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度警惕当代文化殖民主义

2023-03-12丁兆丹

学习与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殖民价值观

丁兆丹

当今世界,殖民主义并没有随殖民时代终结而消失,而是以新的文化殖民形式表现出来。所谓文化殖民主义,指的是一国以文化方式对另一国进行渗透、侵蚀,企图通过弱化或消灭另一国文化自主性,进而达到控制他国的目的。文化殖民自古有之,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不断鼓吹文明优越论,不遗余力对外文化输出和文化殖民。在全媒体时代,西方文化殖民以更隐蔽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渗透扩张。“承平日久,人不知兵”,从来易潜藏隐患,文化殖民的警钟还须长鸣。

文化殖民主义的当代表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占有是最彻底的占有,文化的征服是最彻底的征服。文化殖民,如同精神鸦片,可以无声无息地侵入人的内心、占据人的精神、主导人的行为。

历史是本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历史上,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无一不包含政治镇压、经济掠夺和文化殖民。从古罗马帝国军事铁蹄所到之处强制推行其单一的语言文字,到欧洲入侵者攻势下印第安文化作为独立文化形态的逐渐消亡,再到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等地实行的殖民奴化教育等,与侵略同步上演的是一幕幕文化殖民悲剧。

如果说早期西方文化殖民是殖民统治的伴生物,带有强制性、自发性等特点,那么今天更多表现为文化输出与渗透,呈现主动议程设置特征。全球化一方面加速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加剧文化碰撞、渗透和殖民。在此背景下,西方一直对外进行有意识、带节奏的文化输出,从西方“普世价值观”,到各种“西方文化中心论”,再到今天互联网领域的“舆论争夺战”,西方文化霸权与殖民的设计与逻辑清晰可见。2015 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美国必须在国内维护自身的价值观,同时在国外推广普世价值观。文化殖民还是“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的惯用伎俩,从苏联解体到“阿拉伯之春”等,屡见不鲜。

当今信息社会,从衣食住行到经济科技,从生活方式到思想理念,西方文化观念无孔不入。如,美式大片从来是美式价值观的代言者,无论故事、文本如何变化,其通过文化输出推行文化霸权的企图始终不变。相较于那些武力强迫型文化殖民,像电影、广告这样经过精心包装的文化输出,将西式价值观隐藏在故事结构、语言表达等多样性之中,以洗脑方式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对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认同和向往。针对青少年、广大网民等群体,西方媒体不间断解构崇高、鼓吹娱乐至死、炒作躺平等消极心态。我们要高度警惕这种温水煮蛙式的文化入侵,它既可能是生活方式上的侵蚀,也可能是精神文化上的殖民。

文化殖民主义的目标指向

从表象上看,文化殖民是温和的、体面的,但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本质上讲,它以谋取霸权和利益为目的,是文化领域的争战,是兵不血刃的文化入侵,是后殖民时代的新式武器。文化殖民的真正原因来自于经济与社会,根源是不同国家和民族对权力、利益和安全等的争夺和占有。

一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霸权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念,推行对外文化殖民,旨在通过掌控他者文化主权实现自身霸权,进而达到谋取利益之目的。美国长期把教育文化交流作为对外政策的第四维,精心挑选文化代言人,培植各种民间组织和基金会,在全球广撒文化渗透的种子,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如今,文化殖民的形式与手段虽然不如以往直接、粗暴,却常常穿着语言、文化的“隐身衣”,戴着娱乐、游戏的“假面具”。其欲盖弥彰的,仍旧是以或显性或隐性洗脑方式达到文化入侵、实现控制他国的图谋。

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垄断话语权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它们长期利用全球信息传播优势,源源不断对外倾销其价值观和文化产品。针对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语言输出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掠夺资源的现象,有语言学家称之为“语言帝国主义”,甚至有专家发出警示,“英语占主导地位的互联网络已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种种新表现,防范其背后的不良图谋。

文化殖民主义的应对思路

文化殖民,摧毁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记忆,会造成持久的精神奴役。文化殖民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基础性威胁。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对外开放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将更趋紧密。警惕和防范文化殖民,并不是搞文化对立和文化封闭,而是要正确处理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做到既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又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把握文化发展自主权,筑牢文化安全屏障。文化主权,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与兴衰存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要切实维护自身的文化主权、筑牢文化安全屏障,不仅要有主权意识,自觉维护文化发展自主性,还要制定相应的文化战略,构建适合于本国的文化体系,不断增强防范文化殖民和入侵的力量。当务之急,我们要立足中华大地,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夯实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坚持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发展创新,厚植防范文化殖民的土壤。我们的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古老性、原生性、连续性、包容性。无论是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都有着很强的内在活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就是在保持自身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寻求变革创新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文化,使防范文化殖民主义的土壤更加厚实。

大力倡导文化包容互鉴,保护全球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征和常态。文化殖民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摧残和破坏。一些西方国家打着“与国际接轨”旗号,大搞“文化一元论”“文化沙文主义”等。“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应相互尊重与互学互鉴,而不是对立取代、复制翻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此,要对内坚定文化自信和创新,对外促进多样性文化交流互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文化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殖民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殖民岂能有功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终极真人秀:疯狂的火星殖民计划