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2023-03-12代浩楠赵淑红耿文杰
代浩楠,赵淑红,王 优,耿文杰,杨 琦
(1.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气象局,吉林 长白 134400;2.朝阳市气象局,辽宁 朝阳 122000;3.朝阳县气象局,辽宁 朝阳 122000)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属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递减,冬冷夏暖,四季分明。春季气温不匀,空气干燥,多有西风;夏季温暖多雨,酷热天气少,降水集中;秋季气温逐日下降,冷空气不断侵入,一般会出现霜冻;冬天较为寒冷,持续时间5个多月。年平均日照时数2466.5小时;5月最多日照时数为248.6小时;11月的日照时数为177.2小时,全年最少。5~9月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为1027.1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1.6%。在8~9月的作物成熟期,日照时数为761小时。年平均气温在9.7~12.7℃,气温日差较大,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雨量为691.1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平均降雨量为418.4毫米,占年降雨量的60.5%。年最大降雨量为939.4毫米,最小降雨量为533.3毫米。各地雨量分布不同。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冻害和暴雪天气等。气象灾害极易造成山洪暴发、农田淹没、作物冻害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采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内2021年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观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结合农作物生长期所需的气候条件、灾害影响等进行分析评估,旨在了解长白县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生活等的影响。
2 长白县2021年气候分析
2.1 年度气候概况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国家气象观测站2021年平均气温4.2℃,比往年同期高1.0℃。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4.6℃,出现在7月27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4.1℃,出现在12月26日。降水量753.8毫米,比往年同期增加148.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6月、7月中上旬、8月。全年日照时数2035.2小时,比往年同期减少423.5小时。第一次霜的出现时间比往年晚24天;最后一次霜的出现时间比往年晚9天。无霜期139天,比往年多16天。
2.2 各季气候特点
冬季(2020年12月~2021年2月)气温略高、降水特少、日照略少。全县平均气温为-13.5℃,比历年同期高0.9℃,1月8~9日有持续寒冷过程;全县平均总降水量为23.3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4.9毫米;日照时数为534.2小时,比历年同期少39.5小时。
春季(3~5月)气温略高、降水略多、日照略少。全县平均气温5.5℃,比历年同期高0.9℃;全县平均总降水量为147.9毫米,比历年同期多28.3毫米;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在4月27日。日照为566.2小时,比历年同期少101.7小时。终霜出现时间比历年晚,为5月26日。
夏季(6~8月)气温略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全县平均气温18.9℃,比历年同期高0.7℃;全县平均总降水量470.3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23.1毫米;日照时数为498.8小时,比历年同期少130.8小时。
秋季(9~11月)气温略高、降水略少、日照偏多。全县平均气温为5.8℃,比历年同期高0.9℃;全县平均总降水量为112.2毫米,比历年同期少51.1毫米;日照时数为481.3小时,比历年同期少238.6小时。初霜时间出现较历年同期晚,为10月12日。
3 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月下旬全县出现寒潮降温天气过程,这一过程是长白县自入冬以来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过程。对净化空气、杀灭农业病虫害有利。1月28日~2月2日,最低气温达到-15.6~-26.3℃,最大极大风速14.5米/秒(7级)。寒潮大风对设施农业、群众生活、疫情防控等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净化空气、杀灭农业病虫害非常有利。
3月初普降大到暴雪,旱情缓解,利于大田作物返青和果树萌发。3月1日,全县普降大到暴雪,过程总量14.4毫米,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降水量达到春季透雨标准。同期少见的降水有利于改善土壤墒情,减少土壤表层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增加农田土壤返浆量,对大田作物返青和果树萌发十分有利。
3月下旬降雪降温,3月20~22日,全县出现降温、降雪天气。总降水量14.9毫米,全县极大风速16.9米/秒(7级),过程最低气温出现在22日,最低气温为-8.5℃。自动气象监测站显示,此次低温天气过程,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为8.0℃。对早春果树花芽萌动不利。
5月初透雨,5月4~8日出现透雨,全县平均降水量29.5毫米,22个区域站降水量大于10毫米,主要集中在东南山区及长白县城区域,缓解了早期旱情,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对大田作物比较有利。
短时强降水过程,局部出现风雹。6月11日午后,由西向东先后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最大小时雨强超过20毫米,且部分乡镇遭受风雹灾害,风雹持续15~20分钟,冰雹直径1~3厘米不等。此次风雹灾害致使个别乡镇农作物受灾。
10月中旬出现初霜冻。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入侵,秋后气温明显下降,10月12~13日,地表温度首次下降到-2℃。但由于玉米、大豆等作物已经成熟,所以没有遭受霜冻危害。总体来说,2021年的霜冻对大部分作物没有影响,对粮食产量也基本没有影响。
4 结论
2021年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略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略少。
春季气温略高,3月28日全县出现第一场透雨,比去年早29天,对冻土快速融化起到促进作用,春季降水比历年同期略多,土壤墒情较好,但终霜时间较常年较晚,因此,2021年春播期气象条件不利于春播开展。
作物生长期光热条件充足,降水略多,降水时空分布均匀,没有出现持续性干旱,对作物生长促进作用明显,秋季初霜比历年出现晚,没有对农作物收获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无霜期139天,较历年同期多16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成熟。总体来看2021年农业年景为平偏丰气象条件。
5 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第一,强降温防御应对工作。降温天气来临前,(1)在棚面重新覆盖厚厚的草帘或者棉被,缩短通风时间,关闭通风口,注意保温。大棚可增加“两膜”“三膜”,减少热量损耗。(2)准备炉子、电炉,加温块,电加热器、热风机、补光灯等临时升温补光。(3)暂停浇水、施肥等,喷洒药剂提高作物的抗逆性。(4)可收获的应该提前收获和储存,避免作物受冻害,减少损失。
第二,强降雪天气的预防。(1)在下雪天气,应增加立柱以加固大棚。提前准备临时立柱,在下雪时防止棚体被雪压坏。(2)白天及时清除棚面积雪,降低雪压,并能让作物及时见光。(3)在雪夜,草帘或棉被上应当加盖防雨膜,以保持覆盖物干燥,提高棚内的保温性能。
第三,强对流天气的应对。(1)加强对大棚设施的管护。及时检修、加固棚架和棚膜,防大风摧毁。(2)对田间沟渠进行清理疏通,确保排水通畅,做到雨停不积水标准,防范滞涝发生。(3)及时防病防虫。暴雨之后沾染水渍的作物容易引起病虫害,对受影响的作物,应当及时清除病株、病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源,严防病虫害传播。
第四,积极遏制森林火险发生。完善预测、预警响应和森林火险监测三项机制,牢牢把握森林防火主动权。林业、气象和电视台等相关部门已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中短期森林火险预报预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第五,及时预防早霜风险。(1)当霜冻即将出现时,点烟成幕,烟幕可有效减少地面辐射,使得地表层温度不容易降低,并且燃烧也可以同时放出热量,快速升温。(2)在霜冻前进行灌溉,例如喷洒细小水滴后土壤水分的增加可以使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升高,缓解夜间土壤温度的急剧下降。(3)霜冻来临前,用塑料薄膜、草、瓦盆、植物灰或土杂肥覆盖作物,可使土壤和作物表面的有效辐射减少,同时,可使温度不会因外界影响而急剧降低。这种方法热效应通常比其他方法效果更显著,这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好用,从而受到广泛运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