,满足玉米成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
3.4 培育玉米苗
在确定玉米品种与种植时间和土壤之后,应当进行育苗培育。由于在播种之后受到种子本身品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玉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损伤,因此需要及时地进行间苗、定苗工作,保证玉米苗能够同步生长。同时农业工作者应当尽早开展定苗工作,及时去掉弱苗,保障玉米苗茁壮成长。在定苗过程中应当关注对比较弱的玉米苗,通过提高施水量与施肥量,保证玉米苗能够赶上正常增长速度,避免存在玉米苗生长不均匀而导致培育方法失效的情况。
3.5 施肥管理
在玉米苗种植之前,应结合准备工作实际需要进行施肥管理,此时应当对土壤进行考察研究,如土壤是否适合玉米的生长。当存在土地养分过低的情况时就需要对土壤进行施肥,实现土壤性质的改变,保证集中养分能够符合玉米的成长发育需要。在玉米种植之后,还需注重土壤的后续管理,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养分充足。施肥时注意不能让肥料直接接触到玉米苗,以免存在烧苗的情况,对玉米造成严重影响。
3.6 病虫害管理
北方旱地玉米种植中面临的主要病虫害有玉米螟、黏虫等。以玉米螟为例,玉米螟通常出现在玉米生长心叶末期,当出现玉米螟时应当使用浓度为1.5%的辛硫磷制剂,按照2公斤/亩的量进行病虫害防治,还可以使用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进行喷施,一定要保证药液能够充分进入到心叶丛中。
4 结束语
北方旱地玉米高产技术的探究工作,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技术探析,在实际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玉米的种植规律,将种植管理工作重视起来,结合当前先进的种植技术,从实际出发开展各类管理工作,在玉米产量提高的前提下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工作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